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青年淨灘 彎腰看見自己的責任

青年淨灘 彎腰看見自己的責任

E-mail 列印
2020年9月19日「國際淨灘日」,清晨六時許,馬六甲一群年輕人摸黑來到坤樂海灘(Pantai Kundor),熱身體操後,晨曦微露,他們分成小組,沿著八百米長的海岸線撿拾海洋垃圾,阻止廢棄物流入海洋 。

這是慈濟馬六甲分會繼去年以行動支持「國際淨灘日」後,今年聯合馬六甲獅子會、Bare Concept Bulk Store、馬來西亞自然協會等,一樣選擇在9月第三個星期六的「國際淨灘日」,在馬六甲舉辦淨灘行動。

◎海洋廢棄物哪裡來

這次參與對象鎖定是青年,加上慈濟志工共計百人參與。志工胡家健(誠暐)表示,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無法廣邀參與者,因此大會透過臉書口口相傳,邀請年輕人動起來,彎腰撿起海洋垃圾,同時對手中物品有更深一層的省思。

短短四十五分鐘,青年共撿起了三千五百八十二個煙蒂、一千兩百零五件遺留在海灘上的鞋子、玩具、煙盒、口罩、手套等,六百四十八件一次性餐具,以及四百三十八件塑膠袋、吸管等等。

「撿起眾多廢棄物,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物品從哪裡來?」提倡無包裝、推廣零垃圾生活的馬六甲Bare Concept Bulk Store負責人林春蘭,投入參與這項淨灘活動,事後也說明「物品從人人手中來」。

根據大馬固體廢料管理機構(SWCorp)的資料顯示,大馬人平均一天產出1.17公斤的垃圾;單是2019年就有三十八千噸的垃圾被送進土埋場,還有更多散落在各地或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造成巨大威脅。

廢棄物減量,人人有責,於是她分享從「拒絕」開始的「5R方法」——Refuse(拒絕)、Reduce(減少)、Reuse(重用)、Recycle(回收)、ROT(分解堆肥),可以減少地球垃圾,朝零垃圾生活前進。

與此同時,慈濟同仁楊宇湘也與眾分享「國際淨灘日」意義,海洋保護是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之一。不只保育海洋生物,活動同時邀請馬來西亞自然協會森甲分會副主席林明惠老師,以瀕臨絕種的馬來熊為例,來分享森林動物保育課題。

◎參與者的淨灘體會

馬六甲獅子會曾於去年參與淨灘活動,今年的9月初,曾經帶年輕成員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取經;今天共有十五位組員,參與這項富有意義的國際淨灘日活動。

「我這組撿到兩百七十多個煙蒂,若是再加入其它十一組的收穫,數量非常龐大。」獅子會成員黃建豪說道,雖然有關當局已提供垃圾桶,但因個人的惰性,致使沙灘上的整潔無法繼續保持。他自小已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今天(9/19)是第一次參與淨灘,看到滿地的垃圾,他覺得年輕人可以與前輩們相互配合,一起來保護地球。

青年王家樂從朋友轉載的慈濟臉書中,看見這項活動訊息,即和朋友從郊外駕車四十五分鐘到另一方的海邊。她說:「平時到海邊都會撿起廢棄物,但平時都是一個人在做,和今天群體而作的感覺不一樣。」

「去年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讓我深刻體會環保刻不容緩。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減少使用。」王家樂舉例,外出時會自帶水瓶和飯盒,很少買飲料或一包包的零食,因為過後要處理這些包裝袋更麻煩。「曾經有人用奇異的眼光看我,不過沒關係,只要我所做是對的,我就不用理會別人的眼光。」

「可回收物品包含塑膠瓶、瓶蓋、鋁罐、紙張等;不可回收如濕紙巾、衛生紙、吸管、玩具……」承擔小組長的李楷勝,當組員們在淨灘時,頻頻在旁向組員們呼籲和宣導,遇到不清楚類別的物品,馬上向志工詢問了解,再向組員們說明。他積極帶動和投入,就是希望人人將所學的環保知識帶回家,再影響和帶動親戚朋友,一起採取行動愛護地球,讓影響力能源遠流長。

他坦言,以前只知道垃圾就是丟進垃圾桶,沒有所謂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觀念,自從接受胡家健邀約承擔淨灘活動的小組長,活動前先帶他們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參訪和學習分類,他才明白將資源放在對的地方就是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

