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馳援物資 助難民度過「疫」境

馳援物資 助難民度過「疫」境

E-mail 列印
為了幫助在疫情下面對困境的難民,於2020年4月開始,聯合國難民署(UNHCR)和慈濟攜手,成立COVID 19「現金補助計劃(CBI,Cash-based Interventions)」專案,借助慈 濟長期投入慈善的經驗與志工的力量,進行家訪關心與評估。由於行管令無法親身走入難民家中,志工透過一通通電話關懷與了解,評估他們所需的援助。

2021年5月由於疫情升溫,政府再度施行行管令,平時以打零工或撿拾資源變賣維生的難民被迫停工,生活陷入困境。7月,難民求助的電話更是應接不暇,甚至有人從外州撥電求援。

志工從電訪中獲知詳情,一邊統整資料呈給難民署申請現金補助,一邊考量審核作業需要時間,因此慈濟馬六甲分會針對一些緊急求援者,由慈濟先採買生活物資,如米、油、麵條、奶粉等物資,協助難民暫度難關。

◎平等的愛 看見社會的暗角

2020年,志工吳儀榮(惟端)主動承擔難民物資和現金發放組長,志工許玉萍(慈紀)負責電訪、聯絡、安排和統整資料,再由吳儀榮根據資料負責後勤,如採買、協調,以及前線發放的任務。

2021年實行的行管令,只許兩人共車及路程距離的限制,改由許玉萍與吳儀榮負責馬六甲市區的發放;偏遠地區如馬日丹那(Masjid Tanah),則由夫妻檔志工戴金龍(濟澤)與黃秀萍(慈凱)負責。

7月開始行管令無限期延長,這段時間許玉萍、吳儀榮、戴金龍、黃秀萍等人,從電話訪談、擬定名單、列出採買清單,到外出採購、打包物資,再親自送上門,已成為他們四人近期的日常生活。

求助的人愈多,發放物資就愈來愈頻密,經常一天要跑六、七家,吳儀榮不言累地表示:「難民處在社會的暗角,求助管道少之又少。證嚴上人表示,眾生平等,慈悲為懷,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我們會盡力代替上人將援助和關懷送達。」

◎全面關懷 安住生活與身心

2021年6月20日下午電話響起,平時靠撿回收物變賣維生的莫仙拉(化名)說著一口不太流利的馬來語,向吳儀榮訴說全家六口斷糧的窘境,以及一歲多的孩子,已沒有奶粉與食物可以充飢。

22日再度接到莫仙拉來電,語帶哽咽地說:「小孩發燒嘔吐沒錢看醫生,我不知道要跟誰求助,不知道怎麼辦?」事發突然,吳儀榮與許玉萍商討後,隨即啟動急難救助,不畏疫情兩人馬上出門採買物資,並聯絡慈濟人醫會蘇美娟醫師了解需要的醫療協助,之後帶著物資、藥品及蘇醫師捐贈的奶粉,上門關懷。

看著孩子病懨懨地躺在母親的懷裡,吳儀榮不捨地表示,先安頓一家的生活,後續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如需醫生往診,再邀蘇醫師同行。四名孩子都沒有上過學,志工除了關心孩子的教育與一家生計外,也會持續追蹤難民署現金補助計劃進度,盡力援助一家度過生活困境。

曾經接受吳儀榮上門關懷,並送上補助金的難民賈尼馬爾(化名),因妻子生產無錢支付醫療費,再度撥打電話求助。賈尼馬爾平時做建築散工,收入不穩,行管令下完全停工,夫妻倆和弟弟三人沒錢購買食物,只能靠著自己種的菜、向朋友借錢與鄰居幫忙勉強度日。

6月26日,吳儀榮和許玉萍馬上採買糧食,送到半小時路程外的雙溪烏浪(Sungai Udang)。許玉萍細心詢問,每項糧食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賈尼馬爾感受到志工誠摯的關懷,與不離不棄的陪伴,讓身處異鄉的他,內心感動不已。

聊天中,獲悉賈尼馬爾的妻子頸項長了一顆瘤,引起劇烈和長時間的頭痛,曾前往醫院看診,但醫生表示無需處理。志工了解他們內心的擔憂,建議他們到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向醫生諮詢。此外,獲悉他們一家皆不懂如何申請疫苗的接種,吳儀榮馬上教導他們透過手機登記,確保他們不因弱勢而失去接種的機會。

◎奶粉援助 守護幼兒刻不容緩

家在馬日丹那區的戴金龍和黃秀萍是夫妻檔志工,兩人都是老師,早上處理校務和網課,趁著下午空檔,天天忙碌地處理一通通求助電話、採買物資、送物資上門關懷難民們。

連日到雜貨店採買,一旁賣水果的鄭偉賢獲知志工的善行,他一口答應協助載送物資,還準備水果贈送給每一戶人家。戴金龍夫妻針對求助者的需求,所採買的物資,也根據每戶家庭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只要獲悉難民家中奶粉短缺,必優先處理。「大人可以餓肚子,但是孩子承受不了。」當黃秀萍獲知朱蒂亞(化名)三個月大的孩子急需奶粉,欠缺生活物資,7月2日馬上採買送上門,又發現孩子有「黃疸」,只能吃某一品牌的奶粉,她趕緊到鎮上採買送上奶粉,一心盼著孩子免於飢餓。

