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山口洋十年善跡 建校迎來新契機

山口洋十年善跡 建校迎來新契機

E-mail 列印
慈濟山口洋聯絡點的會所,於2010年10月31日正式啟用。走過十年的歲月,即將迎來新的里程碑,在2019年10月,動土的「山口洋慈濟大愛學校」,興建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於2021年7月正式啟用。

這所位於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Singkawang)西區巴西蘭村(Pasiran)亞力安陽路(Alianyang)的學校,占地九千平方米,學制規劃從幼兒園到高職一貫直升系統。校園設施有室內和室外的活動空間,除了班級教室,也設有多媒體、茶道、花道、書法等教室,還有圖書館、保健室、實驗室、烹飪教室、及特別為各宗教騰出的做「禮拜」的空間。救助

◎種子萌生 鋪開善路

2021年2月21日,慈濟印尼分會舉辦的線上新春祈福活動中,由志工賈文玉(慈節)主持的座談節目,邀請數位山口洋出身的慈濟志工與大家分享心得。

首先邀請趙鎮標(濟達)與大家分享慈濟在山口洋落實的因緣。他分享,做慈濟的法喜是無法用言語形容,唯有去做了,才能感受得到。

他與慈濟在2002年當格朗的大型義診結緣,深受啟發與感動,從此心中就決定要加入這個團體。之後,他便積極參加其他慈濟活動,也曾擔任過急難隊隊長,2009年的巴東地震,親自帶領志工團隊到災區賑災,嚴重災情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趙鎮標接著分享,2003年的五萬噸大米發放,因為沒看到規劃在西加里曼丹省發放,他便向分會提問,分會執行長劉素美告知那裡沒有志工,他立即回應,自己和家鄉的朋友願意承擔發放重任。

兩天後,就有兩千噸大米在西加里曼丹發放的規劃,他立即去籌備,但當時因緣未成熟,找不到可以幫忙的機構,因此必須暫時取消。幾個月後,終於有一間機構願意幫助,因此共同成就了慈濟在山口洋的首次大米發放。

善的足跡沒有停止,隔年(2004年),慈濟再度到此舉辦義診,為數百位民眾拔除病苦。;此刻當地已有許多善的種子開始萌生。

◎優質教育 慈濟首選

時間來到2010年,「三口洋聯絡點會所」正式啟用。啟用活動結束後,趙鎮標帶領大家去參觀山口洋市的中文學校。落後的教育又且缺少教職人員,讓志工們萌發在此興建學校的念頭,因為教育是社會的希望、是弱勢家庭脫貧脫困的關鍵機會。

投入興建山口洋慈濟大愛學校的貝錦興(惟旭),很感恩自己能與慈濟結緣,讓從事興建工程的他在工作上能安心、專注和全心投入。他深感表示,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做慈濟,並不會讓時間變少,該做的事還是可以完成;。行善捐愛心亦是如此,並不會覺得減少我們所擁有的,反而會增加我們更多的福報。

來自山口洋的貝錦興他,到雅加達發展事業,一直懷抱回饋故鄉的夢想,為當地社會做出利益人群之貢獻。看到至今山口洋的教育還與雅加達差一大截,因此想為當地引入優質的教育,首選當然是「慈濟學校」,但還需先向分會報告和申請許可。

志工虔誠付出的心,深得分會認可,成就山口洋為雅加達以外的第一所首間慈濟學校。貝錦興表示,「雖然慈濟已在全國援建五十多間學校,但只有雅加達的兩所可以使用慈濟學校的名義。另外,也要感恩金卡連慈濟大愛學校總經理王輝勵(本輝)的全程投入,從設計、教學計劃等,讓山口洋慈濟大愛學校能順利在今年啟用。」

學校蓋好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大家一定會做到最好。貝錦興期許這所學校能成為西加里曼丹省首屈一指的名校,持續造福社區。同時也期待其他地區的慈濟據點能蓬勃發展。最後,他也邀約大家投入護持教育志業和這所學校,提升全國的教育品質。

◎歡喜付出 回饋故鄉

同樣來自山口洋的蔡菊花(慈仕)分享自己童年的困苦生活,後來遷居至雅加達努力打拼,生活才漸漸轉好。後來,她意識到人生無常,因此想多行善造福,在好朋友的牽引下加入了慈濟志工行列。

