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一牽三善 涓涓愛心匯成流

一牽三善 涓涓愛心匯成流

E-mail 列印
「募集五百位慈濟會員(每年定期捐款慈濟行善的大德)達標囉!」2021年10月29日傳來好消息,大愛媽媽團隊成員無不雀躍歡喜。回顧這五個星期,眾人內心五味雜陳,心情起伏不定。推動小組成員李惠芳表示,每天 打開電腦觀看每日團隊募愛成果,如同看股票行情的起落,忐忑不安。

一開始,團隊成員反應不是很熱絡,活動推動小組成員李惠芳、杜清真與林慧玲三人擔心無法如期達標,除了鼓勵大家,也以身作則努力邀約親戚朋友響應善舉。隨著截止日期10月31日逐漸逼近,成員加把勁,齊心協力推廣「小錢行大善」觀念,盼眾人的愛心綿綿不絕注入,護持慈濟行善助人之力。

◎大哉教育 募愛共善造福

慈濟馬六甲分會大愛媽媽團隊走入校園,以上人的〈靜思語〉及《大愛引航》讀本為教材,透過口述、繪本導讀、戲劇說演、活動體驗等陪伴孩子晨間時光,希望傳達善的理念,端正孩子的品格教育。

2020年馬來西亞爆發新冠疫情,嚴守防疫措施,大愛媽媽團隊至今仍無法走入校園帶動。今年(2021年)5月疫情再度升溫,政府實施行管令,大愛媽媽團隊成員學習不停歇,透過網路持續研討教案,每星期線上共修,恭聽上人的佛法,彼此分享心得,並日日帶動團隊祈禱,為苦難眾生祈福,願疫情早日消弭。

「……這一波是大災難,但也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教育──大哉教育,大災難也需要發放救援的工作……這一波疫情對慈濟也是很大的挑戰,所以請大家要發揮愛心,自我保護好、嚴格地管理自己……」上人提醒全球慈濟人,在這一波防疫工作中,不僅要愛人愛己,對貧困持續施以救濟。大愛媽媽團隊成員之一的姚曉玲(慈昱)把上人的話聽入心。

慈濟馬六甲分會自去年(2020年)開始,針對受疫情影響之家庭給予紓困生活援助金,贈予醫院、隔離中心等前線單位醫療器材與防疫物資,伸出援手給予緊急生活物資,協助難民度過困境等。這一切善行,需要源源不絕愛心的支持,因此姚曉玲與大愛媽媽團隊推動小組成員商討,大家決議以「募心募愛」行動,一起共善造福。

◎五百善心 一尊千手觀音

李惠芳、杜清真與林慧玲組成三人推動小組,透過「一牽三善」,意味著一人一分愛心,一手牽起一手,再三播撒愛心種子,共創和善世界之理念,帶動一百一十四位大愛媽媽成員,從自己到家人、朋友,協力招募愛心。

林慧玲說:「約五個星期時間,預計一位大愛媽媽牽引三位,目標設定為三百位會員;但是五百位代表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因而三人最後決定以五百為目標。」

「五百」看似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是五百卻是代表觀世音菩薩濟世救人的悲憫心。姚曉玲獲悉設定五百位會員目標,了解過程不易,但看著三人信誓旦旦堅毅的神情,感動地說:「她們單純的一念心,也激勵我提起當初努力募愛的初發心。」

投入志工多年,並受證為上人弟子的杜清真(明湉)坦言,招募會員不能斷,行善的腳步不停歇,這些需要長期的愛心善款護持,但時日一久,總覺得熟識的家人和朋友等愛心已募盡,不自覺地停下腳步。

此次活動,再次喚醒她的心與行動力,翻著電話簿的她,突然映入腦中遠在家鄉關丹的三位兄長雖已是會員,但還未邀約兄嫂的親屬,以及關丹、吉隆坡,甚至美國的朋友們。

初期大愛媽媽成員們兼顧工作與家庭,募心行動時間上難安排;再者,一些靦腆的成員,不敢跨出自己的第一步,因此進展緩慢。為了鼓勵成員們,三人推動小組從自身做起,將募愛心得分享至社交平臺;杜清真將募到十九位愛心之成果與眾分享:「只要開口,就有愛心等著我們邀約!」藉此鼓舞團隊士氣。

此外,三人並與十間校園媽媽團隊小組長連繫,請組長多方面關懷了解組員的需求,及時給予協助,期盼引起善的效應,一步步朝目標前進。

◎一分善款 一分助人力量

李惠芳加入大愛媽媽團隊十三年,卻未曾想過募會員,只是一心投入校園帶動。她不諱言地說:「我以前從事銷售人員,打電話對我而言不難;只是我未曾想過要去募善款、要茹素護生。這次疫情,大愛媽媽每星期舉辦線上共修會,一直聽聞上人呼籲『大哉教育』,推著我展開行動。」

李惠芳打開手機裡的電話簿,開始每天打電話給一位朋友,不管是許久未曾聯絡的舊同事、住在外地的朋友、中學同學社交平臺群,還是現今已停止,但是以前參與過大愛媽媽團隊的成員們……

