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慈少走出課堂 走入人群實作慈善課程

慈少走出課堂 走入人群實作慈善課程

E-mail 列印
印尼丹戎巴來吉里汶(Tanjung Balai Karimun)慈少班六月份的課程,充滿了精彩與感動。在這個月份,慈少班的主題是「把同理心化為行動」。2024年6月1日,星期六早上,志工帶著這一群同學 ,走入社區訪視申請慈濟援助的民眾。

負責陪伴慈少班同學的陳小妹,和當地慈善幹事拉興(Abdul Rahim)為大家解說,慈濟的慈善志業以及其運作流程。此外,他們也教導同學訪視的程序。拉興說:「到申請者的家訪視時態度要親切,好好地打招呼,稱呼他們先生或女士;詢問的時候要有禮貌,以比較輕鬆的語氣,不能像在審問一樣。」

◎分組進行 分工合作

聽完講解之後,陳小妹將慈少班同學分成四個組。在資深志工的陪同下,大家走入社區實際操作。每一個同學都有各自的工作,有的負責詢問,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拍照。每一個訪視的個案,也是經過志工在安全與衛生方面的考量。

前往申請者的家,大家有說有笑;一來到申請者的家,氣氛變得嚴肅。每一個同學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抄寫整齊的筆記,禮貌地與申請者對談,也拍出完整的照片。這一次的訪視是慈少班珍貴的經驗。

「那一位先生的太太很好喔,那一位先生因為癌症已經三年無法工作了,所以他的太太必須出外賺錢,照顧先生和孩子。」其中一位慈少同學凱樂(Khaylerd)在回來的途中說道。

「他的岳父岳母也很好,願意提供住處給他們。」凱樂補充。年僅十二歲的凱樂,在今天的訪視之後,能將過程記得一清二楚。

◎訪視完成 分享心得

訪視完成之後,大家回到丹戎巴來吉里汶慈濟會所,分享每個人聽到的精彩故事和心得。原本熱鬧的氣氛,在分享開始之後漸漸變得沉重。

每一個組輪流講述申請者的情形。大家一邊分享一邊拿出手邊的筆記,申請者的申請表格與資料。講述的過程,難免感動情緒上升。「其中一個申請者,在跟我們講述之後,他就說他想過要自殺。聽到這裡我真的很難過,都快流淚了。」朵拉(Dora)同學說道。

慈少班這一次的課程安排,是因為想讓對慈善活動有興趣的同學有機會參與。活動結束之後,大家都感到精神飽滿與成就感,因為可以成為慈濟慈善的一部分。今天的課程或許些許沉重,但是透過志工淺顯易懂的說明,也得到大家正面的回應。

圖左 :其中一位慈少班同學,在陳小妹的陪同下,一邊與申請者對談,一邊寫下筆記。[攝影者:林詩琪]
圖右 :凱樂(Khaylerd.左二)專心聽取志工講解的課程,在詢問申請者的時候也能好好發揮課程內容。[攝影者:林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