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醫師喜獲 比黃金貴重的物資

醫師喜獲 比黃金貴重的物資

E-mail 列印
儘管風和日麗,座落在瓊斯大道的辦公大樓卻是寂然無聲,牙醫師仍奉令居家避疫,只有幾位醫師在辦公室讀書做研究,丁大衛醫師就是其中之一,他說:「這裡安靜,可以專心讀書工作。」

◎信奉耶穌基督的菩薩

20 20年4月27日,三位慈濟志工依約來訪,丁大衛迎入休息室,親自為志工奉上現場磨製的咖啡,並親切問候:「我很早就認識茹菁師姊,二十年前還是報社記者。」

鄭茹菁與同行志工分享一個小故事。很多年以前,有一位才德顏俱佳的年輕女子上門求診,因家境清寒,未能及時矯正參差不齊的牙齒,而她即將嫁入豪門,奉夫家之命修整牙齒,經丁大衛費心美齒後,大功告成。

丁大衛留下一面鏡子,悄悄與助理退出診間,體貼地為病人留下私人空間。只見女子持鏡,久久盯著自己全新容顏,恍若新生……鄭茹菁說:「我是最早發現丁醫師慈悲如菩薩的人!」

丁大衛是基督徒,他仍然笑納「菩薩」的讚歎!丁大衛在拉斯維加斯有十六家診所,亞利桑那州有一家,但在疫情早期關懷行動中,他總是對志工說:「先把口罩送給最有需要的人,我自己想辦法。」

直到貨源充足,丁大衛才接受慈濟捐贈的五十個KN95防毒口罩,及兩百五十個外科口罩。他難得俏皮地、故作沉重的捧著防疫物資說:「這些東西比黃金還貴重!」

◎滾滾黃沙中喜見慈濟

追溯拉斯維加斯的義診因緣,其實是始於丁大衛的伊朗之旅。他在2014年經由臺灣過境到伊朗,竟在千山萬水之外的黃土地上,看到熟悉的慈濟綠色法船標誌。

原來伊朗南部的巴姆古城,曾經在2003年12月26日發生一場規模芮氏六點六地震,超過十萬人埋骨震央。慈濟動員鄰近國家志工前往賑災,排除萬難在短時間內援建五所學校,讓蒙著黑色面紗的伊朗女孩也能夠接受現代教育。

丁大衛說:「全世界有很多慈善團體,也有很多行善的人,但沒有一個團體能做到像慈濟這般;看到巴姆城的慈濟學校,看到自己捐的錢在伊朗興建學校,太陽光下閃爍的綠色法船,讓我既激動又感動!」

當他在巴姆城的慈濟學校走了又走,親眼目睹大愛無國界,知道慈濟在伊朗蓋學校不僅出錢出力,而且是「無條件」接收學生,既沒有規定到此上學的孩子必須信佛,也沒有在學校傳教,甚至直接把學校交給伊斯蘭教團體經營,目的是讓孩子專心受教育。

去伊朗之前,丁大衛對眼前幸福,覺得是理所當然;然而,一趟伊朗行給了他深刻覺悟;回美國之後,他與拉斯維加斯志工分享伊朗見聞,並發下在賭城舉辦牙科義診的大願。

果然,丁大衛返美後,積極參與國際慈濟人醫會活動,全程參加聖伯納汀諾地區義診,學習經驗帶回拉斯維加斯,除了幫助街友,更號召社區的愛心醫師組成義診團隊,從2015年成軍至今,亦步亦趨隨陪伴慈濟人,為守護社區健康而努力!

在這疫情漫延的時機,慈濟人也守護這位大醫王,攜手走向更好的明天。

圖左 :丁大衛醫師(左)與同事接受慈濟捐贈的五十個KN95防毒口罩及兩百五十個外科口罩,表示:「這些東西比黃金還貴重!」[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2014年,丁大衛醫師從伊朗回美國之後,他與拉斯維加斯志工分享伊朗見聞。[攝影者:岑慧意]

圖左 :丁大衛醫師在2014年經由臺灣過境到伊朗,竟在千山萬水之外的黃土地上看到熟悉的慈濟綠色法船標誌。(照片由丁大衛醫師提供)[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當丁大衛醫師在巴姆城的慈濟學校走了又走,親眼目睹大愛無國界,知道慈濟在伊朗蓋學校不僅出錢出力,而且是「無條件」接收學生。(照片由丁大衛醫師提供)[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丁大衛醫師與拉斯維加斯聯絡處負責人楊大蓉及醫療幹事高翠玲,討論義診的新方向。[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經由多年社區服務,雙方已成為分享喜悅的好朋友。[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丁大衛醫師歡迎慈濟人使用他設備齊全的會議室。[攝影者:鄭茹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