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行善行孝不能等 天天都是雙親節

行善行孝不能等 天天都是雙親節

E-mail 列印
「每天都是父親節、母親節,不用刻意過雙親節。」慈濟志工陳幼涓(慈涓)認為只要父母快樂平安,天天都是雙親節。

2021年5月9日是三節合一的日子,陳幼涓到慈濟馬六甲分會浴佛後,回家就為年邁父母進行簡單 的浴佛儀式;再從屋外摘來小花,配搭蔬菜花,綴以香蘭葉等,扎成小花束送給八十五歲的母親梁延。

◎陪伴是最大的幸福

「感恩您們『乖』,我才能出去做好事。」陳幼涓用福建話向父母道感恩。

中風後無法言語的梁延笑靨如花,用能移動的左手緊握花束;九十歲的父親陳其閃則在佛前,虔誠合掌禮拜,口中念念有詞。原來,老人家祈願身體健康,也祝福女兒平安做慈濟。

「我們老了做不了事,沒有她,就完嘍!她回來就會做家務,出去時會準備好東西,我們餓了就吃。」精神敏銳的陳其閃感恩女兒,把他與太太照顧好,兩老也願意給予配合。

「父母有養育之恩,能照顧『清醒』平安的父母,陪伴他們,很值得,是最大的幸福。」陳幼涓笑道。

◎盡孝心不留遺憾

每一天,陳幼涓都會將時間妥善分配。晨起,她為父母準備營養早餐,按摩、曬太陽、洗澡,請他們投錢入「竹筒撲滿」為自己和世界祈福,陪伴他們聊天……每個星期固定幾天,安頓好父母,她才外出做慈濟。

出門前,她會把父母的點心準備好,安置好,並交代歸時。如果需要較長時間,她就通知住在不遠處的家人,協助照看。傍晚,父親看準時間,就會關窗、關門,打開琉璃佛的燈……

家業、志業並重,事業則處於半退休狀態。如今的人生狀態「很幸福」,皆因她把握契機,「行善行孝,邊做邊調整」。

「行善行孝不能等。要做的事,不要等退休才來做。做好事、孝順父母,現在就慢慢養成習慣,不要等。」陳幼涓說人們愛計劃,然而平時沒養成習慣,行善行孝必定好事多磨。陳幼涓不想留下遺憾,把握能付出的機會,當下就積極行動。

陳其閃稱讚女兒很乖,也感恩她;媽媽雖然不能言語,可每次看到女兒就笑得合不攏嘴。已離婚的陳幼涓仍然會安排時間,關懷前家公家婆,兩老常跟別人讚歎「幼涓真好」。

◎重重考驗用心調

「現在的我,跟以前差很遠;以前很痛苦,很煩!」年輕時,婚姻不順遂,協助不擅理財的前夫償還債務,還要養育兩個兒子,她成天追著錢跑,最後不得不分手了事。

2000年,陳幼涓在任教的幼兒園接觸靜思語教學,開啟與慈濟的緣分。靜思語成為她的良師益友,生活上遇到大小事,都以靜思語應對,反觀自照。2008年在大愛臺看見證嚴上人憂心迫切呼籲弟子們入法,她認真聽話,固定收看上人開示,用心聽法,將佛法聽入心;面對逆境,心寬念純的陳幼涓積極正向應對,轉惡念為善念。

兄弟姊姊們都為事業,家業而忙,靜思語「行善行孝不能等」,讓陳幼涓毅然接下照顧父母的責任。

從早到晚,以父母為中心團團轉,她身心俱疲。當她提出要出去做慈濟「喘口氣」時,卻引起家人誤會。所幸陳幼涓長期聞佛法,上人的開示,讓她能更快轉心念,同理家人也好好溝通,終於達成共識,得到家人諒解。

一開始,她說要出去做慈濟時,老人家也會出亂子來絆住她,所幸她常與父母分享慈濟,也以行動證明自己會打點好他們,在既定的時間內回家煮飯。

不過,2009到2021年的十二年間,讓她經歷重重考驗。

父親因頸項化膿發炎,傷及神經線,造成右半身無力;期間,陳幼涓罹患子宮頸癌需動手術;幾年後,雙手韌帶也出問題,連動筆、拿東西吃都無力。陸續動了大小手術後,卻不知迎來更大的考驗。2019年,老母親小中風,半年後復發,嚴重至無法言語,癱瘓在床……

