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培訓學員慰長者 陶笛傳愛心喜樂

培訓學員慰長者 陶笛傳愛心喜樂

E-mail 列印
6月6日早上八點,基隆區二十九位培訓慈誠委員,於基隆共修處集合,由二十位培訓組志工帶領陪伴,結合基隆區教聯會老師,一起前往位於新北市「萬里仁愛之家」進行動態培訓 課程。期許透過與長者們愛的交流,體會見苦知福。

◎志工關懷 阿嬤展笑顏

在教聯會老師們〈把愛傳出去〉的手語帶動後,接著是來自基隆社區大學的「陶笛社」十四位成員,一字排開為大家演奏。演奏後,關懷行程便開始了。

教聯會盤姵君師姊安排三支隊伍進入院內關懷,一為臥床阿嬤區、二為禮堂活動區、三為臥床阿公區。

禮堂裡陸續有七十多位阿公、阿嬤進入會場,參與教聯會安排的卡拉ok,長者們個個笑逐顏開,氣氛溫馨熱鬧。

游阿嬤已七十多歲了,淚眼汪汪坐在其中。詢問下才知道,去年他兒子意外往生,先生亦於五個月後,因傷心過度相繼往生,留下她一人無親無故,里長幫她緊急安置到「仁愛之家」 來,她天天以淚洗面。今日看到慈濟人前來關懷,她哭得更加傷心,經由志工以開導下,終於展開笑顏一起唱起歌來。

◎婆媳三人共培訓 把握因緣惜付出

志工蔡吳慧貞的先生及兩位兒子已經受證慈誠,今年(2015年)帶著二位媳婦,婆媳三人一起培訓。

慧貞師姊說:「培訓前脾氣大,講話大小聲。培訓後聽了上人的法,慢慢改變,凡事會多忍耐,也能把媳婦當做自已的女兒。」 慧貞師姊因游阿嬤的故事,感慨人生無常,她自我勉勵要趁著能做的時候盡量做及盡量佈施。

跟著婆婆蔡吳慧貞和大嫂吳彩霞,一起培訓的張毓真,婆媳三人都在慈少班付出,年初一同報名培訓加入慈濟。三人在慈少班時互動很好,有共同的話題,更拉近彼此距離。

毓真表示剛結婚時跟婆家相處需多磨合。現在因為都是慈濟人,一起出勤務,一起分享討論,相處的時間變多,學會互相體諒、關心,大家相處和樂融融。

她說:「靜態課程是舊法新知,對慈濟了解更多,才能做得更深入。今天來到仁愛之家,看到師兄師姊幫阿公按摩,關懷,長者們笑懷開的畫面,讓我很感動。 」

◎凡事善解 事事圓滿

志工吳彩霞因為家中有三位慈誠,公公希望她跟婆婆、弟媳一起培訓,這樣就能全家一起出門做慈濟。她欣然接受,便參與培訓 。 以前習氣重的她,在討論事情時容易與人發生口角,培訓後,現在改了很多,常以一句話警惕自己:「遇事要盡量去善解,其實一句不好聽的話,並不代表它的意思不好。」

她說:「進入慈濟,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善解,每一句話都不會往壞處想,而是往好處想,一切就圓滿了。今天到仁愛之家關懷長者很開心,她和長者互動,讓長者心情好起來,自己 心情也很快樂。」

◎帶動美善 陶笛傳愛

長期在基隆區作影像紀錄的志工高德方,因為興趣參加「社區大學」的陶笛學習,他發現可以結合社區的功能,邀約學員們前來為長者演奏。而社大的學員們有心想付出,缺乏與公益 團體接觸,藉慈濟帶動的機會也樂於共同成就美善事宜。

高德方說:「從去年(2014)到現在,每個月陶笛學員幾乎都會參與仁愛之家的活動。上課的時候,大家都會討論安排歌曲和人員的參與,也會安排他們認同我們的關懷活動,大 家樂在其中。」

除了能真正參與外,把活動當練習或表演,本身對陶笛的技藝也會進步很多,是「陶笛社」學員們最開心的事。

◎自娛娛人 與眾同樂

六十七歲的林銘瑞先生,曾任職於財政部關務署主管,原本就喜愛音樂的他,礙於公務繁忙卻無法圓夢,在退休後即加入「陶笛社」。以「常將公職當僧職,超脫凡身佛身」為座右 銘,他在公職期間,也以此座右銘叮嚀部屬們,常抱奉獻的心服務民眾。

林銘瑞先生家庭美滿,兒孫滿堂,假日雖是家庭歡聚的日子,但都會把關懷日騰出來,也會帶著小孫女,一起吹著陶笛,享受一同付出愛心的天倫之樂。

林銘瑞先生熱愛音樂,以「自娛娛人」這句話用來與大家共勉,期望大家自娛娛人,與眾同樂,發揮愛心,多做公益事。

來到萬里仁愛之家,培訓志工付出得歡喜,陶笛學員以樂曲傳愛,阿公阿嬤們在大家的陪伴下,度過愉悅的一天。

圖左 : 志工吳彩霞(中間者)認為自己現在比較有親和力,對待長者比較能和顏悅色,身段也較柔軟,進慈濟最大收穫還是善解。[攝影者:彭美蘭]
圖右 : 慈濟人定期對長者們的關懷,打開他們心懷,展露難得笑顏。[攝影者:彭美蘭]
圖 : 參與公益表演,也可將活動當練習,本身對陶笛的技藝也會進步,是「陶笛社」學員(著藍色製服)最開心的事。[攝影者:彭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