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喜迎55周年慶 打造友善社區道場

喜迎55周年慶 打造友善社區道場

E-mail 列印
連日來,從日出到黑夜,一群群慈濟志工在不同崗位上揮灑汗水,從開會討論,到道具製作、場地布置、彩排練習等等,為了就是圓滿慈濟五十五周年慶的系列活動。慈濟人結合鄰里,彼此互愛耕耘社區,把法帶進去,以社區為 道場,安住人心。

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佛誕日,也是全球慈濟日。這一天,慈濟各分會、據點舉辦浴佛活動,一同感念佛恩、父母恩、眾生恩。

2021年5月是慈濟的第五十五周年紀念,馬六甲分會原定在5月舉辦系列活動,包含朝山、浴佛、電影觀賞會、孝親活動、布展、無肉市集義賣、設置祈福區與拍照打卡區,卻因近期馬來西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升溫,不得已取消或暫緩一些活動。其中5月1、2日的朝山,8、9日的浴佛,以及5月每天開放讓民眾隨時前來浴佛、祈福及參訪,仍維持不變。

「今年活動設計朝向小型多元化,以分散人潮。疫情下大家面對身心的壓力,此時更需要有一個心靈慰藉之處,因此今年規劃讓民眾隨時來浴佛祈福,藉此也讓大家走進靜思堂來多了解,發揮友善道場的功能。」活動協調之一的羅雪花(慈琋)說。

慈濟以社區為道場,把法帶進社區,安住因疫情而惶恐不安的人心。

◎家有喜事 齊心合力為後盾

從3月開始,志工們便著手構思、製作等籌備工作;4月,各展區和活動更是如火如荼進行,五彩佛教旗幟在馬六甲慈濟園區迎風飄揚。4 月11日,幾位志工頂著烈陽,或蹲或鑽進車底,專心在柏油路上畫地標,為5月1日的朝山做準備。

志工們紛紛回到靜思堂慈濟的家,為家有喜事歡喜做籌備。薛慧雲(慈樸)和莊弄玉(慈俅)忙著切割插花用具;陳善江(濟俅)站上椅子示範,與眾人討論吊飾品的高度等;陳秋梅帶著女兒沈艾葶也齊來幫忙。從點綴的竹子,到高掛的紅燈籠,一絲都不馬虎。

莊嚴的靜思堂,環抱大眾歸來的心。靜思堂前廣闊的草場,讓人甫踏入就有心曠神怡之感。較早前,偌大的草場,增建了證嚴上人早期修行時的小木屋。2021年再增設源於佛典的大白牛車打卡區等;春節更迎來了一株株梅花樹,梅花以寶特瓶製成,花蕾則以保麗龍為材,手工細巧,讓人幾乎以假為真。

迎接5月佛誕節的到來,卸下春天盛開的梅花,換上綠葉菩提樹,別有一番風景。延續「環保 」概念,團隊再次發揮創意,大量收集寶特瓶,清洗、裁剪成菩提葉,再噴上綠葉色彩;在陽光下仔細一看,葉片下用人手扭摺而成的葉脈,清晰可見。

數千片葉子必須在短短一個月半時間完成製作,這項任務非常挑戰,因此,陳彩燕(慈瑜)將步驟變成生產線流程,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心思細膩的黃秀蓮則手把手教導年齡不一的志工,裁剪成菩提葉,再有志工輪班過來做品質管控。

4月最後一週,團隊每天清晨開始將成品陸續裝飾上樹直到夜幕低垂。眼看原本光禿禿的枝幹漸漸綠化,朝「枝葉扶疏」感覺前進,團隊希望這一株株眾人一心合成的菩提樹,可吸引大眾到來進一步了解環保概念,更希望透過分享,接引更多有福之人,用行動成就菩提道,懷抱更多天下蒼生。

◎應機說法 佛法融入世間法

草場還有另外兩個新的綠色打卡區,一是用圓形大鐵桶打造成「竹筒歲月」區,另一處是以竹子為主要材料的「法輪常轉」區。

李仁粦(惟仁)親自砍來八棵竹子,張栢仁(惟楷)刻畫出《無量義經》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三十二字。竹子前還有竹製的水車,轉動著源源不絕的清水,象徵「法輪常轉」。

上人開示:「法,能說得通、做得到,才能度人;若解說得很深奧、讓人無法體會,也就難以實踐。」

對張栢仁而言,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君子的高風亮節;八個竹製的小舀杯,組成水車的轉動輪,而每一小舀杯,寓意著志工「誠正信實 」及「慈悲喜捨 」的菩薩精神。在水車的中心點,他安置了兩個循環再用的軸心,減少磨損和傷害,這軸心象徵佛法,源源不絕、造福世間。

負責策劃一系列「打卡區」的同仁鍾宛吟則透露,隨著竹子不斷往上伸展,其根部也會愈來愈密集。當水平空間的生長達到了一定密度時,根莖就開始向下生長。根如慈濟精神,根源紮實,利益人群,事才能順利健康操作。