父母皆行動不便,陳幼涓亦飽受病苦折磨。然而,她從來不曾想過要把父母親送到療養院。對她而言,父母親養育子女,子女回饋父母,天經地義。

「父母親需要你時,你在他們身邊,這就是孝順。」陳幼涓自認好手好腳,還能照顧父母,就要把握機會付出。

她常鼓勵身邊人,三百六十五天裡,把握任何一天,回家陪父母吃一餐,就是讓父母歡喜的孝順。她常把握家人來訪時,抓緊機會下廚,讓大家與兩老聚餐,潛移默化影響家人一起行孝。

陳幼涓用心照顧父母的身教,讓孩子看在眼裡,孩子們懂事體貼,母子感情好。以往的母親節,孩子都願意陪她來浴佛典禮當工作人員。「他們陪我一起做好事,就是在孝順我了。」她開心說道。

陳幼涓分享了自己人生三段時間的安排:年輕時,為養育孩子,以事業為重;投入慈濟後,事業、家業、志業取得平衡點;現在,兒子長大了,家業和志業重於事業。她覺得重要的是家人在一起,能做自己想做的好事;錢,夠用就好。

◎走出小愛行大愛

「換一個環境,也是休息。家裡有病人,負能量很強,我們需要外出『透氣』。」陳幼涓透過做環保出汗、訪視見苦知福、人間菩薩招生……善用這個「喘息空間」調整自己。

每個星期一、三和六,陳幼涓都會在接近中午打理家裡一切後,趕到環保站,協助處理年邁志工的事宜,抽空傾聽大家的心事……儼然是環保站裡的「管事」。她總會觀機逗教,協助大家調整心態。

在慈濟承擔不少大小職務,她性格樂觀,正向,身段柔軟,讓志工們各自找到自己的定位。

「她有正念,對準目標帶動組員一起做。」郭巧雲(慮敏)說道。「尊重選擇」是當初陳幼涓給她的身教,讓郭巧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慢慢調整腳步而承擔攝影志工,找到定位和方向。

「陳幼涓對我影響很大,我很讚歎她的承擔力。」陳立蕙(明梨)走入慈濟多年,從一開始的興趣缺缺,卻被陳幼涓的承擔力,與鍥而不捨的熱情邀約所打動,最終與她一起參與訪視,激發起她的熱誠,陳立蕙對陳幼涓當年的影響,更是念念不忘。

對陳幼涓來說,她只是依循師父的教誨,做好本分事,「我們要讓生命過得有價值,就要一直做,健康做,做到最後一口氣。」

照顧父母辛苦,但也很幸福!著名作家張曼娟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預想「怎麼老?」亦預設「要成為什麼樣的老人?」她的學習心得是:「要當一個不等待的老人……我們不應該等待別人給予,要成為自給自足的生命。」

陳幼涓謹記證嚴上人叮嚀:「老,如果你能持續付出,其實是幸福的。」現年五十六歲的她,堅定走在行善行孝的路上,且行且珍惜。

圖左 :2013年5月19日的社區小型浴佛活動中,陳幼涓(右)為感念父母恩,恭敬奉茶。[攝影者:陳延北]
圖右 :梁延拿著女兒陳幼涓送的花,笑得好開心![攝影者:饒于莉]

圖左 :陳幼涓將父母照顧好,才去做慈濟。[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陳幼涓天天都會把握聞佛法的機會,點滴累積智慧。2020年3月22的線上共修,陳幼涓在照顧父母之餘,也在家精進聞法。【照片:陳幼涓提供】[攝影者:陳幼涓]

圖左 :每個星期一、三、六,陳幼涓都會到望萬環保站做環保,並協助志工處理大小事宜。[攝影者:陳瑞群]
圖右 :父母身體尚佳時,陳幼涓都會把握機會,帶他們一起參與慈濟活動。2017年7月28日的志工成長班,父母隨陳幼涓一起參與活動。[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