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疫波多折 持續關懷三輪車夫

疫波多折 持續關懷三輪車夫

E-mail 列印
因新冠肺炎疫情,與政府行管令無法跨州等因素,導致馬六甲遊客銳減,為旅遊業前線的三輪車夫,一年多來收入大受影響,有人撿拾回收物變賣過生活,有者靠當散工度日,但是絕大多數者因為無一技之長,或是年長,無法順 利轉業或找到其他工作,面對手停口停沒錢支付生活、屋租等困境。

慈濟馬六甲分會,在2020年11月曾透過甲州旅遊局推薦下,慈濟志工用逾一星期的時間,拜訪二十七戶人家,其中十七戶三輪車夫獲得慈濟紓困金援助。期間,志工也陸續長期關懷與生活援助,幫助一些年邁的三輪車夫及弱勢家庭。

◎攜手抗疫渡難關 

今年(2021年)5月,因疫情持續升溫再度實施行管令,面對遙遙無期的解封,慈濟馬六甲分會同理三輪車夫的困境,再度向旅遊局索取生活受困者名單,主動關懷二十九戶家庭,分批為十七戶三輪車夫送上紓困金援助;其中二戶因年事已高無謀生能力,志工從9月開始每月定期上門關懷,並給予生活補助金安定生活。

志工劉木蘭(慈霈)與張福倚上門關懷五十七歲單身的鄭明發(化名),送上五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三千三百六十元)紓困金。他感恩表示,去年(2020年)曾接受慈濟連續三個月的紓困金。

一輩子從事三輪車載客,去年因疫情再加上封鎖,嚴重影響三輪車行業,他已無法以此維生。自己又無一技之長,雖積極另尋生計卻無法如願;這期間透過批貨,沿街向店家兜售餅乾,也到處採芒果到市集販賣,以及撿環保物變賣維生。

然而,因疫情導致許多店家生意受影響,無奈被迫結束營業,間接影響鄭明發販售的管道,與收集回收物的量,而且鑑於行管令回收商出不了貨,也無法收取貨物,完全阻斷了他的收入來源。

他說:「我已經有四個月完全沒有收入了,靠著積蓄過活也已所剩無幾,還積欠水電費數月。目前靠社會善心人士的免費餐盒,以及到食物銀行拿取一些食物度日。」」

此外,當天志工也送上紓困金給三輪車夫辛國慶(化名),去年他也曾領取慈濟紓困金三個月。踏三輪車已二十餘年的他,同樣面對生計問題,也曾嘗試找工作但到處碰壁,最後只能靠著撿拾回收物變賣,換取一些收入,因由於長期沒有穩定工作,以致無法應付日常開支,如水電費、屋租都已拖欠數月,讓他倍感壓力。

劉木蘭表示,三輪車夫因為年紀與無一技之長,無法順利換工,只能在困境中惡性循環,慈濟一直關懷他們的情況。而從去年開始,鄭明發為了感恩慈濟的援助,至今持續外出收集回收物轉送到慈濟環保點,「慈濟幫我,我幫慈濟。」」

◎疫情之下愛接力

另一位七十歲的三輪車夫謝文進(化名)租屋獨居,志工初次與他電話溝通時,沒有手機的他擔心志工上門撲個空,貼心交代著「星期一早上,我在哪個茶餐室領免費餐盒;下午,我在哪個轉角領;星期二早上,我在哪棵大樹下領……」

工作關係,謝文進熟知馬六甲各區域,以前每天穿梭在街上到處載客賺錢,現在日日出門,卻是到處領取免費餐盒,成了他維持生活的主要來源。

他說:「做這行很久,因疫情遊客絕跡,生計受到極大影響,而原有一些基本客源,通常會包車一天,請我載送到各處去辦事。同樣因疫情嚴重,孩子們不願讓父母親外出,我也失去固定客源。現在靠著免費餐盒,有時就吃快熟麵過日子。」

以前每日辛勤工作也僅能勉強糊口,在疫情之下更是苟延殘喘,年紀大又無法找到其他工作。獲知謝文進的處境,志工上門關懷,並送上紓困金三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二千元)緩解他的困境。

聊天中,志工感受到謝文進的樂觀與知足,除了能溫飽外,他感恩兄弟協助繳交每月房租,讓他還有居住的地方,許多三輪車夫可能就沒這麼幸運。

而當志工獲悉,他隔天將前往施打第二劑疫苗,而施打地點距離甚遠,踩著三輪車前往約一個多小時路程。志工不捨也考量到施打完身體需要多休息,提議由志工載送他前往,謝文進卻婉拒:「做這行習慣了,我應付得來,騎累了就停路邊休息。」

疫情下生活不易,社會大眾的愛心,是支持與陪伴謝文進挺過困境的力量,而他也盡己之力,讓生活可以如常地運轉,並期待疫情快點落幕,生計也能盡早獨立。

◎匯集愛心暖力量

三輪車夫蘇正義(化名)表示,以前一天收入約八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五百八十元),生活雖不富裕,但至少能自力更生。疫情爆發後收入遞減,並逐漸變成零收入,還需要支付三輪車租金,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虧本。之後即使租賃公司表示,暫時不用支付三輪車租金,但是現在根本招不到客人,有車也派不上用場之困境。

蘇正義的生活陷入困境,再次看見志工上門關懷,並送來紓困金六百令吉(約合新臺幣四千元),他感動地說:「慈濟去年連續三個月援助我,這次行管令生活更顯困難,志工再次來關懷,並送上紓困金。」

