全球社區網

06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勤耕醫療福田二十載 志不退

勤耕醫療福田二十載 志不退

E-mail 列印
游林英美未進入慈濟前,生活奢華,家事也全都委託外人代勞。自1991年起到花蓮醫院當志工,這個福田二十幾年來不曾間斷,並承擔基隆醫療志工領隊達二十年。不但彌補自己 無法成為護士的缺憾,也替慈濟培育出許多優秀的醫療志工。

◎為爺爺植福 體會付出歡喜

1952年出生於嘉義縣六腳鄉的英美,上有三位哥哥、兩位姊姊,是家裡的老么。爸爸除了務農還兼做五穀雜糧的生意。從小就非常喜歡閱讀的她,看了南丁格爾的故事後,便立下 志願,希望能成為護士。

初中畢業後,父親生意失敗,即使她考上護理科,仍因家庭經濟狀況而被迫放棄。後來隻身到臺北,白天在銀行上班,晚上就讀夜間部,畢業後則投入商界。

1986年好友林金寶告訴她:「只要一百元就可以讓花蓮的師父去救人。」當時她並不以為然,只覺得朋友太過迷信,便草率答應每個月繳交一千元的善款,而成為慈濟會員。如此 持續五年,但因為對慈濟不了解,只是心態上應付了事。

直至1991年,英美的爺爺往生。因為幫好友處理房地產,賺了很多錢,當時她認為是得到爺爺的祝福,並希望能為爺爺植福,於是主動打電話請林金寶來收功德款,卻也因此體會 到主動付出的歡喜。

◎承擔醫院當志 培育傳承不間斷

同年(1991年),才十二歲的女兒游若男,聽了錄音帶「童心映月」後說:「認識慈濟太慢,要把零用錢捐給證嚴法師去救人。」此話讓英美嚇了一大跳,同時也啟發了她的悲憫 心,隔天一早立刻前往慈濟臺北分會,請回上人所有著作,整整一星期足不出戶,一邊拜讀一邊感動地流淚,此時她才明白上人為臺灣做這麼多事,感動之餘從此積極投入慈濟志工行 列。

之後,同修游孟堅在書架中發現《靜思語》,閱讀後內心震撼得無法言喻、熱淚盈眶,便開始與上人結下了「師徒之緣」。1994年夫妻同時受證,英美法號慮恆,同修法號惟煥。

打從加入志工行列開始,英美即投入花蓮慈濟醫院當志工,至今二十幾年不曾間斷,並承擔基隆醫療志工領隊達二十年。不但彌補自己無法成為護士的缺憾,也替慈濟培育出許多優秀 的醫療志工。

1993年創立兒童精進班,同年,成為慈濟第一代學手語的志工,除了把手語帶回基隆,更陸續在許多學校推廣手語;尤其1994年起,便在基隆大愛媽媽的課程裡,藉由慈濟歌 曲,一邊教導手語,一邊傳遞上人的法,與更多人結緣。

1995年承擔慈濟醫學院的懿徳媽媽,到目前(2014)已歷經十九個年頭。1997年承擔基隆區副區組長的職務,1999年接受慈濟醫院花蓮本院手語社邀請,指導手語至 今(2014)未停歇。2006年承接安樂和氣副組長的工作,除此之外,基隆安樂區有讀書會,英美一定是導讀者不二人選。

◎由奢入儉 醫院志工智慧開

未進入慈濟前的英美,生活奢華,家事也全都委託外人代勞,每年過年的治裝費,更高達五十幾萬。偶然在《自在的心靈》書中,看到上人提到:「我看過最漂亮的手,是林洋港夫人 的手,因為她雖貴為部長夫人,但所有家務都親自料理,是一雙真正做過的手。」 英美自慚形穢,立即將治裝費省下來,全數捐給慈濟。從此所有的家事,均親力親為,不假他人之 手。

以前的英美不但有潔癖,且得理不饒人;如今她為人隨和、理直氣柔,時時提醒自己要廣結善緣。看見她家中所珍藏的許多卡片,盡是別人對她的感謝及讚美,即可發現她的付出與好 人緣。難怪先生游孟堅在世時曾說:「她進慈濟之前,家裡時常刮颱風,進慈濟之後,家裡總是吹著春風。」

女兒游若男也表示,以前媽媽非常嚴格,所以對她充滿畏懼,媽媽不在家時,反而開心自在。現在卻十分珍惜和媽媽相處的時光,因為媽媽把原來的銳角,都修圓了,待人處事也更加 豁達。游若男說:「看到已經六十幾歲的媽媽,因為做慈濟而讓生活過得充實快樂、多采多姿,深深引以為榮。」

當了二十四年的醫療志工,看盡了許多生老病死,英美除了體會證嚴上人所說:「人不用往生才到地獄,活著就可以看到地獄,那就是在醫院。」也讓她更了解苦集滅道、成住壞空的 道理,對任何事都能微笑面對,不再執著計較,由內而外散發著自信與智慧之美。

英美說:「除非上人放棄我這個弟子,否則任何人踢我,都踢不出慈濟的門;尤其醫療志工是我進慈濟的第一個福田,更是我終身的志業,希望能藉此廣結善緣,並為慈濟留住更多的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