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捐贈舊書惜物命 豐富館藏延書香

捐贈舊書惜物命 豐富館藏延書香

E-mail 列印
慈濟志工在環保回收時,發現很多尚好的書籍,丟棄可惜,因此,陸續送到社區中心、學校圖書館、監獄等地,延續書籍生命和價值。

◎想要延續物命 心願遲遲未達成

「書中自有 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詩句出於宋真宗趙恒之〈勸學篇〉。自古以來人類生活品質和科技之進步有賴於受教育,而教育之傳授最主要的管道就是透過閱讀書籍。

這也就是常人說,一個國家的富強及人民的修養氣質如何,只要暸解當地的圖書館及個人閱聽習慣,就能大概猜到了。

慈濟環保站收到的回收物林林總總,志工們在分類紙類品時,除了報紙、雜誌、舊課本作業薄以外,偶而也會發現一些書籍被丟棄。如果未經處理而直接將它們摻在其他紙類品稱斤論兩售賣,無疑是沒善用資源及延續物命。

居鑾志工王成耀(濟掀)自幼喜歡閱讀書報,無論各類內容,文章漫畫皆是其所愛。迄今仍保持每年閱讀三十本書習慣,他有一心願就是有朝一日能擁有一間私人圖書館,常年免費開放給愛書同道人來借閱,與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可是自二十六年前參加慈濟,全心投入各項志業活動後,這項心願遲遲不能達成。

◎善用社區資源 讓書找到新主人

多年前,王成耀在環保點處理回收物,發現雜物堆裏藏有一些書籍,有很破爛的,也有尚新甚至全新的。他除了拿回家去細細品讀,也思索著若把書籍當廢紙賣了太可惜,這些文化的珍寶應設法延續其物命,為它們找到新的主人。

雖自己有財力,但缺人力和時間開設圖書館,為何不善用社區已有的圖書館,將這些棄書整理好送出去,一舉兩得。於是,他在資源分類時就多了一項任務,就是挑選分類整理及轉送回收的書籍。

除了確保內容健康適合閱讀,書籍尚須至少七成新,且未經塗鴉方被選出。一轉眼這近二十年來,許多書籍經由居鑾志工送到了社區中心、學校圖書館、監獄等地,延續書籍生命和價值。

◎推動閱讀風氣 陳校長歡喜接受

居鑾中華一小雖是居鑾市區裡最小的一所華文小學,卻擁有一間布置優雅,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陳大金校長重視學生們應自小培養良好的閱讀嗜好,掌校以來除了美化圖書館及增加藏書,他在各班級甚至禮堂等地也設立了閱讀角落。

志工在獲知校長有心推動閱讀風氣後,經常主動捐贈圖書給校方。陳校長稱贈書以故事及漫畫為主,學生們都好喜歡借閱;而字典及參考書則供教師們翻閱使用。校長除了邀請慈濟大愛媽媽進校說故事,也每年邀約志工向學生們分享環保和激勵課題。

送到居鑾中華中學圖書館的書籍種類多樣化。除了文理工商參考書及字典,還有社會、醫護、小說、漫畫等。只要是內容健康的正版圖書,館主任鄒德安都歡喜地接受。

◎徵求外界贈書 慈濟充實館藏量

學校雖每年都有預算添購新書,但畢盡金額有限。所以徵求外界的贈書,來充實館藏量就顯得極為重要。迄今慈濟是該校常年捐贈書籍最多的團體。這十年以來,捐書已逾二千冊之多,另圖書館也有展列《慈濟月刊》供師生們翻閱真善美的文章。

隨著綱絡技術之快速發展,造成電子書報愈來愈普及,如今每年發布的數量已不遜書籍的出版。再加上現今大人小孩幾乎人手一電子用品,已有不少人特別是青少年已改變了閱讀的方式。

但目前書籍在傳授知識、科研等方面,仍是最重要的媒介體。在可預知的二十年內,它仍會扮演其難以被取代的角色。居鑾志工會繼續在環保大回收堆裡,多費心思努力翻找出這些尚有價值的寶藏,小心地整理分類後,再次送去各知識的殿堂,賦予無語靈魂工程師們新的生命。

圖左 :居鑾中華中學圖書館主任鄒德安,接領志工送來的五箱書籍。【照片:慈濟居鑾聯絡處提供】[攝影者:蘇玉花]
圖右 :志工先分類整理好書籍再裝箱,準備送去各中小學。[攝影者:蘇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