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線上座談 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

線上座談 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

E-mail 列印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近半年了,大家經歷緊繃生活後,各國開始重新調整作息與方式,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New Normal)。

印尼也即將進入新生活階段,為此慈濟志工於202 0年7月18日,透過ZOOM、 Youtube、Facebook及 Instagram的網路頻道,舉辦以「新生活方式」為主題的線上慈濟座談,呼籲大家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持續維持個人防疫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注意營養攝取、增加免疫力、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等。

◎茹素護地球 眾生結善緣

慈濟座談聚集了三百二十三位志工和民眾在雲端相會,邀請了志工黃暄荔(慮韶)擔任講師,分享疫情爆發後,愈來愈多民眾選擇茹素,以及她自己茹素十年的心得和親身感受到的好處。

黃暄荔利用幾部影片,分享營養師和專家對茹素的說法,不僅能降低動物引起的傳染病風險,茹素也能攝取均衡的營養、有助於消化、加快受傷組織修復的速度,以及減緩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等問題。

她分享自己會發願茹素,是受到證嚴上人開示的啟發。上人一直在呼籲,地球已經生病了,唯一拯救地球的方法就是「茹素」。居住的家如果出現破損的狀況,一定會馬上修繕,那麼居住的地球受損的話,怎麼辦呢?「一想到這樣,我就決定要茹素護地球,從自己做起,再啟發和接引他人一起茹素。」

她接著提到,酸性體質容易引起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甚至癌症,肉類因含有豐富的磷、氯和硫,分解後呈酸性較多。以前的人也吃肉,但比較少會罹患癌症,這是為什麼呢?黃暄荔說明,以前的動物跟現在的不同,以前的動物生活在自然環境中,而現在的動物一生都必須在籠子裡度過,自然會感受到強大的壓力、恐懼和充滿負面能量,所以這些動物體內含有大量的酸性。

◎健康新生活 茹素好選擇

「這些動物被迫生長、被迫活著、被迫生育及被迫死亡,這些都很不自然。黃暄荔要大家想像一下,這些動物在屠宰場要被殺掉前,看著前方的動物被殺,是不是會感到很害怕和充滿怨恨,「在這樣的情緒下被屠殺,然後我們吃牠的肉,實在是於心不忍啊!為了我們一時的口欲,殺了那麼多生命。若我們不吃肉,牠們就不會被飼養和屠殺。」

分享中,黃暄荔想起上人曾呼籲:「我們要把貪欲縮小到零點,愛心擴大遍虛空。」她問大家,如果有一塊雞肉放在我們的前面,你會覺得好吃嗎?當然不會吧!因為真正好吃的是料理的調味。她認為,茹素一點都不難,那只是口欲,有心就可以控制住。「世界上也有很多名人已經茹素,比如說:歐巴馬、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德雷莎修女、比爾•蓋茲、布莱德•彼特、劉德華、張學友等。」

「茹素是一種選擇,而茹素對我而言是這一生中做過最正確的選擇。所以年輕人,你們也要一起來做正確的決定,尤其是疫情影響如此嚴重的當下。」或許對很多人而言,直接茹素有難度,黃暄荔期待大家至少開始減少吃肉。

基本上茹素跟印尼人的生活習慣很接近,因為很多傳統美食都是素食,舉例來說:加多加多(gado-gado)蔬菜花生醬(pecel)雜菜酸湯(sayur asem)蔬菜米糕湯(sayur lodeh)等。

最後,黃暄荔希望大家能開始茹素,健康的生活習慣,好處很多,為了自己的健康、環境的保護、內心的善念及自己的錢包,「茹素」就是最好的選擇!茹素也是防疫新生活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期待大家一起來推廣力行。

圖左 :黃暄荔(慮韶)在座談中分享疫情爆發後,愈來愈多民眾選擇茹素,以及她自己茹素十年的心得和親身感受到的好處。[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黃暄荔利用幾部影片,分享營養師和專家對茹素的說法,不僅能降低動物引起的傳染病風險,也能攝取均衡的營養,以及減緩全球暖化問題。[攝影者:陳俐媛]

圖左 :座談司儀由分會秘書處同仁安德瑞(Andry Zulman)擔任。[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黃暄荔在分享中提及,根據聯合國的資料統計,為了滿足人們的口欲,每一秒有兩千四百四十三隻動物被屠殺,希望大家都能茹素護生救地球。[攝影者:陳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