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慈濟全美執行長共聚 決策展望2023

慈濟全美執行長共聚 決策展望2023

E-mail 列印
受疫情影響兩年無法進行現場活動的「慈濟全美正副執行長會議」,在2022年7月1日到4日熱熱鬧鬧地,重新在慈濟美國總會園區進行。慈濟在美國九大區的十九位正、副執行長,風塵僕僕的來到位於南加州聖諦瑪斯(S an Dimas)的總會園區,利用美國國慶的長週末假期,研議未來一年慈濟在美國的工作要項。

◎腦力激盪展望未來

美國是慈濟在海外的第一個據點,三十多年來,慈濟已陸續在全美九大區設立了六十五個分支聯點,以美國總會、紐約分會、北加州分會、新澤西分會、華府分會、芝加哥分會、達拉斯分會、德州分會、夏威夷分會九大分會為各區核心,帶領著慈濟志工向周邊社區與民眾,提供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服務與推廣慈濟理念。

總會和各分會的正副執行長,無論是親臨現場或是透過視訊連線參與議程,眾人在連續二天半的緊湊議程中,審慎研議慈濟在美國各地推動會務的規劃,總會各科室也在會中進行簡報,讓執行長們通盤了解美國慈濟現階段的工作內容、未來展望、遭遇的阻力或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與會成員在問與答的互動交流中,彼此腦力激盪達成更好的共識。

「本次年度執行長會議中,大家就慈濟的四大主要服務,以及總會各科室的職能,做出2023年的深度規劃。今後將根據會議討論的方向,規劃為工作重點。」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解說。

接著說:「透過會議充分的交流溝通,我們一起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管理與作業機制,讓美國慈濟運作時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驚艷典範彼此學習

來自全美的正副執行長也趁會議期間,參觀了南加州志工組隊在總會園區積極投入的「生態園區」、「有機菜圃」、「惜福屋」、「環保回收區」的成果,更前往位於核桃市(Walnut)的美國慈濟教育園區,以及在蒙羅維亞市(Monrovia)的大愛幼兒園。

「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藉這個機會,讓全美國各地的會務負責人能夠充分交流、溝通和互相學習。」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認為:「尤其是希望透過會議,凝聚大家的共識,產生更大的力量,推動更全面、更大的會務。」參觀了總會園區內的「惜福屋」讓他相當感動,總會為大家作了很好的典範。

「很感恩有機會參觀了教育園區,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李瓊薰和團隊,很用心地帶著我們參觀。」芝加哥分會副執行長林宜芳解說:「我們參訪了蒙羅維亞和核桃的大愛幼兒園,還有核桃慈濟小學以及今年重新上實體課的夏令營,都是很棒的,非常值得芝加哥分會學習借鏡,教育園區內的『生命科學農場』,更是非常令人驚艷的項目。」

「回到總會園區就像回到了家,回家的感覺真好!從三年前回來到現在,是經歷疫情後的第一次返回總會,看到這幾年來無法見到面的老朋友,真的非常開心!」新澤西分會執行長張嘉桓感性地說:「慈濟像一個大家庭,總會就像我的娘家,來到這裡,我好像回到一個非常溫暖的家。」

◎研議會務如何拓展

美國慈濟所推動的各項會務近況,以及如何更好的拓展會務,是本次會議中討論的重要內容。會務推廣當然需備妥充足的資源支持,因此如何設定和達成募款目標,是會議中廣泛討論的主題。

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葛卓言(濟捨),同時承擔總會永續募心發展室主任一職,他藉著此次難得的會議契機,詳細介紹和說明該部門的工作:「所以借助會議眾人交換了很多心得,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善心人士,願意在百年以後將自己的資產捐給慈濟,讓他們的愛能夠持續,也讓慈濟能夠永續。」

「這三年來,美國總會的『募心募愛活動』(募款活動),不論是年度募款或是個別事件的慈善捐贈,成果都非常不錯。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大家都非常好奇,執行長們都得到美國總會團隊的真傳。」過去幾年負責大型募款項目的葛卓言提到會議中,大家都對如何推動募款項目,非常感興趣。

會議中也介紹醫療單位通過「聯邦認證」的意義和重要性。「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在2020年,正式通過「聯邦衛生及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認證,我們在南加州轄屬的三家診所晉升為「聯邦標準的醫療中心」(Federally Qualified Health Centers Look-Alike,簡稱FQHC Look-Alike),所以可為更多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鄧博仁醫師介紹。

「希望未來慈濟美國各區的醫療團隊都能對聯邦認證,或是診所的運作有興趣。」鄧博仁指出:「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的認證可以當作示範,協助大家了解相關法令和申請手續,為各區設立診所通過聯邦認證,藉以更多元推廣社區的醫療服務,擴大慈濟在美國的醫療會務。」

◎積極落實培育傳承

與會者也有許多正向的反饋。例如:希望透過本次的互動跟平臺,調整與促進總會與各分支聯點的標準化作業流程,或是如何培養新生代志工等項目。

紐約分會副執行長廖濟權醫師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更進一步發展慈濟的未來,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這次會議主要就是落實培育傳承中青代的志工,即是所謂的『慈濟2.0』的志工團隊,這部分需要更進一步的努力,以及更積極去落實和推廣。」

北加州分會副執行長陳寶如說:「從總會到分會的決策團隊,在深耕慈濟四大會務之際,都著重討論未來如何服務社區,如何帶動居民投入慈濟會務。換言之,今後我們在美國的整個方向,要朝向如何能夠把慈濟帶入美國社區,並與當地居民結合為主。」更為重要的是,讓美國社會能夠更多地認識慈濟,讓美國家家戶戶都能認識慈濟。

與會者在二天半的會議議程,還參與了三項特殊活動,分別是參與為烏克蘭難民打包醫療急救包的活動;出席六月往生的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暨前執行長黃漢魁的追思會;以及與在臺灣的慈濟基金會和決策團隊進行雲端互動,互相交流、增強共識。

紐約分會執行長蘇煜升表示:「我也希望能夠繼續已故前執行長黃漢魁的願力,在全美慈濟人同心協力中,把美國慈濟會務推向另一個階段,以傳承證嚴上人給我們的使命和教導。」

會議期間,每天都可看到志工們在園區忙碌的身影,光在會議室內,參與會議的就有近七十位志工和職工。另一個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廚房,負責餐點飲料的志工和廚師們一起,烹調出令人忍不住食指大動的素食便當,每一道餐點都是色香味俱全,讓回到園區參與議程的團隊,都高呼好吃得令人回味。

短暫的歡聚充電後,與會的執行長們帶著超乎預期的收穫,重新返回各區繼續投入繁重的會務中,期待下一次在相見時,每一區都會帶著亮麗的會務成就,在分享與交流中,讓慈濟在美國的會務能更上層樓。

圖左 :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對參訪總會「惜福屋」印象深刻。[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葛卓言(濟捨)簡報募款項目。[攝影者:黃友彬]

圖左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鄧博仁醫師就「聯邦認證」進行簡報。[攝影者:黃友彬]
圖右 :紐約分會副執行長廖濟權醫師(中)在會中提出反饋。[攝影者:黃友彬]

圖左 :北加州分會副執行長陳寶如(右一)發表感言。[攝影者:黃友彬]
圖右 :議程中特別安排九十分鐘的時間和臺灣慈濟基金會連線互動。[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紐約分會執行長蘇煜升進行簡報。[攝影者:黃友彬]
圖右 :素食便當色香味俱全,是志工們的精心傑作。[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大家一起為提供餐點,忙碌了好幾天的志工們鼓掌致謝。攝影/李心怡[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