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縫製防疫物資 愛心溫情永續

縫製防疫物資 愛心溫情永續

E-mail 列印
新冠肺炎病毒持續蔓延擴散,馬六甲實業家福發塑膠工業負責人黃群瑛得知衛生部欠缺防護配備,她號召南馬企業界人士大力支持,共同出力,成就善行。

◎超級任務 熱烈反應

黃群瑛將大批布料送往馬六甲San M iguel塑料廠負責覆膜防水加工,交由兩家製衣廠裁剪布料。她除了贊助五萬件防護衣,也捐獻四十二批防水布料給慈濟,讓志工們縫製三萬套防護頭套及鞋套。

馬六甲善心企業家們贊助五萬件防護衣物,慈濟芙蓉聯絡處志工、大德配合馬六甲的運作,於2020年5月3日至29日協助完成了防護頭套和鞋套各一萬件。

當慈濟芙蓉聯絡處負責人黃秋玉(慈楹)接到此重任時,難免擔心。「頭套和鞋套共兩萬件,畢竟數量太大了;而在有條件管制令階段,懂得車工的志工和大德有些都已復工,恐怕人手不足,難以完成。」

但有幸獲得志工們的熱烈反應,大家合和互協,分別在家裡或會所縫製。為了成就這樁美事,每天緊鑼密鼓地縫製,而星期六、日和公共假期,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開放給有心的志工大德們來付出。

◎標準作業 遵守程序

十三歲的慈少李嘉靜是芙蓉聯絡處同仁鄭美蘋的女兒,因學校停課,早上她跟著母親到會所,猶如小護士般,先將門把、桌椅、櫃檯用酒精消毒;檢查參與者是否戴口罩,還為大家噴免洗淨手液、測量體溫,再將資料填寫在記錄簿上,一目了然。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有人問。「現在新冠肺炎還沒消除,為了遵守標準作業程序(SOP),必須確保參與者沒有發燒、淨手,以防止疫情傳播;記錄詳細資料,是萬一有發現受感染者,就可以很快追踪到所接觸過的人。」李嘉靜說得頭頭是道。

志工莊玉玲(明泠)毅然接下這次的副協調重任,雖然這是一項長時間的任務,但她衷心感謝家人的大力支持,讓她能夠安心為前線醫護人員付出。「由於這次的數量多,除了必須詳細記錄每一位在家協助縫紉頭套和鞋套的數量,也要記錄裝箱、發送給醫院和診療所的數量,以免數據有出錯或遺漏。」

礙於慈濟芙蓉會所場地的限制,仍然以「標準社交距離」做安全設施,而每一班的人數以十五至二十人為限。莊玉玲表示,初期安排志工替大家準備午餐和茶點,後來為了加速完成工作,只好外包午餐,偶爾有善心的素食餐館老闆結緣,茶點則有志工或熱心的民眾帶來共享。

至於縫紉作業,一直以來都相當順暢。不過也曾因為溝通的問題,有小量拿回家縫紉的成品,必需拆線再縫。幸好這無損成品的要求,也讓志工從中學習到包容和善解。

◎眾志成城 成就善行

志工徐婉琳(明婧)從事縫紉多年,「縫紉」對她來說駕輕就熟。因受到疫情的影響,原本的工作被迫暫停,她從4月10日開始加入縫紉團隊;雖然住在離慈濟會所,一趟車程大約二十分鐘,但是能為前線的醫療人員付出,也算是對他們的一種回報。

從三月份開始製作防疫物資至今,志工錢秀華就不曾缺席,甚至率先把母親的縫紉機搬到會所,方便大家前來縫製。爲了照顧中風的父親,她提前在五十二歲退休;父親往生後,她依舊負起爲人子女的責任,繼續照顧八十六歲的母親,行善行孝都兼顧。

每一次到慈濟會所縫製醫療防護品,她都會事先好好安頓母親。在這波疫情,從剪面罩的海綿到投入縫製,她充分發揮了生命的良能。

十三歲當裁縫學徒,二十四歲開設裁縫店的許金菊,於四年前結束營業而退休。常縫製「百家被」提供義賣,籌募「靜思堂建設基金」。從四月份開始,她就在家協助縫紉防護衣、頭套和鞋套,還邀約朋友們來共襄盛舉,把握機會為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把關。

經過許金菊的介紹,大德陳美楠在5月15日來會所協助縫紉。「之前都常和朋友去逛街、唱粵劇、跳健身舞和串門子。」行動管制令期間,在家發悶,日子難過,有機會做有意義的事,她覺得很開心。

承擔總務的志工岑明(濟憬)除了負責採購工作人員午餐點心、協助折疊衣物和裝箱之外,還負責發送、收集防護頭套和鞋套,也學習使用車邊機和縫紉機,是唯一的男車工,真是令人敬佩。

他和另一志工李文龍(本勸)搭檔合作,配合來自馬六甲福發塑膠工業的代表,將防護衣、頭套和鞋套,分別贈送予芙蓉中央醫院(Hospital Tuanku Jafa’ar Seremban)、林茂醫院(Hospital Rembau)、波德申醫院(Hospital Port Dickson),以及芙蓉區的政府診療所(Klinik Kesihatan)。