無限期的行管令,蘇正義與同為從事三輪車行業三十歲的女兒,以及在餐飲店工作的五十一歲哥哥,也因老闆結束營業,三人相繼失業。目前一家靠著在做食物外送的兒子協助安頓三餐,但是兒子收入不穩定,無能力再負擔家裡其他基本生活開銷,蘇正義向志工訴說著,言語間盡是無奈。

志工黃桂強(惟澤)了解蘇正義對生計與未來的憂慮,安慰並請他放寬心。同時,也向蘇正義介紹慈濟慈善撲滿,說明他所收到的紓困金,是社會大眾點滴善心持續注入的愛心,希望帶給受困者溫暖與解困的力量。

黃桂強進而將撲滿贈送給蘇正義,鼓勵他正向面對生活困境,待有餘力時也能投入愛心,把累積的善款再傳遞出去,幫助其他受困者,他開心允諾。

◎疫起挺過愛無限

去年麗華(化名)一家曾接受慈濟三個月紓困的援助,當時她曾對志工說:「一家人已經欠下八個月的房貸,如果情況再惡化下去,仍然沒有辦法工作賺錢,我們也會坐吃山空,陷入困境。」

當麗華再度接到志工的電話關懷,她向志工劉木蘭傾訴一家的窘境,夫妻倆都是三輪車夫已失業數月,家裡還有一名十七歲殘智障的孩子,以及兩名尚在就讀中學和小學的孩子,夫妻倆靠著勞力養家,原本就不易,行管令頓時收入歸零。

一家五口失去經濟來源,先生積極找兼職,曾在雜貨店打臨時工,但總是有一搭沒一搭,入不敷出,這段期間,幸好有食物銀行發放愛心物資,讓一家免於挨餓。

麗華的先生曾嘗試找尋其他工作,但因為從小未辦理身分證,長大後屢次申請不得要領,找工作屢次碰壁。為了生活,他開始踩三輪車,至今已工作了十多年,平時也兜售一些飲料、水果增加收入,疫情期間也積極找副業幫補家用。去年靠著平時省吃儉用之積蓄,才得以度日。

志工了解麗華一家生活的困境,協助申請慈濟慈善紓困生活補助金,慈濟依照麗華一家的人口數提供馬幣六百令吉(約合新臺幣四千元)紓困金援助,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

◎紓困關懷不遺漏

八十二歲的三輪車夫李來旺(化名),從1966年就開始踩三輪車載客。他表示,早期三輪車是普遍代步交通工具,都是載本地客,後來馬六甲旅客漸多轉而載旅客。

經過世代交換,看盡三輪車行業的興衰。他坦言,三輪車靠體力賺錢,自己年老腳已無力,2017年變賣三輪車,已多年沒工作。志工張福倚看見李來旺走路搖搖晃晃,擔心他的安危,主動向慈濟申請行走扶助器,並親自送上,讓他能行動自如又安全。

雖然李來旺的現況,不屬於三輪車夫紓困援助對象,但是關懷互動中,獲知同住六十多歲的家人,原本做居家打掃工作,受疫情影響也被迫停工。

目前兩人靠著積蓄、福利金,以及親友偶爾給予一些錢過日子,為了維持日常生活至今已積欠半年的房租,處境窘迫。志工陳美燕改而協助長者申請慈濟的緊急補助金四百令吉(二千六百八十八元),先解燃眉之急,之後志工再商討後續的關懷行動。

另一位八十四歲單身的黎德政(化名)為了生計,仍踩著三輪車載客。但從去年疫情發生實施行管令後,失去載送遊客主要收入;且疫情爆發前才發生嚴重車禍,他被侄兒安排住進安養院,靠著積蓄支付費用。三個月後,傷勢好轉從安養院出來,也花光畢生積蓄,為了生活,變賣僅有的三輪車,換取生活開銷和支付房租。

這筆錢應付日常生活殆盡,之後靠著食物銀行與免費愛心餐盒,以及向兄長和朋友們借錢過生活。志工9月4日初次拜訪了解他的困境,獲知他不僅沒收入,也沒有申請政府福利金。黎德政表示,他不知道如何申請福利金。

陳美燕說:「這兩位長者非一時的緊急補助金,或是紓困金可以解決生活的困境,志工團隊評估生活所需後,從9月開始,慈濟每個月定期給予李來旺和黎德政生活和租金補助,並協助黎德政辦理福利金。」

9月25日志工送來第一次的補助金給黎德政,因李來旺突然住院,志工將擇期再送上補助金,並且將會每個月前往關心兩人的生活近況,以安住長者的生活與身心靈為關懷重點。

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志工關懷三輪車夫的愛不間斷,從7月開始主動透過電話關懷,並且親自送上紓困金,關心受困者的生活至今。同時,志工不遺漏任何一位申請者的需求,除了經濟上也留意關懷大家的身體、心理狀況,看見有其他需求者,志工主動伸出援手,希望人人都能平安,一起挺過疫情。

圖左 :2020年11月,慈濟志工與負責三輪車服務業的馬六甲首席部長署旅遊促進局促銷部經理林瑞娟(白衣者)約見,商討如何幫助三輪車夫。[攝影者:羅秀娟]
圖右 :2020年年尾,慈濟志工一一上門拜訪三輪車夫,了解大家的近況。[攝影者:郭淑萍]

圖左 :麗華(紅衣者.化名)一家兩度接受慈濟紓困的援助。圖爲2020年11月21日,慈濟志工初次上門送上紓困金,並關心他們的近況。[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志工劉木蘭與麗華溝通生活狀況。【照片:劉木蘭提供】[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9月25日,志工除了送來第一次的補助金給黎德政(化名)外,還送上口罩給老人家。[攝影者:陳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