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何春穎不只自己好 還要別人好

何春穎不只自己好 還要別人好

E-mail 列印
「明天要複診,早上七點準備好,我來載你。」每次就醫複診日,照顧戶(慈濟關懷和補助的貧病孤老者)總會聽到志工何春穎(慈蕙)的溫馨提醒。每個月也可以看見她代他們上診所協助領藥的身影,或是關心處理照顧戶一些 瑣碎事務。

不管什麼崗位,只要何春穎能力所及一定盡心力付出,她說:「自己好不算好,要別人也好才是好!」她體悟人們的不幸,並非是貧窮或生病,真正的不幸是當生病或貧困時,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孤獨面對無依無助的悲哀。

◎不捨 主動伸援手

今年八十一歲的杜安娜(化名),與四十多歲唐氏症的兒子同住在馬六甲;為了生計和照料兒子,自身的眼疾問題一直拖延不願就醫。

2016年視網膜剝離,必須前往吉隆坡政府醫院就醫,在雲頂工作的侄女無法請假,便求助慈濟馬六甲分會。志工羅梅芳(慈曉)接手處理此個案,也預計向公司請假,包車陪伴杜安娜前往吉隆坡治療。

志工何春穎獲悉,貼心地請羅梅芳不用特別請假,自己是退休人士,時間有彈性,主動請纓陪伴杜安娜前往吉隆坡就醫。只是出發前一天,醫院來電告知手術日期改期,過程一波三折,最終順利完成手術。

回到馬六甲,志工何春穎、陳寶貞(明津)等人接力關懷術後復原情況。由於開完刀需要休養也無法扛重物,原先在熟食檔做洗碗和打雜的工作只得暫停。休養期間斷了生計,何春穎曾向她提出由慈濟援助其生活,但是杜安娜頻頻拒絕,母子倆靠著一天只吃兩餐,以及向樓下的雜貨店賒帳,待每個月領到政府福利金再還,生活在賒帳和還債中循環。

何春穎不捨,主動協助向慈濟提出申請,2017年4月開始給予母子經濟上的援助。術後至今皆需定期至馬六甲中央醫院複診,何春穎總會細心留意就醫時間,事前提醒以及當日載送和陪伴看診,仔細記錄醫生交代事項,事後持續關心,以及協助拿藥等。

杜安娜感嘆地流淚說:「要是沒有志工何春穎的載送和協助,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此外,何春穎深知杜安娜放心不下兒子,經常開導請她放寬心,慈濟將會盡力妥善安排未來的照護。

母子兩人長期待在家,杜安娜謝謝志工常來和兒子互動,教導他又帶他出門做環保接觸人群,她感受到兒子期待外出做環保的喜悅,也變得比較聽話和乖巧。一旁的兒子王樹文附和地說:「我很喜歡志工來,很開心!」

即使探訪當天,何春穎突然腳痛難耐,她卻不願錯過每個月與照顧戶約好的日子。拖著身體的疼痛,一步步吃力爬上樓梯,一步步緩慢走進巷弄間,堅持不缺席。她笑言:「這是我們的本分事,照顧戶盼著志工的到來,我還可以做,就不能錯過!」

◎需要 必義不容辭

何春穎對待慈濟照顧戶的用心不僅如此,有些慢性病患之照顧戶需要定期至診所拿藥,她也總會惦記著日期,時間一到主動協助領取藥物。另外有些獨居長者需要前往政府部門辦事,或是長者們不相信自動提款機,總得親自上銀行領錢,她皆擔起接送任務。

其中一位照顧戶劉銘(化名),何春穎理解老人家不願意申辦提款卡的心意。因此,每回何春穎只要經過他的住處,便會停下車來詢問劉銘還有錢用嗎?只要獲知需要上銀行領錢,她便會安排日期,由她開車載送,陳寶貞陪伴劉銘進入銀行辦理。

她表示,因銀行搬遷至他處,老人家耳背嚴重且腳力又不好,舉手之勞能幫就幫!獨居八十二歲的劉銘不好意思地說:「每次沒錢,春穎會載我去銀行。真的謝謝她!」尤其疫情行動管制令期間,何春穎掛念著他並送錢給他應急,令他感動不已。事後他曾堅持以素食款待兩人,聊表心意,何春穎開心地說:「我們兩人一直拒絕他,但他的誠意,讓我們的心很溫暖!尤其他的老友曾告訴我們,劉銘不愛吃素。」