◎累積經驗 熟能生巧

自承接縫紉防護頭套和鞋套各一萬件的任務開始,慈濟芙蓉聯絡處大廳猶如車衣工廠,置放了兩臺車邊機、九臺電動縫紉機、一臺腳踏縫紉機、一臺車花機以及一臺工業縫紉機,每天馬不停蹄地運轉著。這些機器,有的是志工的陪嫁物、志工媽媽的陪嫁物,也有的是在環保站維修後,被志工請購回來的,它們都在這裡默默地為防疫工作,發揮大大的功能。

由於機身也已「高齡」,難免有時會出狀況,例如串珠、跳針、吃線等;幸有志工林秀榕(明廣)和翁玉華,她們累積多年操作縫紉機的經驗,倆人就像是「修復縫紉機的醫生」,為縫紉機看診,解決疑難雜症。

翁玉華小學畢業後,就在男裝裁縫店當學徒,從挑褲腳、釘鈕扣和熨燙褲腳開始學起,進而學習縫製童褲;婚後為了照顧四個孩子,就在家做裁縫。她每週六到環保站,週日要照顧孫子。由於興趣,她在環保站學習維修回收的風扇和縫紉機,修理後的物品,會拿到惜福區義賣,廣結善緣。

這次,她把小姑和媳婦的電動縫紉機搬來會所,讓更多的志工、大德們都可以參與縫製,而她在週六、日和公共假期,才能到來會所付出。

林秀榕表示,這次在會所縫製,安排每位志工、大德們各司其責責,如:有的車邊、有的車塑膠線、有的車塑膠帶、有的負責車整合部分;不會車工的,就負責折叠完成的頭套和鞋套,再進行裝箱。一開始,大家都很生疏,經過一段時間後,個個熟能生巧,最後都能得心應手,縫紉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看到大家都能合和互協,互補崗位,很開心。

◎出錢出力 堅強後盾

縫製過程中,除了一些小問題之外,縫紉機有時還會出現大狀況,例如:引擎不能操作、有燒焦味等,林秀榕就必須請「修復縫紉機的專科醫生」志工管有添,來為縫紉機「剖腹檢查、對症下藥」。

管有添是慈濟環保志工,年輕時曾在勝家(Singer)公司當銷售員,對各種縫紉機的機件瞭若指掌。離開公司後,從事維修縫紉機也長達四十年了。目前很多臺腳踏縫紉機,也請他修復,提升為電動縫紉機,不但節省時間也節省腳力。他將回收來的環保物,經過修理後,多數都能重新再使用,延續物命。

大德周茶之曾是裁縫師,現在自設美髮院。當獲知慈濟有為醫護人員縫製防護頭套和鞋套,即聯絡負責人黃秋玉,領取一百件頭套回家縫紉。由於家裡的縫紉機機能不是很好,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一百件,她依然堅持,歡喜付出。

周茶之有幾位朋友,因管制令不能工作,沒有收入,生活拮据,她靈機一動,就和另一位吉隆坡朋友想到「以工代賑」方式,由她倆付工資,請無法出外工作的朋友,協助完成此善舉。「我們希望以此方式,協助慈濟儘快完成大數量的防護頭套和鞋套,也可以幫助會車衣服的朋友,在管制令期間有少許收入,幫補家用,一舉兩得。」

所謂「有願就有力」,一萬零五百一十件頭套及一萬一千三百件鞋套,在志工與四十一位大德們,經過了二十七天的齊心努力下,终於圓滿完成了!負責人黃秋玉感恩所有参與的菩薩,無論是縫製、運送、包裝與香積……每個崗位,每個人都很重要。志工們還特利用環保回收物製作感恩卡,致贈予無私付出的大德,感恩他們共同成就美善,為防疫第一線的醫護,做堅強的後盾。

圖左 :慈濟志工岑明(右)與馬六甲福發塑膠工業代表(左)捐贈防護衣、頭套和鞋套予林茂醫院醫護人員,讓他們能安心照顧自己與患者的健康。[攝影者:李文龍]
圖右 :志工林秀榕(左)和翁玉華(右)互相研究,縫紉機出現狀況的原因何在?[攝影者:黃秀珍]

圖左 :莊玉玲詳細記錄志工在家協助縫紉頭套和鞋套的數量,也要記錄裝箱及發送給醫院和診療所的數量,以免數據的出錯或遺漏。[攝影者:黃秀珍]
圖右 :許金菊從四月份開始,就在家協助慈濟芙蓉聯絡處,為前線醫護人員縫紉防護衣、頭套和鞋套,把握機會付出。[攝影者:簡秀芳]

圖左 :從三月份開始製作防疫物資至今,錢秀華(右)就不曾缺席,身體力行做好事,做得滿心歡喜。[攝影者:黃秀珍]
圖右 :周茶之(右)以工代賑方式,協助朋友幫補家用,又可行善,一舉兩得。【照片:周茶之提供】[攝影者:黃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