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推動「週一無肉日」 讓素延續

推動「週一無肉日」 讓素延續

E-mail 列印
近來疫情升溫,考量大家的安全,原本預計進行到十二月底的「週一無肉日」素食便當活動,不得不提前結束,進行了七週,於2020年10月19日舉辦最後一場。時間雖短,愛的種子已萌芽,素食的意識已深藏心田。

◎這種累叫法喜

「素食」與「環保」,是面對地球暖化、疫情嚴峻的唯一救治方法,也是慈濟推動「週一無肉日」的目標。所以,當慈濟志工邀請創意林鎮藩料理坊主廚黃國勝協助時,儘管工作忙碌,他二話不說,答應每月抽出一天擔任主廚,一起努力「讓世人少吃一餐肉」。

從清晨忙到結束,最後一次活動時即使他因故腳受傷了,一拐一拐地,結束後仍然協助抹地善後。志工們看在眼裡,敬佩又不捨,他卻說:「你們的發心、用心、細心、愛心,感染了我;我來烹煮,不是壓力而是歡喜,我們一起來成就這件正能量的好事!」

志工陳寶鳳(慮暐)是六位主廚之一,每次籌備,都能見到她的身影。身為汽車零件公司財務經理,與同是慈濟志工的先生蕭錦強(惟晙),大力護持所需器材物品等。蕭錦強還捐出太太,讓她在上班天前來當主廚或副廚,隨時補位。

有一次人手不足,她從早忙到晚,最終,還動員了先生及女兒一起來把現場清理乾淨才回家。身軀疲累,陳寶鳳還是笑嘻嘻地說:「累是肯定的,但真的是很歡喜,不像做工賺錢那種累,這叫法喜。」

陳寶鳳有道私房菜,需要配搭蛋黃醬。她到素料店採購食材,老闆一聽慈濟在推廣素食,給予折扣,考量到蛋黃醬成本昂貴,教她上網自學無蛋版本。結果正如老闆所說,醬料簡單易弄又省錢。蕭錦強更鼓勵太太在最後一回合「衝刺」,製作約五百盒「素肉燥」、「梅菜花生」等義賣。

此次推動素食,志工們不計成本,採用上好食材,希望把色香味俱全的素食介紹給民眾。一盒便當僅售馬幣七令吉(約合新臺幣四十八元),若自備餐盒,還給予折扣,所得悉數回饋慈濟。

◎餐盒裡有祝福

慈濟志工推廣素食之餘,兼顧環保,鼓勵訂餐的會眾自備餐盒。第一次有六百三十份訂單,僅有一百五十四份自備餐盒。經過志工努力宣導,每一次訂餐,自備餐盒數目節節上升;最後一次訂餐量八百六十份,就有六百一十五人自備餐盒了,逾百分之七十!

為了響應環保,訂餐的會眾拿出了廚房裏的各式餐盒,圓的、方的;無間隔、兩格、三格;塑膠、玻璃、不銹鋼……餐盒不一致,考驗著志工打菜時的用心。面對沒有間隔的餐盒,打菜難度高,尤其是當三道菜色裡,有兩道多汁的時候,要如何分配空間,才不會讓不同味道的飯菜混雜被破壞?

每一次面對不同的菜式、不同的餐盒,志工們無不挖空心思,並且一再改進,期待把滿滿的愛和祝福,一起裝進餐盒裡。

志工孫卉禛(慈兒)經營服裝店,一聽說這「勸素」活動,就積極向客戶們推廣,並請客戶轉告他們的公司同事,每一週都下一百三十份訂單。為了鼓勵大家自備餐盒,她事先安排時間上門拿餐盒,活動前一天復查餐盒數量是否正確;活動當天早上八點多,就帶著大家的餐盒到愛極樂環保教育站,親自為大家打飯。

由於每個人的要求不一,有些要多飯,有些要少飯,還有一些不要飯只要菜,在志工打菜時,她從旁協助並親自送餐,確保無誤。通常完成任務,已經是中午時分了。看起來繁雜的工作,她卻笑著說很簡單,因為「對他們有感情,希望大家都有機會吃素。」

◎把握因緣付出

「下星期一有一道手工菜,我們需要大量志工凌晨五點來幫忙!」為了完成「焦曼豆腐卷」,一道用茄子片包裡水豆腐的創意料理,協調黃雪芳(慮雪)在群組裡呼籲,邀請陳善江(濟俅)夫婦及幾位巧手的志工趕在七點上班前來幫忙。

沒想到志工們不約而同向公司請假,就為了圓滿勸素活動。原本擔心來不及,在志工的合作無間下,竟然提早一小時就完成了,展現齊心協力的力量,讓主廚黃國勝讚歎有加。

「工作人員已經額滿了啊!我可不可以來付出?」這是黃雪芳最常收到的訊息。為了安全起見,限制參與籌備的志工人數,卻不斷接到志工的請求參與,讓她內心滿滿是感動和感恩。

在新山照顧外孫的志工薛慧嬌(慈正),一直沒辦法參與活動,每天只能在手機平臺緊密跟進志工們的分享。當她知道這是最後一天,立刻請家人載她回馬六甲,參與週六、日的籌備工作;星期日籌備結束後,卻又不捨得離開,再跟女兒「請假」,待星期一活動結束後才趕回新山。

◎從磨合到和合

從活動一開始,志工即組合成不同小組,從洗菜、統籌飯盒、打菜、出貨、財務等,把人適時安排在適當位置上。剛開始,各組志工們少不了磨合,所幸都把上人教的佛法聽進心,很快轉念,有者自知不對,願意放下身段,當眾向大家道歉、懺悔……大家調和聲色,逐漸讓整個過程井然有序,培養出絕佳默契。