今日看見現場許多年輕人一同來參與,李楷勝還遇見小學同學、中學學長、大學同學,還有出社會認識的朋友等,大家不約而同報名參與,讓他看見希望:「凌晨五點多天未亮,就出門來參與,為什麼不選擇在家睡覺,就因大家都重視環保議題,願意站出來學習和支持。」

◎中堅分子談說環保

李斯斌第一次參與淨灘活動,從沙灘上撿到的有塑料瓶、塑料袋等物,眼觀環保課題多年在世界各地研討著,效果依然不顯著。他有感而發:「我感到遺憾的是環保意識不及破壞的速度快。」

李斯斌也勸請來海灘活動的人們,不要隨意丟棄物品,因一旦流進海裡會影響海洋生態。「人人做環保刻不容緩,尤其是減塑;人人從現在開始付出點滴,涓涓流水匯入大海的力量,未來必定會看到成果的。」

與李斯斌結伴而來的,除了何素慧,還有三位好友。何素慧是環保的中堅份子,除了在家做環保,也在經營「無包裝生意」。

在淨灘的當兒,她說:「沙灘上的垃圾很多,無法在短時間內清理,特別是為數不少的生物塑料(bioplastic),也發現有物品被焚燒的痕跡。可喜的是,許多年輕人的環保意識已抬頭,這是好的開始,但資源分類概念還需加強,能做到減量更好。」

楊優芮是朋友群中最關心環保的人。她的母親是志工蔡玉嬋(慮慕),環保意識受媽媽影響之外,先生也很重視環保,夫妻倆外出運動一定邊走邊撿拾,因而當母親邀約參與淨灘活動,她馬上響應並再邀約朋友吳慧瑩參與。

平時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對環保知識也廣泛涉及,今日第一次實際參與環保活動,理論和實際相印證,楊優芮感慨地說:「今天實際淨灘,才真的看見很多破碎的塑膠碎片和保麗龍碎片,我們要撿拾都很困難,難怪海洋微塑膠汙染嚴重,動物吃下肚,食物鏈最後還是回歸到人類身上。」

吳慧瑩則是驚訝,也意外發現海灘怎麼有那麼多垃圾,「竟然看見別組撿到衣服、拖鞋等,太誇張!」此外,身為一名醫生的她,從未想到只在海灘的一小部分區域進行淨灘,卻隱藏著許多煙蒂。

當天受邀出席的愛極樂區州議員郭子毅透露,他曾經舉辦大型的海上活動,有人游泳到海洋途中,發現海裡有塑料袋。因此,「自己把所製造的垃圾,親手撿起來處理最好。」

「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所走的路,可能是一小步或微不足道,但這也是我們為地球種下乾淨的種子。」郭子毅勉勵在場青年,未來的世界是屬於大家的,培養人人對社會的責任心,及愛護環境的醒覺,讓下一代依然看見漂亮的地球和乾淨的居住環境。

圖左 :9月19日共計有百人參與淨灘,活動前先聆聽志工愛的叮嚀。[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Bare Concept Bulk Store負責人林春蘭,鼓勵大家從「5R」方法,減少地球垃圾,朝零垃圾生活前進。[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慈濟同仁楊宇湘(左)與大家分享「國際淨灘日」的意義。[攝影者:錢福權]
圖右 :9月初,年輕成員曾到「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學習環保分類。【攝影:廖志勇】[攝影者:錢福權]

圖左 :獅子會成員黃建豪(左一)撿到了兩百七十多個煙蒂,讓他有感環保一定要做,而且年輕人可以跟前輩一起配合,事半功倍。[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李楷勝(綠衣者)以前沒有回收資源的觀念,受邀承擔小組長後,到環保站學習並實際參與,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體悟。[攝影者:錢福權]

圖左 :李斯斌(深藍衣者)與何素慧(白衣者)一起參與淨灘,從沙灘上撿到很多塑料瓶、塑料袋等,有資源也有垃圾,讓兩人各有體悟和啟發。[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楊優芮(左四格子衣者)邀約朋友吳慧瑩(左二)一起來參與淨灘。[攝影者:錢福權]
圖左 :大家將撿到的資源進行分類。[攝影者:陳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