住在何春穎家附近,與她一起投入慈善和醫療付出二十多年,也是最佳拍檔的陳寶貞,見證那分柔和慈悲心,陪伴照顧戶的誠心,以及主動提供協助的熱心,陳寶貞說:「只要她做得到一定會去幫,又很有耐心和細心。如協助沒有交通的獨居長者採買生活物品,事前她會打電話問照顧戶需要什麼,吃什麼品牌的麥片、餅乾等,針對他們的需求採買。」

馬六甲分會社工周麗珠(慈澐)也附和地說:「只要照顧戶需要,她總是義不容辭。2019年接獲吉打分會轉介個案,我聯絡她,她便一口答應接下任務,成了馬六甲分會「第一位」走入當地少年感化院定期關懷的志工,至今不間斷。」

◎付出 一心為助人

何春穎與慈濟的因緣,回溯到1982年父親的往生。父親是位虔誠的佛教徒,當時三十一歲的何春穎從未接觸佛法,為了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往生四十九天期間,日日念經迴向給父親,進而接觸到佛學、佛教團體,與認識佛友。

1992年終,臺灣報界紅人高信疆先生應星洲日報之邀約,前來吉隆坡主持文化活動。其中報紙上有一段他的訪談,記者問他最崇拜的人是誰?他回答「證嚴上人」之後並未多加著墨;何春穎納悶著「證嚴上人到底是誰?為何會令高信疆崇拜?」詢問認識的佛友,卻無人知曉。

百般尋覓,無意中獲知是臺灣慈濟功德會創辦人,她便開始在當地尋找慈濟團體。有天接獲畢業學生葉寶龍來電,詢問她「聽說老師在找慈濟,我的老闆娘在做慈濟事,你趕快來看看!」現在慈濟馬六甲分會靜思堂前身是上橋製衣廠,當時葉寶龍就是該工廠員工之一,口中的「老闆娘」就是現任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也是慈濟在馬六甲「第一顆種子」。

認同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之宗旨,1993年初,何春穎開始投入慈濟付出,每個星期與志工們乘坐廂型車在馬六甲跑透透,探訪貧病孤老者。她回憶當時如同外出郊遊,早出晚歸,樂此不疲,與志工、照顧戶建立深厚情感。

訪貧過程,何春穎深入偏遠地區如樹橡膠園內,看見許多人身體有病痛,但卻因就醫不便,只能拖著病痛過日子,自己卻無能為力,因而萌生進修醫療領域的念頭。她說:「如我能稍微減輕病人一點點的痛苦,都值得。」

當時何春穎還在學校教書,獲知吉隆坡有舉辦三年的中醫課程,她便報名參與,每個週末往返兩地學習,不曾放棄。2002年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成立,她進而投入醫療志業,每星期協助醫護人員看診,直至今日。

她感恩地說:「父親送給我此生最好的禮物就是認識佛教,而投入慈濟付出,讓我的生命發揮良能,沒有浪費與空度!」

投入慈濟二十八年,在慈善和醫療中付出,讓何春穎看見人生的無奈與無常。由於她年少時遭遇家庭風波及情感創傷,歷經深切的苦楚,讓她更能感同身受和同理他人的苦。因而這一路來,她將助人當作本分事,融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做,做得歡喜自在,同時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佛法是我心中的明燈,人生的方向。」她期盼世界各角落,人人都能發揮互助的力量,在困境時,主動伸出援手;在黑暗中,為人點一盞燈,溫暖他人的心,也照亮前方的路,如此人間就沒有苦難!

圖左 :何春穎(左)長期關懷杜安娜(化名)母子,貼心和用心的態度,讓杜安娜深受感動。[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何春穎(左)即便腳痛難耐,卻不願錯過訪視日。拖著身體的疼痛,由陳寶貞攙扶著緩慢行走,堅持不缺席。[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每回何春穎只要經過劉銘(化名)的住處,便會停下車,透過紙筆與耳背嚴重的他溝通,詢問是否需要前往銀行領錢?[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1993年初,何春穎(右四)就開始投入慈濟付出,常探訪貧病孤老者。1994年,她與志工探望一位照顧戶。【照片:慈濟馬六甲分會文史組提供】[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2002年馬六甲義診中心成立,何春穎(左二)投入醫療志業,每星期協助醫護人員看診,直至今日。【照片:慈濟馬六甲分會文史組提供】[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何春穎與志工到觀光區為天災災民募款。[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訪貧過程,何春穎(中)看見許多人身體有病痛,但卻因就醫不便,只能拖著病痛過日子,因而萌生進修醫療領域。【照片:慈濟馬六甲分會文史組提供】[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何春穎在培訓課程中,分享慈濟醫療緣起及志業發展。[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何春穎不捨病友或貧窮困苦者無依無靠,總是積極投入,給予關懷慰問。[攝影者:饒于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