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熱浪滾燙 口罩覆蓋街友滄桑

熱浪滾燙 口罩覆蓋街友滄桑

E-mail 列印
飛落地面的鴿子在聖迪摩斯教堂(St. Timothy Church) 前方東走西顧,試圖撿拾掉落路面的食渣,牠們不知道……棲息於漢德城(Henderson) 灌木叢中的街友挨餓受「熱」一整天,教堂內「 沙漠之友」供應的熱食是街友僅有的一餐飯,一日只得一餐的街友總是將便當吃得顆粒未剩,失望的鴿子只能鍛羽而歸……

⦾沙漠之友開善的因緣

漢德城是美國人口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既接近繁華的拉斯維加斯,又享有學校、醫院、綠地及圖書館等社會資源,因此成為退休人士的最愛,素有「退休天堂」之稱。

然而,在此房價偏高、居民品味不凡的漢德城竟有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政府部門無暇照顧這群徘徊在天堂角落的街友,民間團體「沙漠之友」基金會(Friends in the Desert Foundation, Inc.)挑起了這個擔子。

自1997年起,「沙漠之友」就在漢德城老城區服務街友,週一到周六,每晚供應近百份熱食,週日是「教堂日」,不供餐。沙漠之友的工作人員說:「只要是饑餓的人,都歡迎到這裡享用晚餐,不需要身份證明,也不用任何手續。」大約有八名義工輪流承擔管理,從採購、烹調、供食到打掃一手包辦。

在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沙漠之友」靠著社區的愛心支持,有人給「時間」,有人給「食物」,有人給「金錢」,每一分貢獻都讓這個行動有了愛的意義,慈濟自2006年起開始不定期發放熱食,每年都舉辦冬季發放,捐贈聖誕禮物及禦寒的二手衣給街友。

⦾退休天堂的灌木家族

地處沙漠的漢德城夏季超長,高溫逾百度在此算是家常便飯,無家可歸的街友只能躲在灌木叢下,用人家丟棄的厚紙板遮風擋陽,等待下午五點的Happy Hour (快樂時光)前去領餐。

蹣跚的腳步緩向聖迪摩斯教堂走向,西沉的夕陽餘暉是街友最盼望的風景,因為落日可以免去他們在烈日下燒烤的煎熬,教堂外盡是寫滿蒼涼的臉孔,會淪為街友的前因後果,各有各的辛酸故事……

素雅(化名)在博爾德公路(Boulder Hway)附近的灌木叢窩居近三月,她收集了「沙漠之友」的剩餘食物,填滿了她的小紙箱,因為被人偷走了證件,她找不到工作,申請不到救濟金,志工問她:「丟失證件怎不求助警方?」她睜大眼睛回答:「警察會把我關起來的。」

在賭場林立的大拉斯維加斯地區,有人以賭營生,有人靠賭翻身,更有人因賭落魄終生,淪為沙漠之友、灌木家族;落難的起因,街友們歸咎於新冠病毒作祟。「這裡進進出出的許多人,大多是因為失業而導致三餐不繼,少數是有病在身,其中又以精神疾病居多。」

有街友透露:「在『沙漠之友』開飯的人數維持在八十人左右,這些人大多領政府救濟金過活,月初領到支票就吃香喝辣,到處買醉,所以上半月到此用餐的人數較少,愈到月底就有愈多人出現用餐。」

⦾天涯淪落人被遺忘

2020年8月7日,華氏一百零二度(約合攝氏38.8度)的陽光很刺眼,長時間靠社會接濟的街友看到慈濟人的藍白制服,未曾詢問發放的物資為何?就「自動自發」地拉起了隊伍,聽說是口罩,更是高興地響起了歡呼聲。

志工趨前登記、捐贈每人十個口罩,並把握當下勸素:「您願意發願吃素嗎?一天能吃幾餐素呢?」街友聞言黯然失笑,他們一日一餐,下一餐在哪裡都是未知之數,如何期待葷素?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街友在發願卡填上「一日兩素」,可能就把挨餓的那兩餐當吃素吧!