此外,時常碰面的鄰居,她也把握機會積極與大家說明慈濟募善款的目的,希望人人在無壓力狀態下,每個月捐一點小錢,一起攜手長期行善,讓助人的力量細水長流。

當聽聞某位曾是大愛媽媽成員分享,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參與活動外,也無法去收取會員的善款,李惠芳主動向她索取會員名單,由她再次一通通電話打給這些她不認識的五十多位前慈濟會員,說明來意與詢問大家延續愛心捐款的意願。

李惠芳直言,自己認識的朋友比較容易募到愛心,向不認識的這五十多個人募愛,得到正面回應只有兩人,另外還有兩人需要再追蹤跟進。

這樣的成果讓她有些挫折、氣餒,但她很快轉換心念:「疫情之下許多人經濟不好,只要多募到一位愛心,就多一分善款助人。電話連絡至少提醒一些很久沒有繳善款的會員,以及向自己的一些朋友道感恩,讓他們有機會行善,這一切都值得!」

這些日子,李惠芳總共募到五十多位善心大德成為慈濟會員,她也成為勸募志工一員。她表示,「心不難,事就不難;有心做,凡事都能克服。」

她分享其中一則溫馨趣事,一位大愛媽媽成員的母親是慈濟勸募志工,有二十多位會員,爾後母親因照顧孫子,時間有限,不得不轉移給其他志工代為收取善款。當團隊推動「一牽三善」,她積極募集到十多位朋友的愛心,便向李惠芳說:「現在換我要負責收取大家的善款,該做的還是避不掉!」

◎跨越障礙 有心凡事不難

林慧玲坦言,參加大愛媽媽八年來,她與李惠芳一樣從未跨出第一步去募愛,因而不知道募心背後的困難與挑戰。她說:「當初設定五百位會員,單純抱持成就一件好事的心,投入後才知道困難度。但是感恩有這機會,讓我學習如何與人分享慈濟事,募集大眾的愛心。事情的難度取決於心,只要克服心理障礙,其實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難!」

林慧玲非馬六甲人,之前在新加坡工作,朋友都居住在外地,她將壓力化為助力,以身作則勇敢地拿起電話,一通通與人分享疫情期間、自己投入慈濟紓困金發放點滴。先生和家婆獲悉活動的意義,分別向朋友發送「一牽三善」的訊息,再由林慧玲後續追蹤大家的回饋。她表示,做好事只要有心,都可以成就。

身為校園媽媽小組長之一的林慧玲,初期傳了很多訊息,但是回覆的人有限,雖然氣餒,但不斷在平臺上鼓勵和關心大家。有一些組員與家人加入會員後便停止募愛,沒想到隔一段時間後,組員主動又募到親戚朋友,感受到組員們的用心。

另外一些組員積極向兄弟姊妹、朋友募善念,遇到不懂得如何與人說慈濟事,會請林慧玲協助與他們分享慈濟的善行。

林慧玲說:「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對慈濟有誤解,如國際賑災,他們誤以為是慈濟出錢贊助志工,我向他們解釋這些都是志工自費、自假,投入去付出,沒有得到金錢上一絲的報酬。我將自己在慈濟所見所聞所做分享給對方,希望能化解對方的疑慮。」

這段時間,看見組員們一步步跨出去,憑藉一念善心邀約和募集大眾的愛心,同時也找回一些中斷捐善款的會員;也看著自己手邊處理的會員人數達到一百一十二位,林慧玲有著滿滿的感動,耳邊迴盪著上人聲聲叮嚀 「見人要說慈濟事。」

她提到自己參加慈濟這些年一再印證,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沒有做不到的事。募心募愛過程,讓她學習良多。」

大愛媽媽團隊成員,不管是家庭主婦或是上班族,不管是自己或家人,還是親戚至朋友圈,逐漸看到募愛的成績單,也看到落實善念的行動力。捐款金額不在大小,不論它是馬幣一令吉(約合新臺幣七元)、五令吉(約合新臺幣三十三元或是十令吉(約合新臺幣六十九元)。

活動已結束,但眾人的募愛行動仍持續進行中,期盼大眾的愛心,如水滴能涓涓細流,匯聚成海,形成一股小錢行大善、長期穩定的助人力量。

圖左 :大愛媽媽透過「一牽三善」,意味著一人一分愛心,一手牽起一手,再三播撒愛心種子。【照片:杜清真提供】[攝影者:杜清真]
圖右 :推動小組成員李惠芳(左上)、杜清真(右上)及林慧玲(中)在線上開會,分享達標的喜悅。【照片:杜清真提供】[攝影者:杜清真]

圖左 :杜清真(左)趁著屠妖節假期回家鄉關丹,將捐款收據轉交給家人。【照片:杜清真提供】[攝影者:杜清真]
圖右 :推動小組成員李惠芳,每天打開電腦觀看團隊募愛成果,如同看股票行情的起落、忐忑不安。【照片:李惠芳提供】[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林慧玲(右)將善款收據交給會員。【照片:林慧玲提供】[攝影者:林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