另一戶布雷拉(化名)的兩名孩子各為一歲半和兩個月大,向黃秀萍表示,他家有孩子也需要奶粉。向他了解詳情後,送上奶粉與物資,也將協助他們向難民署申請生活補助金。

曾接受慈濟幫助的金恩(化名)一家三口生活陷入困境,房租、水電費以及孩子的學費也已積欠三個月,逼不得已再向慈濟求助,慈濟送上馬幣一百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九百九十二元)的生活物資。

金恩表示,平時一家生活靠他做水管工,以及太太在小吃檔口當助手維生,夫妻倆認真工作,生活還過得去。但是行管令導致檔口生意受影響,偶爾老闆需要人手,太太才有工作,他自己則完全停工,無收入。

發放過程,戴金龍逐戶說明,援助的善款來自各界善心大德,平時點滴匯聚而成的力量,也會送給每一戶一個撲滿,期望他們也能以小錢一起來助人,讓善與愛愈擴愈大。

◎距離無阻 親自上門送援助

隨著行管令一再延長,求助者愈來愈多,隨之更多志工加入電訪與運送發放物資行列。即便難民們馬來語不甚流利,溝通有障礙,但是志工嘗試去了解他們的需要。

7月3日志工楊澤沛(惟沛)、陳美謠(慮充)、吳儀榮與陳玉芳(慮詳),共發放與關懷十戶難民家庭;5日志工周進光(本凱)、黃桂強(惟澤)與羅錦福(惟謹)加入發放行列,當天完成二十一戶物資援助。從市區到郊外的萬里望、野新、馬日丹那,都有志工愛的足跡。

由於難民們大多數,都住在較偏遠地區和郊外,志工只能靠著手機搜尋與反覆電話溝通,因此走訪一戶人家送物資相當耗時。

每當看見志工的身影,大多數鄰近的難民會一擁而上,聲聲「Tolong!(幫助)」,讓陳美謠和陳玉芳看見難民的無助與悲苦,內心充滿不捨,盡力將大家的需求逐一記錄,再評估慈濟與難民署可以進一步做什麼,同時也會留下慈濟的熱線,給予他們依靠的力量。

一路發放,難民求助電話與訊息不斷湧入。有難民求助奶粉,有家庭急需白米,有人需要藥物協助等,也有馬來友族半路求援,志工們緊急應變,臨時調動與採買,及時給予受困者援助,讓孩子、家庭可以獲得溫飽,讓病痛可以減緩。

陳玉芳感慨地說:「拜訪了許多難民家庭,孩子幾乎都沒有受教育,缺乏語言能力、技能、知識等。女孩十多歲就嫁給同為難民者,男孩則跟隨父親腳步做散工、撿拾回收變賣等,造成難民代代無法脫貧的命運。」

羅錦福也才發現,原來生活周遭住著很多難民;疫情下的悲苦,彷彿被遺忘在社會的暗角。志工除了給予生活關懷,也適時鼓勵,期許他們能培養融入社會的能力,突破生活的困境。

志工們秉持證嚴上人的教誨,不分國籍、宗教、種族、語言,用愛走入苦難人的生命,以慈悲持續關懷。慈濟馬六甲分會行管令期間,從6月至8月11日共援助六十八戶難民家庭度過生活危機。

圖左 :難民亦掛起白旗求助,慈濟志工前往發放物資,給求助的難民。[攝影者:羅錦福]
圖右 :志工為莫仙拉(化名.右)一家送上奶粉和藥物。(*請打馬賽克)[攝影者:吳儀榮]

圖左 :志工緊急採買,並親自送上生活物資予賈尼馬爾(化名),圖右一志工吳儀榮,右二許玉萍。[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賈尼馬爾擔憂地向志工表示,妻子的頸項長了一顆瘤,引起頭痛。志工建議他們到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向醫生諮詢。[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醫生告知朱蒂亞(化名)的孩子,只能吃某一品牌的奶粉,志工趕緊到鎮上採買,往返約半小時再次送上奶粉,一心盼著盡早讓孩子免受飢餓。[攝影者:黃秀萍]
圖右 :志工為求助者送上白米,並叮嚀對方有需要可以再聯繫慈濟。[攝影者:羅錦福]

圖左 :金恩(左二)一家三口生活陷入困境,逼不得已向慈濟求助。慈濟志工送上紓困金及食物援助。[攝影者:黃秀萍]
圖右 :有人因為家裡也需要奶粉臨時求助,志工吳儀榮隨機應變,先提供奶粉給需要者,再補買給已經約好的案家。[攝影者:羅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