◎看見慈悲 大愛共行續傳承

靜思堂內的文化廳,在慈濟同仁的合力下,一幅幅看板見證志工在疫情下慈悲的足跡,以及蔬食對環保與地球的永續關係。羅雪花表示,面對嚴峻疫情,上人提出靈方妙藥是「非素不可」,因此布展區以此為設計概念,讓民眾了解慈濟的專款專用,以及蔬食環保觀的宣導。

為了迎接5月期間來靜思堂參訪和浴佛的民眾,志工們自動排班,從白天到晚上於靜思堂為大眾導覽解說。4月26日特地舉辦一場志工導覽說明會,讓大家更能掌握此次展覽的主題,以及了解靜思草場上布置藝術背後的用心與含意。

鄧麗卿(慈菡)在說明會之後,先行瀏覽布展區,看著一幅幅照片,她有感而發地說:「每個月去收會員的捐款,其中一位會員太太禁不住好奇地問『你每個月來收一次,抽傭多少?』」

看著布展上顯示捐獻一塊錢發揮出五十倍的力量,以及五項志工特色「無償、自費、自假、自捐、自禮」,鄧麗卿表示可以與眾解釋,讓民眾知道志工付出的用心,以及透過圖文與眾分享疫情下的人情味,讓大家知道平時捐的善款所發揮的善行。

一趟浴佛祈福,不僅讓民眾找到身心靈的平靜,透過真行實證,看見人間的大愛,進而發起大愛的精神,及慈悲利他的心。

◎社區道場 安定社會與人心

當慈濟園區緊鑼密鼓在做籌備時,志工除了邀約法師、神父與各宗教司前來共襄盛舉,也積極走入人群,從商店街、住家到環保站、環保點等,把握機會邀約民眾。

劉觀群(慈脩)逢人便呼籲和宣導:「5月是佛陀誕生日,慈濟每天都可以浴佛,邀請大家一起來慶祝!」林月麗(慈嬛)在環保站看見民眾送來環保物,便熱情邀約。志工們期待把握一個月隨喜浴佛之因緣,接引更多人踏入靜思堂,祈福的同時也能認識慈濟,發揮社區道場安定人心、致力於大愛行善的永續。

4月30日,又有一批志工前來布置浴佛臺,負責插花的朱美華(慈御)表示,為期一個月的浴佛,考量到花盆或許會移位,特地固定好每一盆花,同時隨時補充和更換鮮花,做好萬全的準備。

5月5日至7日架設戶外浴佛臺,為8日和9日的浴佛活動做準備。志工們趁著下班時間前來靜思堂反覆練習浴佛獻供的行儀,人人為了圓滿活動而努力。

籌備的過程,找竹子、砍竹子並運載回來;利用回收材料用心手作一千份靜思語;浴佛臺設計為求美觀,以圓形呈現,卻須克服繁瑣的工作量……志工投入的時間與人力,不是一般企業用工時算工資估量人力成本可以比擬的。

即使因為疫情取消一些活動,志工並未因事前投入大量心血規劃和製作而有怨言,一致為慈濟五十五周年慶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依舊不變。

活動協調之一的姚曉玲(慈昱)感動地說:「上人說做中都是法,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志工一心為了師父的志願『淨化人心』,努力營造社區道場。多次為了活動能更好呈現,一再要求,大家都樂於配合,並主動想辦法克服困難。 」

上人慈示:「慈濟的宗旨在淨化人心,欲淨化人間必須走入人群。慈濟在各地成立的會所,是一處人心道場,期能接引社區民眾前來深入認識慈濟,進而投入慈濟志業,透過助人以去除習氣、長養善念,完成自我淨化,營造一個互相關懷的祥和社區。」

此次慈濟馬六甲分會把握疫情的「大哉教育」,期待成就「大哉善益」,帶動人人虔誠浴佛,祈願疫情早日消弭,同時發揮友善道場良能,凝聚更多在地力量,帶動愛與善的循環,讓慈濟道場永續發揮良能。

圖左 :4 月11日,志工在烈陽下,掛起五彩佛教旗幟,迎接佛誕。[攝影者:羅錦福]
圖右 :志工團隊完成手工製成的菩提葉後,一一裝飾上樹。[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志工李仁粦(左二)親自去尋找竹子,再由其他志工接力製作「打卡區」布置。[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志工張栢仁協助在竹子上刻出《無量義經》之經文。【攝影:鍾宛吟】[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4月26日的志工導覽說明會,讓志工掌握此次展覽主題,再與民眾解說。[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志工鄧麗卿先行瀏覽布展區,看著一幅幅的照片有感而發,認為需要傳達更多善行,讓大眾了解。[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志工姚曉鈴(左一)和羅雪花(左二)與團隊討論浴佛籌備事項。[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志工走入人群,邀約大家前來浴佛。[攝影者:王燕萍]
圖左 :4月30日,朱美華(左)與團隊布置浴佛臺。[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