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環保站防疫 自我養成好習慣

環保站防疫 自我養成好習慣

E-mail 列印
大馬政府實施近三個月的行動管制令後,2020年6月起落實「復甦式行動管制令」,各行各業遵守政府擬定的防疫標準作業程序復工,慈濟馬六甲環保站、環保教育站也逐步開放,令不少志工,特別是年長一群,失而復得般 的雀躍歡喜。

◎知與行合一

在環保站開放前,分會依照政府的標準作業程序,列出一些防疫措施說明,叮囑環保站志工控制人流、保持距離、個人需做好防護等。

7月,當同仁組成的環境暨職業安全衛生小組(Environmental,Safety and Health,簡稱ESH小組)分批到各環保站視察時發現,防疫新常態的落實,「知與行」有差距,志工不知該如何規劃執行。

「今年7月1日,首相署國家團結及融合局(Jabatan Perpaduan Negara Dan Integrasi Nasional)代表,及甲州市政廳(Majlis Bandaraya Melaka Bersejarah)代表,曾經到訪慈濟馬六甲分會,為會所的防疫措施給予指導。」ESH小組主席胡家健(誠暐)對大家透露,對方強調,到訪人數多的場地,需控制人流、場地須有更明確的指示、避免人體接觸、等候期間更應有定點,讓人們保持距離等等。我們有了相關經驗,也想帶到環保站去。」

◎人心拉鋸戰

「環保站」也是慈濟社區道場之一,不同年齡身份的志工在這裡付出,做好防護措施,是對個人及團體最佳的防護。8月4日晚間,ESH小組成員召集各環保站站長及幹事們,作防疫措施說明會,分組帶志工巡禮慈濟園區,看看會所如何做、各項細節及其重要性。除了防疫,小組將個人防護措施,如戴上手套、圍裙等也納入課題,期待養成習慣。

隨後,各站志工積極作出改善;ESH小組分別在9月、10月,二次、三次到環保站去關心進度;期間發現,志工雖然做到了,但久了會故態復萌,或只戴口罩、忘了手套,入門直接掀起袖子做分類,埋首做事時、不自覺把「距離」拋在腦後……

「這是一場人心拉鋸戰。」胡家健認為,不是個人的教育程度,影響各站防疫措施的落實,重要是「心態」的適應。

疫情當前,看著一群愛做環保的志工,他常陷入人天交戰:「志工的安全比較重要,還是溫馨團聚的感覺比較重要?要如何讓每一位志工感覺到,落實防疫措施是在保護自己;遵守規則,是對志工和團體表達出最好的感恩與愛?」慶幸有小組成員多次關心,適時提醒志工謹慎看待。

◎團隊齊心做

馬六甲武吉晉巷(Bukit Cheng)環保站志工,大清早第一位戴著口罩的志工抵達,先測量體溫、掃描QR Code,便在四周噴灑藥水,做好消毒記錄,才戴上手套、穿上圍裙,開始整理回收物。

隨後第二、第三位志工陸續來到,穿上同樣裝備,拿了消毒藥水,往自己分類的位子先噴灑消毒一番再坐下。她們各有自己的分類位置,位置之間都有距離,整體環保站的出入口動線,也清楚標識。

然而,在六、七月環保站初開放時,大夥兒普遍只是戴上口罩,還得自備淨手液消毒。來到會所參與說明會後,該站站長吳志揚(本志)和幾位志工曾賜貴(惟慮)、莊福秋(本進)和盧錦龍(惟禮)馬上集合一起,為「戴上口罩、淨手消毒、注意人身距離」防疫措施,構思出實際方案。

除了限制出入口,吳志揚還準備消毒工具、手套、口罩等,連同說明書一起擺放在入口顯眼處。再由有安全措施經驗的盧錦龍負責規劃,曾賜貴畫圖,大夥兒一起在環保站彩排人流動線、用捲尺測量志工分類的距離位置等,最後是莊福秋準備材料,在週末環保志工「下班後」,他們一一留下,動手畫出各種標識。

「來到環保站的志工都很願意做、也很願意配合,只是我們該如何做出讓大家一目了然的標識動線,讓志工注意安全、懂得保護自己?起初沒有頭緒、不知該用什麼材料等,一邊做,一邊擦掉改正,大約三個星期六,用油漆畫了三次才成功。」莊福秋憨憨笑說。

