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携手推環保 在社區廣場設環保點

携手推環保 在社區廣場設環保點

E-mail 列印
人們竭力追求更美好的未來。該如何做,才能確保自己還有美好未來呢?為地球付出,絕對是最明智的選擇。

環保達人何素慧,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更致力推廣零垃圾。「我們現在的垃圾問題很大,一個人做效果不大,需 要整個社區帶動起來,讓馬六甲變成更好的地方。」何素慧到K7社區廣場任職後,一心想將環保納入企業裡。

◎促成因緣 設環保點

兩年前(2018年),現任K7社區廣場經理的何素慧,曾在以前任職的培風中學校慶上,推動綠色市集,邀來慈濟合作宣導環保。那次合作,她認識了志工劉木蘭(慈霈)。

「慈濟在馬六甲做環保最用心,大家都齊心在做。」 何素慧想起慈濟在環保教育和推動有口皆碑,在獲得管理層的認可後,在八月初前往慈濟馬六甲分會洽談合作,希望帶動社區提高環保意識,教育民眾讓資源「清淨在源頭」。

何素慧與慈濟同仁胡家健(誠暐)分享概念,並邀請慈濟參與K7市集宣導環保。她也提及希望將原本的垃圾間,充作環保教育用途。胡家健知會該社區志工劉木蘭,經過溝通,才發現原來是「老朋友」。

大家相約去看場地,也發現新進志工張福倚乃是業主的妹妹,大家都有共同推動環保的理念,有了默契,促成了慈濟在K7社區廣場成立環保點的因緣。

◎環保意識 有望提高

2020年10月11日上午九時許,十一組共四十位志工,走入K7(Kampung Tujuh)廣場及其相鄰社區,向一百六十七位民眾宣導環保。在進行「環保愛灑」後,志工回到K7社區廣場,邀約何素慧一起進行一場小而簡單的「啓用儀式」。

「希望未來可以跟K7廣場配合,用慈濟的愛心和K7的用心,一起把環保點做好,接引更多人來做環保。」當天的活動協調之一,志工黃桂強(惟澤)如此期許。

「十戶家庭中,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有做環保。」志工在愛灑後分享,可見居民的環保意識已經提高,然而也有民眾反應:「我以前住的社區有慈濟環保站,會把環保物拿去做回收;搬來這裡我找不到回收站,就直接燒了。」也有民眾累積一兩個月的環保物,特送到離家頗遠的環保站。

慈濟志工的到來,讓居民知道環保物有了「歸宿」。有些居民,興奮地直接要把屋裡的環保物遞給志工。「我是坐車經過看到慈濟的環保站,才開始做回收,累積一定量後,請先生載去那邊。」住在甘榜安南(Kampung Enam)的侯玉嬌女士與張福倚等志工分享。

「以後可以直接送來K7環保點。」張福倚隨即邀請侯女士,就近將環保物送過來,也歡迎她一起來做資源分類,侯女士歡喜點頭。

◎遙想從前 展望未來

十多年前,與K7社區廣場相鄰的甘榜安南設有環保回收點。隨著志工們的搬離、往生等因素,回收點不得不結束。見證這一切的志工吳水富(濟泱)不勝唏噓,直到聽說K7社區廣場與慈濟合作推動環保,並提供場地,而以前在甘榜安南做環保的蔣秀鳳,也可以回來協助,讓他倍感歡喜。

當天(10/11),吳水富恰好被分配到甘榜安南說環保,與騎著腳踏車前來的蔣秀鳳不期而遇,一起進行環保宣導。志工們也走到以前的環保回收點,緬懷過去;過去該處是花園住宅區,而今已成為停車場,讓吳水富感嘆,但也充滿希望:「K7環保點,可能就是代替甘榜安南環保回收點的地方,希望未來能越做越好!」

蔣秀鳳聽志工提及有K7環保點,心裡歡喜,願意安排時間去照料。一念單純的蔣秀鳳,約二十年前因為「去拜拜,神叫我多做好事消災」,因緣聚會,認識慈濟志工,多年來投入環保不遺餘力。

儘管沒有了甘榜安南環保點,她仍然到其他環保站協助。雖然目前得照顧家人,但她還是答應有空時,多「關照」K7環保點,前來「幫頭幫尾」,純粹因為「不環保,下一代怎麼辦?」

◎說服別人 自身做起

同仁胡家健與楊宇湘,在主管協助下,以「共知、共識、共行」為主軸,發揮年輕人的創意,規劃慈濟在K7市集的「綠色方城市」環保展覽,並與志工配合,分享環保知識,以期達到教育、提升民眾環保知識和行動力的目的。

