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獎助生成長營 感念父母恩

獎助生成長營 感念父母恩

E-mail 列印
「媽媽不在身邊,我開始想家了,尤其是晚上沉思時段,我差一點哭出來,但是在大家面前我還是忍著,等到要睡覺時想到媽媽才哭出來。」2018年7月7日至8日,十四歲的小易(化名)於印尼雅加達靜思堂參與「蓮花獎 助生成長營」,晚上沉思時段,想起父母養育之恩,這個經驗讓他非常感動,留下深刻印象。

雖然如此,小易仍很開心能夠參與獎助生成長營,因為能獲得新的經驗及交到許多新朋友,同時也讓生活更有自律。

◎蓮花小組 用心陪伴

2015年9月起,雅加達志工設法讓獎助生成為一顆有自信、能孝順父母及對社會有貢獻的種子,因此成立「蓮花小組」。蓮花小組主要工作是教導、陪伴及關懷獎助生;舉凡瞭解獎助生的學習狀況,教導獨立生活,養成孝順父母、助人為樂的美德,以及陪伴參與志工活動,從見苦知福中培養知足、感恩心。

兩天的「蓮花獎助生成長營」包含動態、靜態活動,如勵志分享、趣味遊戲、追求夢想課程等。另外,也安排獎助生參觀靜思堂,讓大家更瞭解慈濟的理念。

其中,最溫馨的時段是奉茶儀式,以實際行動讓孩子們表達對父母感恩之心,令許多孩子及家長都忍不住流下感動的眼淚。

◎難民啓發 見苦知福

首次參與蓮花獎助生成長營的小易與十二歲的妹妹素兒(化名),於2014年與慈濟結緣,成為慈濟獎助生。他們的父親因心臟病往生,由母親琳達(化名 )含辛茹苦,獨自撫養長大。

在兩天的成長營中,獎助生參與各種人文活動,正好帶給他們更多正向的省思。營隊的課程中,來自阿富汗的難民青年,分享他們在「希望之家」的生活狀況及學習進度,希望勉勵其他獎助生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小易表示,雖然他們只有媽媽,但是比起這些難民青年幸福太多了,「看到難民們會覺得不捨,他們與家人離別,如果想家時,要向誰訴苦?」小易很感恩母親的照顧,他勵志要成為一名會計師,「現在我要開始用功讀書,準備高職入學考試,可以利用在慈濟環保站的舊書,好好學習。」

◎溫馨奉茶 表達孝順

成長營最後一天(7/8),家長們也被邀請一起加入活動,與孩子們會合。莉達帶著小易及素兒的姐姐桑妮(化名)一起來到靜思堂。琳達分享身為單親家長的酸甜苦辣,「我只能保持感恩之心,有時候會覺得很無助、非常疲憊,因為無法給孩子更幸福的生活。」

但深思後,莉達發現生活上還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她很珍惜與孩子們一起度過的溫馨時刻。而與慈濟結緣後,莉達與孩子們學習許多正面的事情,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會比較注重環保,「雖然無法撥出時間加入志工行列,但我在家裡還是會與孩子們一起做分類和資源回收。」

奉茶儀式展開,小易抱住母親琳達,而妹妹素兒也奉茶給姐姐。奉茶的慈濟人文令琳達印象深刻,也格外感動,更讓她想起已往生的母親,「如果我更早認識慈濟,我一定會為母親做同樣的事情。」

兩日的成長營培養孩子的知足感恩心,讓獎助生與家長的關係更加親密;同時,也祝福獎助生將來學成後,都有良好品德,能無私地回饋社會,造福人群。

撰文者:Arimami SA

圖左 :小易一家人唱起〈 You Raise Me Up〉歌曲,現場氣氛十分溫馨感人。攝影者:Arimami SA[攝影者:翁美來]
圖右 :成長營的第二天早晨,大家在慈濟學校操場做體操。攝影者:Arimami SA[攝影者:翁美來]

圖左 :志工帶領孩子們,參觀印尼靜思堂展覽館。攝影者:Arimami SA[攝影者:翁美來]
圖右 :阿富汗青年難民們演奏阿富汗傳統樂曲,分享感人的歌詞。攝影者:Arimami SA[攝影者:翁美來]
圖左 :2018年7月7日至8日,志工於印尼雅加達靜思堂,舉辦蓮花獎助生成長營。攝影者:Arimami SA[攝影者:翁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