做慈濟,讓她一點都不覺得累,心中總是滿滿的喜悅。從做慈濟中學習到的人生道理,也讓她漸漸地去除了許多習性;。她的轉變讓其丈夫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也跟著她一起做慈濟。

蔡菊花不忍看到家鄉還有很多孩子,過著像她一樣的童年,因此呼籲山口洋的志工一同付出帶著愛的種子回饋社會,期待能啟發更多有能力的人投入,幫助有需要的人。「飲水要思源,付出要及時,過程中總能感受到法喜。」

蔡菊花得知要在山口洋蓋慈濟大愛學校,蔡菊花感到歡喜不已,並期許山口洋的孩子能在滿滿正能量跟愛的環境下成長,成為最棒的一群孩子。

山口洋聯絡點負責人黃水琴(慈潾)很感恩證嚴上人的教導,志工們的付出及合心組的陪伴,讓山口洋慈濟聯絡點能有今天的成就。

她分享自己在2007年的山口洋大型義診與慈濟結緣,投入協助義診時,深深感受到志工們的虔誠和溫馨,因此讓她更想了解慈濟活動,。後來她漸漸地活躍於慈濟各種活動。

有一次大米發放,讓她印象特別深刻,「明明只是送給一位阿嬤一袋米,但阿嬤卻感動不已,還稱志工猶如天上的仙女下凡來幫助她。」大家深受感動,黃水琴相信之前,沒有人到如此偏僻的地方關心過阿嬤,因此她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山口洋聯絡點啟用後,志工都知道有很多需要承擔的責任,皆用心做好,一步一腳印走到邁入第十年。善的足跡也曾獲得印尼紀錄博物館所頒發的獎狀,即白內障手術人數最多的義診。

黃水琴表示,山口洋慈濟大愛學校會為慈濟陪伴村莊的小孩,提供住宿和學費,讓這些偏鄉的孩子們能在良好的環境學習,同時也能投入慈濟活動,接觸品德與人文教育。她也期許教育品質提升,能讓繼續到外地升學的學生,能更容易適應。希望孩子們透過教育,能成為國家之棟樑。

金卡連慈濟大愛學校總經理王輝勵分享自己在2014年加入慈濟大愛學校, 2018年應貝錦興之邀,勇於投入興建和規劃山口洋慈濟大愛學校,也感到很榮幸能耕耘這片福田。

「學校於去年(2020年)12月,已開始招募學生,預計今年(2021年)7月開始教學。學校會先開幼兒園和小學的課程,明後年陸續為國中及高職的學生開課。」另外,他也介紹校內擁有的設施、報名咨詢,以及為有善念要護持學校的大德提供捐愛心管道。

山口洋慈濟志工同心協力,在地勤耕福田,興建學校,期待透過教育翻轉孩子的人生,為弱勢家庭尋找脫貧脫困的關鍵機會。

圖左 :2021年2月21日,慈濟印尼分會舉辦的「線上新春祈福」的座談節目中,邀請數位山口洋出身的慈濟志工與大家分享心得。[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由志工賈文玉(慈節、右)主持的座談節目,首先邀請趙鎮標(濟達、左)與大家分享慈濟在山口洋落實的因緣。[攝影者:陳俐媛]

圖左 :來自山口洋的蔡菊花(慈仕、右)分享童年困苦生活,後來遷居雅加達打拼,生活好轉。她不忍看到家鄉很多貧窮孩子如她童年一般,因此呼籲山口洋的慈濟志工齊心付出,回饋社會,期待能啟發更多人共同行善。[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金卡連慈濟大愛學校總經理王輝勵(本輝、右)勇於投入興建和規劃山口洋慈濟大愛學校,並感恩能在慈濟做到職志合一,讓他學習到人生的道理。[攝影者:陳俐媛]
圖左 :山口洋聯絡點負責人黃水琴(慈潾.右)表示,山口洋慈濟大愛學校會為慈濟陪伴偏鄉的小孩,提供住宿和學費,讓他們能在良好的環境學習,也能投入慈濟活動,接觸品德與人文教育。[攝影者:陳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