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學生挑水苦 體會珍惜水資源

學生挑水苦 體會珍惜水資源

E-mail 列印
水是生命的泉源,隨著世界人口爆增,以及人類長期的浪費與污染,造成了水源枯竭,而全球暖化也讓水源短缺問題更形嚴重……

哥打丁宜的育華華小老師吳芝諃,發現道德科的課程中強調愛護環境的重要,但學校並沒有類 似的環保活動來配合。於是,她徵得校方同意邀請慈濟志工進入校園分享環保課題,讓學生能汲取環保新知,從小培養環保概念,提升保護環境的意識。

◎地球急速崩壞 減碳勢必行

2019年11月12日是一個天氣晴朗的上午,哥打丁宜十九名慈濟志工踏入位於哥打丁宜家樂鎮的育華華小(SJK(C)Yu Hwa),向校內逾一百七十名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小學生,倡導環保愛地球的觀念,並通過遊戲讓學生體會水源的可貴,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期盼他們能落實環保生活化,珍惜水資源,共同守護地球。

螢幕中播放著地球告急的影片和氣候災難畫面,學生們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志工徐佛賜(濟璿)與同學們分享地球所面臨的十大危機,包括熱浪、乾旱、強風、暴雨、缺水、缺糧、海平面上升、空氣質量惡化、生態系統改變及疾病風險增加,人類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他說:「氣候災難將取代戰爭,原來家破人亡不須以炮火。」地球正在快速地暖化,拯救地球已刻不容緩。

徐佛賜詢問小朋友:「如果不希望自己成為災民或難民的話,你們現在能做什麼?」有些小朋友隨即回應:「不要亂丟垃圾,要保護地球。」、「不要燃燒垃圾,污染空氣。」、「要省水省電,不要浪費。」同學們察覺地球的生機,需靠大家共同努力,方能減緩災害。

六年級同學鄧匯豐從影片分享中,了解地球要毀壞了,是因人類肆無忌憚地破壞,焚燒垃圾,導致地球升溫。志工問他該如何做?他不假思索地說:「我會勸告人們減少焚燒垃圾,因為燃燒塑料含有毒物,燃燒之後對人體有害。」他表示應該分類可再循環利用的資源,這樣地球的垃圾量才會減少。

紀瑤茹從畫面中了解到全球暖化,冰川就會快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低窪地帶就會被海水淹沒。「若出門要去同一個地點,應該要有共乘的計劃。」她表示不願成為災民,要在日常中力行減碳的生活,減緩暖化的危機。

◎認識回收資源 循環再利用

當天的環保宣導,有環保分享、手語團康、體驗遊戲、有獎問與答等。志工徐佛賜也教導孩童簡單易記的環保十指口訣,以及在生活中實踐五省(5S)——省水、省電、省油、儉食、儉穿的節約生活方式,人人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地球日日減碳。

「回收五十公斤的廢紙,可以挽救一棵二十年的大樹。」、「 回收十公斤的鐵罐可以節省五點七公升的原油,還可以減少空氣和水污染。」五位志工利用回收的資源物品(鋁罐、鐵罐、報紙、塑膠瓶、寶特瓶),裝扮為環保代言人,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傳達資源回收的好處,讓小朋友知道垃圾的壽命,明白循環再利用的意義,進而不浪費資源。

當志工展示由回收寶特瓶研發而製成的衣服、毛毯等織品時,學生和老師們觸摸後,都感到十分驚訝,嘖嘖稱奇!同學梁文琦觸摸著綠色的衣服,感覺很柔軟、很神奇,沒想到寶特瓶竟能製出這樣漂亮又舒適的服飾,今後她也要努力收集資源,勤做回收了。

就讀四年級的鄭子申第一次參與環保活動,志工以環保樣品道具一一講解,他才知道原來鐵罐、寶特瓶、塑膠類等都不是垃圾,是可以回收循環的。他從分享中認識了資源的種類,往後他再也不要亂丟垃圾,要做好資源分類,一起來保護地球。

◎人不能沒有水 團結力量大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只有百分之三是可以喝的淡水,而這百分之三的淡水卻多數是冰天雪地,人類可以隨便取用的水源不到百分之一。隨著全球暖化問題開始產生影響之際,乾淨水源這個生命要素將更形珍貴。

「水是萬物的生命泉源,人不能一天沒有水。像中國貴州的居民,每天必須翻山越嶺,花數小時來回挑水回家使用;而非洲乾旱國家更難取得水源,甚至連渾濁不淨的水都得喝。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十五秒鐘就有一個小孩死於水污染所引起的疾病。」志工徐佛賜以圖文並茂的圖片,向學生解說水的重要性,提醒人人應警惕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來到遊戲體驗環節,志工特別安排一些高年級同學,兩人一組,一起體驗挑水越過障礙物,引導小朋友響應省水,更體會團結合作的精神。

遊戲進行時,每個小朋友都步步為營。就讀一年級的溫健豪展現團隊的精神,他小心翼翼地傳水給同伴,以防水溢出來,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溫健豪表示要把省水的觀念帶回家,他說:「沖涼的時候不要使用花灑,不可以讓水一直流;看到水龍頭沒關就一定要關上。」

◎體驗挑水辛苦 珍惜水資源

六年級的印裔同學姚吉與同儕兩人合力挑水,快步跨過障礙物完成挑水的工作。 「挑水很困難,也很辛苦,感覺肩膀很痛。」她終於體會挑水的苦滋味,警惕自己以後不要再浪費水源。今後她只要使用一個杯子的水量來刷牙,並且收集雨水來澆花,出外也要隨身攜帶水瓶。

張譽篷同學在體驗挑水的過程中,因為水很重,感覺有點累,肩膀也酸痛。所以他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省水,用洗米水拿去澆花,洗衣水用來抹地……讓水循環再利用,就能夠節省地球的水源。

長得高大的陳智鴻,因滑倒導致右手骨折,所以手臂包紮了一層石膏,儘管在玩「越山挑水」時,有點不方便,但是跟貴州相比,他們必須越過崎嶇山路找水源,讓陳智鴻體悟自己的幸福。他感恩地說:「因為在家隨時隨地都可以有乾淨的水使用。」這個游戲,讓他體會到在生活中一定要省水省電,希望能為環境保護盡一點微薄之力。

依據聯合國估計,在2025年前,地球三分之二人口將有缺水的壓力,尤其是北非、中東與西亞是影響最嚴重的區域。缺水危機已經迫在眉睫,現在是我們省思的時候了,少用水、多存水,要不斷地提倡節約用水的觀念,人類才不會面臨生存的威脅。

圖左 :慈濟志工受邀到家樂鎮育華華小,向校內一百七十名小學生,倡導環保愛地球的意識。[攝影者:張小慧]
圖右 :老師吳芝諃發現道德科目裡有強調「愛護環境」的重要,但是學校並沒有類似的活動,所以邀請慈濟志工進入校園分享環保課題。[攝影者:葉素晶]

圖左 :紀瑤茹從環保講座中受益不淺,她會要好好地保護環境,不要亂丟垃圾。[攝影者:葉素晶]
圖右 :志工徐佛賜(中)教導孩童簡單易記的「環保十指口訣」。希望小朋友都能落實生活中,共同愛地球。[攝影者:王觀鳳]

圖左 :五位志工佩戴回收的物品,裝扮為環保代言人,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傳達資源回收的好處。[攝影者:葉素晶]
圖右 :溫健豪(左一)與同學們發揮團結的精神,玩傳水接龍的惜水遊戲。[攝影者:葉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