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靜思語 拉近我與善的距離

靜思語 拉近我與善的距離

E-mail 列印
距離拉斯維加斯會所兩百呎的住宅路邊,有一輛白色小巴士掛著「求售」的牌子,吸引駕車經過的慈濟醫療志工高翠玲,她正在尋找載運義診設備的交通工具,於是下車找到屋內男士詢問細節。

眼前男士表示小巴士非他所有 ,但他注意到高翠玲開的是二手賓士車,很體貼地招攬生意:「我在賓士車廠工作,樂意為妳的車子提供修車服務。」

高翠玲指著不遠處的慈濟會所,邀約他參加活動,當「慈濟」二字映入眼簾,立刻喚醒了他內心深處的記憶:「天啊!那不是『靜思語』的家嗎?」男士略顯激動地介紹自己:「去年(2019年)七月,我才從克郡拘留所出獄,服刑期間靠著閱讀《靜思語》平復心情,閱讀習慣至今不變,我的名字叫彼查理(化名)。」

◎跳落桌面的兩顆花生米

2020年2月23日,查理依約來到慈濟會所,負責人楊大蓉及志工高翠玲和我接待了他。查理隨身帶著書皮泛黃、書頁滿滿皺褶的《靜思語》及《佛教盛典》來訪,享用了一餐豐富的素齋。志工熱情地送上一盤又一盤、一碗又一碗的好料,讓查理沒法全部裝進肚子裡,只能小聲要求:「我可以打包帶走嗎?」

在打包食物的過程中,兩顆調皮的花生米一蹦一跳地跌落桌面,查理非常惜福地捕捉到花生米,恭恭敬敬地放回環保碗;志工看在眼裡有些心痛,隨之又為他養成的節約及惜福的好習慣而喝采,看得出查理對證嚴上人的說法奉行如儀。

四十九歲的查理,過去深陷「毒」沼,從小到大,已進出監獄十九次。面對自己慘不忍睹的過去,他靦腆卻堅定地表示:「今生今世,絕不會有第二十次了。」

查理的吸毒史得追溯到他的叛逆青春期,十幾歲就開始接觸大麻及各種迷幻藥。一個莫名的理由,誤導他走向錯的方向,儘管他不偷不搶不做壞事,但卻擺脫不了吸毒的誘惑,他的前半生就在吞雲吐霧之間,墜入迷失的年代……

年輕時的查理和父親的關係很緊張,之間有許多差異沒法磨合,在好幾年前就中止彼此的來往;直到查理年紀漸長,意識到吸毒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和認知思維,才又與父母取得聯繫,並保持良好關係。

查理的父母都已經八十多歲,而他的過去都是他的錯,不該歸咎於父母,所以決定把時間花在珍惜父母餘日不多的晚年,享受寶貴的親情。

◎閱讀《靜思語》的歲月

緣份的牽引,真不可思議!查理在服刑期間,曾接觸《聖經》及《可蘭經》,最後卻是佛教慈濟功德會的《靜思語》感動了他;他曾在獄中報名參加慈濟的佛法共修,但又在上課前就獲釋,與慈濟的「監獄傳法」錯肩而過,沒想到一輛小巴士……又把查理重新接引回家。

鐵窗內的查理患有輕微社交焦慮症,閱讀是他的最愛,平日就是埋首書本的「書蟲」。他從監獄圖書館發現了《靜思語》及《佛教聖典》這兩本書,他如獲至寶,與獄友一起在學習小組讀書,他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被接受了,這是他過去時間所沒有的感覺,他感激《靜思語》帶來的善知識。

當牢房籠罩在微亮的燈光中,查理經常抱著《靜思語》搜尋人生的答案,甚至,每當有境界發生,隨手翻閱所跳出的《靜思語》都能讓他茅塞頓開,書本內容在淺移默化,引導他向善的思維,方式功不可沒。

查理歷經四十九年的錯誤決策,意識到自己必須做些必要改變。他最喜歡的《靜思語》是--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觸動它,蛇就會咬人。對他而言,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擺脫過去的荒唐;因為不堪回首的過去,總是想把他帶回惡的輪迴。他不想讓負面能量再度打擊自己,每每受制於善與惡的拔河之中,所幸有《靜思語》救他出水火。

◎已為自己未來找到出口

查理自承過去滿腦子想的都是錢、好車及女人。說來好笑,2019年7月14日(查理的獲釋日)彷彿成了「白日夢」的最後一天,如今的他一無所有,即使他對自己每天積極的狀況感到樂觀,但過去負面影響,有時好像又會重新回到他的生活,讓他心生恐懼。

查理重複做著同樣的夢。夢中的他,有時坐牢,有時跑給警察追。潛意識裡,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仍帶給他心理障礙,他一邊盼望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邊又擔心自己的不良紀錄,會被社會拒於門外。

有一段時間,查理有點害怕與人相處。他不想與人們發展工作以外的關係,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退縮?懷疑自己是否還能擁有夢想?查理再度被囚禁了,他被「人際關係」困住了,感覺自己不被允許結交朋友,也許這就是夢魘的緣由。

查理曾養了一條十二年的狗,不幸於2019年10月16日死於癌症,他傷心欲絕,就像失去兒子一樣。愛犬離開人間後,查理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因為每個人都對他說「不」。

在那些艱辛的歲月裡,陪伴查理的只有《靜思語》,每次翻到正確的頁面,讀到勵志的法語,就好像給了他一個對的方向。書中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在《靜思語》這本書中,查理奇蹟似地把人們的「No、 No、 No」成功封存了,他得到繼續戰鬥的力量,並且勇敢向前行,直到他聽到「Yes」為止。

回顧出獄後的前半年,查理說:「最困難的挑戰是克服自己,因為,我一直以自我為中心,思想難免狹隘。以為自己了解一切,有全部的答案,不聽別人的意見。」在讀完證嚴上人的開示後,他學會謙虛,知道智慧可以來自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願意傾聽,就會有收穫。「我在許多故事及寓言中看到了自己,從那以後,學會放下自我。」

查理學會接受別人的好意,前丈母娘在他山窮水盡之時,提供住所,並給了他一份臨時居家水電工的工作,他自己也找到在賓士車廠修車的工作,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過去的查理一直在追尋金錢和名望,如今的他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獲得回報。一如《靜思語》中的一段話所寫的--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查理已為自己未來,找到出口。

圖左 :查理(化名)隨身帶著書皮泛黃、書頁滿滿皺褶的《靜思語》及《佛教盛典》來訪。[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查理在會所享用了豐富的素齋。[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查理至拉斯維加斯會所,虔誠禮佛。[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負責人楊大蓉、志工高翠玲及我(左一)接待了查理,贈書 Beacon in the Dark。[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志工鄭茹菁採訪第一次造訪慈濟會所的查理。[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距離拉斯維加斯會所兩百呎的住宅路邊,有一輛白色小巴士掛著「求售」的牌子,吸引了駕車經過的醫療志工高翠玲。[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查理暫住的房宅,方便他做臨時水電工。[攝影者:鄭茹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