10月18日,K7市集的環保展覽,一群有心配合慈濟推廣環保的年輕人,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吸引大家了解時下環保議題。他們帶領會眾,先從居家示範區,讓民眾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使用了多少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物品。

接著邀請他們在居家泳池中,夾起可回收物,拯救海洋生物的體驗遊戲,分享看板資訊,並請他們一起打卡發願,用行動愛地球。志工再引導大家分類資源,提供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靜思人文」攤位則展示如何用淨斯產品製作美味素食點心。

二十一歲的侯瑞瑄在現場一直不斷地說,也自我提醒,要說服別人做環保,得從自身做起。

「很多年輕人都認為環保,只要由慈濟叔叔、阿姨去做就好。其實,外國很多年輕人都非常關注環保,只是東南亞年輕人較慢熱。我們要帶動更多年輕人一起來。人的慣性,是看到很多人做,就會一起做,才能變成常態,帶來影響。」侯瑞瑄當初就是被胡家健等年輕志工所影響,看見環保的重要性,更期待能繼續與慈濟一起邀約更多年輕人「動起來。」

◎參觀布展 大開眼界

「因為很少有這樣的展覽,所以我才帶孩子來看。我們大人已經知道環境生態問題,可是孩子們不懂,希望他們了解後也能行動。」住在附近的劉幸螢,透過臉書得知訊息,特地帶著兩個年幼孩子前來參觀。

她曾經在巴生參與慈濟環保活動,感嘆如今地球污染嚴重,再不做點什麼,恐怕孩子以後連海龜都不知道長什麼樣子。

住在附近的羅絲塔(Rosita)帶著就讀華小的女兒阿芝拉(Ann Nuur Ajlaa Binti Abdul Rahman)來看展覽。在幾年前,政府推行資源分類宣導後,羅絲塔就開始分類,而今得知經過分類後的寶特瓶,可以抽紗做成衣服,直呼大開眼界。

她跟著志工參觀K7環保點,打算以後將環保物帶來給慈濟。阿芝拉則不捨海洋生物受垃圾污染,也要認真在家裡做環保,救海洋生物。

◎累積點滴 就有力量

「我們做環保,分類真的很重要,所以要宣導清淨在源頭。」退休前,張福倚任職塑膠回收工廠,熟悉塑膠類別。她站在資源分類解說區,拿起籃子裡的塑膠類,如吸管、硬殼塑膠,與志工分享:「這些都可以回收,只是需要詢問回收商有沒有進行回收。」早前慈濟並沒有回收吸管,維他精及硬殼塑膠,如今在她的協助下,已獲知有回收商可以回收,這訊息振奮人心。

10月21日晚間七點到八點半,志工首次在K7環保點進行夜間環保回收,雖然剛開始人不多,卻是踏出了第一步。誠如何素慧在K7環保點開幕當天所說:「一個人,能做的有限,沒想到今天這麼多人來幫助我,希望大家一起來做環保,保護地球。」

確實,光是慈濟人推動環保,就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凝聚並壯大民間的環保力量,配合政府共同推動環保,力量就倍增;而這一切,需要每個人的覺醒與行動。

我們也許平凡,能發揮的力量不大,不過只要每人都願意每天改變一點點,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圖左 :何素慧(左二)與志工劉木蘭因K7環保點再度相聚,她希望慈濟能與K7社區廣場合作,帶動更多人來提升環保意識。[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張福倚(著灰衣者)邀請侯玉嬌女士到住家附近的K7環保點做環保。[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志工吳水富(著藍衣者)與蔣秀鳳(著紅上衣者)一起進行環保愛灑。[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侯瑞瑄(左)積極向民眾宣導,希望能影響更多人一起來力行環保,帶來改變。[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劉女士帶孩子共同來體驗「拯救海洋生物」,期待透過環保教育,啟發孩子一起行動,未來還能再見海洋生物。[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10月21日晚間,志工首次在K7環保點進行夜間環保回收。[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新進志工張福倚(左一)與環保幹事黃金寶(右一)分享可回收的塑料及與回收廠家洽談事宜。[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志工吳水富(中)請蔣秀鳳(左一)帶大家回顧以前甘榜安南環保點。早年做環保的地方,而今已成為停車場。[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慈濟志工與羅絲塔(左)及其女兒阿芝拉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採用寶特瓶抽紗製作的成品。[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