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無語良師 生命最後奉獻大愛

無語良師 生命最後奉獻大愛

E-mail 列印
要提早發現病源,就需從教學開始。「無語良師」自願於往生後,將大體捐予醫學院作為解剖、教學之用,在生命的最後,仍然奉獻大愛,造福人間。

「希望未來的醫師比較有愛心和耐心,盡量用我的身體去學習,寧可學 生在我的身上劃錯千萬刀,也不願以後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這曾經是無語良師期待的遺言。

◎學生的體驗信心

2019年5月4日晚上八時,慈濟居鑾聯絡處舉辦了一場非一般身教的「無語良師」講座會,由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無語良師中心的三位志工,為大家講解及分享。七點三十分開始,陸續有來自巴羅、豐盛港、加亨、峇株巴轄、新邦令金,以及居鑾的民眾與志工出席;來自昔加末、已捐獻大體的無語良師方國榮,其家人特前來居鑾支持與聆聽。

一百四十位聽眾,讓現場座無虛席,熱鬧不已。主講人莫澤文一上場就問:「多少人已經做好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是否有對自己的臨終做好準備?」他表示現今社會的人,比較熟悉「器官捐贈」,但這僅適用於年輕及健康的人身上。在東方社會,用於醫療培訓的大體捐贈活動,並不常見。

無語良師用生命來獻禮,他們是不會說話的老師,沒有目地和祈求,捨身的良師,他們透徹生死,無私奉獻,以身示教。無語良師自願於往生後,將大體捐於醫學院作為解剖、培訓、研究及教學之用。講師解剖時,醫學生從旁觀察與學習,詳聽老師的解說,增進醫學知識及操刀技術。

剛畢業於醫學系的余家樂當晚也分享:「感恩無語良師方國榮老師給了我實習的經驗,因為在馬來西亞的各醫學系大學,是沒有實體學習研究。所以當我參與了這個計畫後,得到前所未有的體驗與信心。」她也感謝方老師的太太鄭金絨老夫人及其家人,特地前來給予支持及再次道感恩的機會。

◎最後的大愛奉獻

馬大的「無語良師工作坊」為期八天。大體需要三天時間解凍,醫學生在這八天裡必須全程照顧大體老師,包括為老師淨身梳洗。工作坊前,會進行啟用儀式,感謝老師們跨越種族、宗教,大捨無求,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希望能通過實體學習研究,培養未來醫生的同理心、愛心及耐心,讓學生擁有專業與人文兼具的醫學教育。

解凍後的大體,仍可以保持肌肉的彈性,除了血液不流通,心臟不再跳動,沒有呼吸及低溫以外,大體幾乎與活生生的人體無異。他們不再是冷冰冰的大體,而是一個個有名字身分,溫暖人生故事的「無語良師」。

大體老師一般往生後,必須在八小時內送抵馬大醫學系無語良師中心,並完成急速冷凍。有關的費用如交通、送靈及火化等一切由校方負責。在大體抵達大學那天起,參與的學生將負起照顧老師的責任。學生和醫生一般不認識捐贈者家庭,學生必須在活動前,訪問大體老師的親戚和家庭成員,以便了解老師的愛好、個性及生活史;之後學生將向所有的培訓醫生,介紹他們的大體老師。

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無語良師中心,以大體老師作為醫學生和醫生提供外科培訓,包括教學用途、模擬手術、醫師的培養、科學研究和人文素養用途。2012年,馬來亞大學醫學院參考臺灣慈濟大學之運作模式,成立「無語良師中心」作為醫學培訓單位。在2018年裡,共有六百九十四名醫學生及醫生,參與這項工作坊。

醫學人員有四天的應用時間學習研究,一般能夠提供給三至四組不同科系的醫生及研究人員共同研究。工作坊結束後,他們會縫合大體,淨身並穿好衣服,舉辦感恩儀式給予老師祝福,最後進行簡單且莊嚴的送靈儀式再火化。

◎捐贈要家人認同

在一個小時的「問與答」環節裡,大家踴躍發問,主要把問題圍繞在宗教、費用及信託人上,由馬大醫學系無語良師中心主任謝添榮為眾人一一解答。他還解釋了「器官捐贈」及「大體捐贈」這兩種義行的不同點。

謝主任也請有意願捐贈大體的會眾,在簽署捐贈表格前,必須清楚了解為什麼要做大體捐贈。接下來必須獲得家人的認同,因為捐贈文件要有兩位信託人簽署,而一般是至親。若是大體老師往生後,其中一位成員忽然反對,大體就無法捐贈。

精彩的說明和分享會於十點結束。出席者從中得到許多資料,期許眾人在未來往生離開人間時,能妥善應用身體化為良能,造福人間,留下美好的典範。

圖左 :2019年5月4日,居鑾聯絡處於舉辦了一場「無語良師」講座會。一百四十位大德與志工出席,聆聽由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無語良師中心的志工講解及分享。[攝影者:劉寶聆]
圖右 :馬大醫學系無語良師中心志工莫澤文,與大家分享大體捐贈的課題,希望有更多的民眾了解。[攝影者:劉寶聆]
圖左 :大體老師的太太鄭金絨老夫人,當晚出席聆聽,同時也鼓勵及叮嚀醫學生余家樂同學(右)不要辜負老師的期望。[攝影者:劉寶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