傑森(Jason Golley)感嘆每個人的處境都很艱難,很多地方無法進出,人與人之間要保持社會距離,情況越來越糟。他說:「我和妻子寄住岳母家,因為妻子病了,需要人照顧。平時我去食物銀行工作,在那裡分到食物。如果沒口罩就去警察局或其他教堂領取。」即便如此,食物供應仍有困難,他必須到「沙漠之友」領取晚餐,減少家中的負擔。

蓋瑞(化名)搬到拉斯維加斯已有二十一年了,收到口罩很高興地說:「您的口罩捐贈很有幫助,市面上要價每個口罩五美元(新臺幣一百四十七元)呢!」約翰(化名)接著說:「我現在戴的口罩已經重複使用四天,還捨不得丟掉,真的謝謝你們!」

泰瑞莎代表「沙漠之友」向慈濟致謝:「非常感謝您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也感謝您給這裡所有人提供的東西。目前最困難的是,我們不能對外開放,也不能讓街友使用洗手間。我們必須找到創新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比如冰涼的瓶裝水,以及將食物打包裝進盒子裡。我們很慶幸,目前為止,我們仍然能夠每天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食物,還沒有錯過任何一天。」

「我們從不同的人、不同的教堂、不同的家庭得到食物,有些家庭已樂捐食物超過二十一年。我確實從郵件包裹中得到一些口罩,但慈濟是第一批給我們這麼多口罩的團體。」泰瑞莎由衷感謝。

⦾慈濟口罩如及時雨

美國的疫情反覆,所幸防疫物資的供應已取得改善,慈濟向各醫院診所捐贈物資,紓解燃眉之急後,開始關懷坊間沒有社會資源的最弱勢團體,拉斯維加斯負責人楊大蓉,主動聯繫過去多年長期關懷的「沙漠之友」。

當她打電話到「沙漠之友」辦公室,說明慈濟捐贈口罩,主事的泰瑞莎喜出望外:「昨天早上才在臉書發出『需要口罩』的求援訊息,今天慈濟的口罩就從天而降,有如一場及時雨,真是太感恩了!」

就著路邊大樹的涼蔭,街友大口大口地吃著便當,眼前的熱浪一波接一波,他們踩著滾燙的大街,用最無奈的姿態走回沙漠邊的灌木叢,等待街友的是一望無際的荒蕪,遠處是霓虹閃爍的賭場酒店,不遠處即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富貴人間,而街友只能卑微地仰望,因為他們是被滾滾紅塵遺忘的人群……

汗如雨下的十二位慈濟志工不畏酷暑,把握因緣報名出勤,儘管他們在高溫下曝曬、濕了衣裳,卻仍然以最美的笑容,目送消失在視線中的街友,志工們感覺自己的心在下雨,除了給街友一頓溫飽、送他們口罩防身,志工還在認真思考,慈濟人應如何更有效地幫助街友站起來,重新走入社會。

圖左 :幾位志工提前一天到慈濟會所,包裝每十個一包的口罩。[攝影者:楊大蓉]
圖右 :志工趨前登記、捐贈每人十個口罩,並把握當下勸素:「您願意發願吃素嗎?一天能吃幾餐素呢?」[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汗如雨下的十二位慈濟志工不畏酷暑,把握因緣報名出勤,他們在高溫下曝曬、濕了衣裳。[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志工林碧桃向街友勸素。[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志工林碧鳳發放口罩給街友。[攝影者:鄭茹菁]
圖右 :素雅(化名)在博爾德公路(Boulder Hway)附近的灌木叢窩居近三月,她收集了「沙漠之友」的剩餘食物,填滿了她的小紙箱。[攝影者:鄭茹菁]

圖左 :當日赴沙漠之友發放口罩及勸素的志工合影。[攝影者:John Teanio]
圖右 :泰瑞莎代表沙漠之友接受拉斯維加斯聯絡處負責人楊大蓉代慈濟贈送的五百八十個口罩及十個面罩。[攝影者:John Peter Si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