擅長裁縫的志工余秀惠不忍志工「下班後」,需要大費周章拍走身上的灰塵,回到家還要費力洗刷,因而接過志工遞來的傘布,發揮巧思縫製成圍裙,如今變成了防疫期間,每一位志工身上的「保護層」。

余秀惠曾經看見志工把電器修理,恢復操作,從中得到啟發,知道物品修理再用可延長物命,看見包包拉鍊壞了,都把小小的拉鍊頭剪起來。她雖然眼力退化、患有乾眼症,但是看見志工穿上自己縫製的圍裙,良能得以發揮,歡喜不在話下,「年輕時候為家人孩子,退休了,還能做利益人群的事,真開心。」

◎個人帶頭做

「師姑好,請問你戴這手套多久了?」在馬六甲野新環保站,志工詢問高齡志工陳瑞群(慈群)。她看了看雙手,奇怪看著志工說:「從早上到現在咯……」哎,志工其實想知道,老人家什麼時候開始適應戴手套這回事!

在野新望萬(Bemban)環保站,像陳瑞群一樣直心單純的老人家很多。一直守護著這群老人家的志工陳運香(慈運)透露,年長志工前來環保站付出,其實也面對著家人的關心和叮囑。如果疫情不斷升溫,她會考慮暫時把環保站關上。但又面對年長志工「投訴」:「不出門做環保,日子怎麼過呢?」

身為野新社區最早期的志工之一,陳瑞群相當了解陳運香的糾結。因此,她起而帶動,自己要以身作則,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也戴上「不喜歡」的手套。雖然做起事來好像笨手笨腳地,但是她明白這也是在保護自己,自己一定要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才可以影響他人。

放眼望去,在場年長或獨居的志工佔多數,大家都一一遵守該有的條規,因為他們都知道,只有遵守條規,才能保護自己,有條件繼續做慈濟,讓不在身邊的家人安心。

◎實踐的動機

另在斯里巴央(Sri Bayan)環保站,也有志工一開始就戴上自製的束口袖套、手套和口罩,才開始做環保。劉月(明暖)一開始做環保,就為了保護雙手而戴上手套,但是不習慣戴口罩,感覺很難呼吸。「但這是SOP(標準作業程序),為了個人安全,一定要戴上,不然就會曝露在疫情傳染的危機下。」

因此3月18日行動管制令到現在,劉月已經慢慢習慣戴上口罩,車上不時備有這項防護,為自己的安全把關,日後她也要持續這項舉動。

志工黃金英(慮朴)一旦做得投入,經常忘了保持人身距離。但是她還是會自我警惕,因為近期蚊症肆虐,家中先生被懷疑是患者之一,雙腳腫痛,在家休養。看著他辛苦疼痛,黃金英有感說:「我們一定要保護自己,一旦生病,所受苦痛只有自己知道。」

防疫生活新常態其實與培養新習慣一樣,如果只是強制加諸在個人身上,只能維持一時的效果;重要的是引發對方,發自內心想要實踐的動機,還有團隊力量互相支持,才能克服種種不適應,化知為行,知行合一。

圖左 :每天第一位抵達馬六甲武吉晉巷環保站的志工,先行噴灑消毒藥水,再整理回收物。[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首相署國家團結及融合局(JPNIN)代表,及甲州市政廳(MBMB)代表到訪慈濟馬六甲分會,為慈濟所做的防疫措施,提供諮詢與意見。[攝影者:李錦樑]

圖左 :8月4日晚間,ESH小組成員召集各環保站站長及幹事們,作防疫措施說明會。[攝影者:戴秉汶]
圖右 :慈濟會所採取防疫措施,同仁在活動後進行場地消毒。[攝影者:饒于潤]

圖左 :武吉晉巷環保站四位志工,共同規劃了武吉晉巷環保站防疫措施的實際方案。有三位志工莊福秋(左)、曾賜貴(中)、吳志揚(右)參與防火醒覺講座。[攝影者:戴秉汶]
圖右 :擅長裁縫的志工余秀惠發揮巧思,用傘布縫製成的圍裙,變成了防疫期間,每一位志工身上的「保護層」。[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ESH小組成員多次到環保站關懷,看見限制出入口的紅白布條鬆弛了,協助綁緊。[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陳瑞群(右)戴上「不喜歡」的手套,明白這也是在保護自己,自己一定要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才可以影響他人。[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志工黃金英深刻體會一定要保護自己,一旦生病,所受苦痛只有自己才能了解。[攝影者:羅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