「全部人都是多做事,少說話,彼此補位;一個活動能成功,就像這樣……」羅雪花(慈琋)邊說,邊在財務區的小桌子旁協助查單收錢。

「在團隊裡,一個人講,每個人聽就好;做慈濟,我們就高度配合,我們不是看結果,過程才重要。要有感恩、尊重、愛,身為資深的『學長』,人家不做的事,我們做;人家沒有事做,要讓給人家,不要搶著做……」陳善江身體力行,常常一到現場,就搶在無人認領的洗菜區,一個人默默洗菜。

黃雪芳如此形容志工:「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很有能力的強者。該當手的當手,該當腳的當腳,拚湊起來就成了無敵堅韌的鐵金剛transformer。」

「團隊同一方向,才能成就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上人慈示:對的事,只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活動中要有合和互協的精神,當然免不了有變化球,有些許的爭執,但從磨練中成長,可以讓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志工戴秉汶(濟汶)分享。

因為同師同志,理念相同,志工都能發心無私地付出,一起成就這樁利他的好事。

◎泛起善的漣漪

「我和鄰居們都很喜歡這些素食餐,真的給我們忙碌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我有感受到廚房志工們辛勞付出的用心。」一位鄰居給予善的回饋。

七場的「週一無肉日」活動,志工用心推及學校、公司、工廠、醫療診所及醫院等,共計五千四百九十九份餐食。十五餐素食的減碳量等於種了一棵樹,此活動促成相等於種了三百六十七棵樹的好因緣。

一間公司老闆特地帶著環保餐盒來訂餐和參觀,見到志工們籌備的情況後,他很感動。黃雪芳對他說:「我們所提供的素食餐,也許不是最美味的,卻能在我們的便當中感受到愛與祝福。」對方表示除了願意支持無肉日活動,還希望參與往後的慈濟活動。

送菜來的杜先生,曾經是慈濟會員,甚至參加過志工培訓,在志工引領下參觀環保教育站,感動再次激活他的心,願意繼續護持慈濟,當下立即交功德款,後來透過朋友,訂十人份的素食便當。

社教瑜伽班學員劉小姐,為了健康近年來趨向素食,卻一直無法完全放下口欲。在群組裡得知此活動,剛好就職的工廠在附近,她號召十來位同事團購。簡單天然的素食,讓大家吃到讚不絕口,她更聲稱「要是有增加天數,我們也要繼續護持!」

某工廠廠長莊偉倫每星期一早上,都會帶著自己和同事的環保餐盒前來打包。他笑稱,就算接下來活動結束了,他也決定每個星期都抽出一天「素素看」,以行動來護持環保。

志工戴秉汶的同事吳寶玲及辜韻洳,從十月初才開始響應「週一無肉日」訂餐。近期,侄女辜韻洳和幾個同事決定以後的星期一、三、五都素食。也有學校老師訂餐後覺得好吃,願意花時間邀約同事們訂餐支持。一位老師的孩子原本抗拒吃菜,卻要求媽媽「繼續再訂餐」。

志工郭巧雲(慮敏)早前發願要勸素五百餐,適逢「週一無肉日」的推動,她順水推舟,積極向同事們推廣「加素減塑」,請大家自備環保餐盒,獲得不錯反應。

雖然兩個月下來,僅推廣了一百六十二餐,讓她直言「勸人素食不容易,但非做不可」。藉此機會,讓同事們了解為何素食,扭轉錯誤觀念,她也期待大家養成習慣,畢竟「人人茹素,地球暖化才能減緩。素食,就是在救自己;地球好,我們才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覺醒素護地球

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的一篇關於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更新至2017年的最新研究結果,帶出一個強烈訊息:「飲食」已取代「香菸」,變成這個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報告裡羅列了十五個影響健康的飲食習慣,其中包括:吃太少全穀類、水果、堅果種子類,以及蔬菜。

有意識的消費習慣,將激勵更多人考慮飲食對環境和道德的影響。大家在飲食中優先選擇植物性食物,既考慮地球健康也照顧自身健康。

慈濟志工響應證嚴上人「非素不可」的呼籲,希望透過「週一無肉日」的推動,引導人人素食,護生弭災殃又保持身體強健。

「感恩慈濟有這麼好的活動,讓我們覺醒護地球,愛生命,持素吧!」這是劉小姐的感言和期許,也是慈濟志工繼續努力的方向。這分來自慈濟志工的誠意,已化為一分善的祝福,將延續下去。

圖左 :「週一無肉日」活動告一段落,志工希望帶動大家認識素食,進而響應茹素,愛地球、護眾生。[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主廚黃國勝雖然腳受傷,卻仍然把握機會付出,一起來完成他所謂的「正能量的好事」——推廣素食。[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陳寶鳳(左)在志工協助下,製作了約五百盒素肉燥、梅菜花生等供義賣。[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志工鼓勵訂素食餐的會眾自備餐盒,10月19日當天,逾百分之七十的人都自備餐具。[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為了鼓勵大家自備餐盒,志工孫卉禛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圖為她正檢查餐盒是否置放正確,方便送餐。[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志工巧思運用小道具,減少錯誤,並讓過程更快速順利。[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志工郭巧雲在公司裡推動加素減塑,兩個月下來推廣了一百六十二餐素食。[攝影者:余根財]
圖右 :黃雪芳(發言者)感恩團隊的合作無間,默契十足圓滿了「週一無肉日」活動。[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吳寶玲(右一)與幾位一起護持「週一無肉日」的同事,接下來決定一、三、五都響應素食。[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