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粽」志成城 馳援烏克蘭難民

「粽」志成城 馳援烏克蘭難民

E-mail 列印
「噼……噼……噼……」 長長的噼噼聲響徹整個廚房,那是氣壓鍋所發出的聲音,意味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在轉角間了。而此刻,烏克蘭難民卻處在水深火熱中。證嚴上人悲心呼籲,馬六甲慈濟志工聽入心,眾志成城製作「 娘惹素粽」義賣馳援烏克蘭難民,盡一分心意。

◎素粽義賣 愛心匯聚

廚房的一角,志工陳念清(惟清)雙手拿著大鍋鏟,在大大的鐵鍋裡使勁地翻炒著餡料。他表示,娘惹粽要好吃,內餡是關鍵,得掌控好火候;時而大火,時而小火交替著,炒至陣陣熱氣與香氣撲鼻而來,需約一個小時,一鍋餡料才算大功告成。

志工陳秀霞(慈晉)分享,在高溫環境之下持續翻炒,得耐得住高溫及需要孔武有力的雙手,通常是男眾志工才行,且一天炒三鍋就已精疲力盡。

嗅到熟悉的「娘惹粽」香氣,勾起陳秀霞的回憶。那一年,當她聽聞志工吳桂花(慈俞)打算製作素粽義賣籌募愛心,便公開娘惹素粽的祖傳秘方,直到現今,已成為慈濟馬六甲分會每逢端午節義賣的招牌。

陳秀霞的媽媽是道地的娘惹,「娘惹粽」祖傳秘方是媽媽手把手教的。她說:「桂皮、八角、大小茴香、丁香等共十種香料,需事前清洗乾淨,曬乾磨成粉當香料備用。」 娘惹粽備料手續繁瑣,前置作業就得花費多個星期,緊接著內餡如香菇、冬瓜糖等食材需要依序切丁,再與香料、調味料爆香拌炒製作餡料。

再者,糯米分為一白一藍,藍色糯米須事前以蝶豆花汁醃製。最後,粽葉、班蘭葉浸泡與清洗乾淨備用,如此一切工作才就緒,「裹粽」準備開工啦!

◎素粽飄香 送愛烏國

從2022年5月16日起,馬六甲慈濟園區飄來陣陣粽香,每天約二十人聚集一堂,合力製作娘惹素粽義賣,另有一批批志工接力協助事後的清洗,以及持續清洗粽葉備用等,志工們齊心為籌募善款,援助烏克蘭難民而努力。

俄烏戰爭將近三個月,據統計超過六百一十萬的烏克蘭難民逃離家園,境內也還有超過八百萬的烏克蘭人流離失所。證嚴上人慈示,難民的援助不能等,要借力使力,讓逃難的婦女及孩童們得到及時的援助、安穩身心。慈濟與多個慈善團體合作,在波蘭對烏克蘭難民展開了多項救援工作,舉辦多場物資與現值卡發放。

年年承擔素粽義賣的志工黃玉鳳(慈旭)說:「每年義賣都是將愛心匯聚幫忙需要的地方,今年義賣將大家的愛心送到國際,自己有著滿滿的感動與感恩。感動這群志工,一通電話,年年來付出;感恩我們能出一分力,幫助烏克蘭的難民。」

◎家傳手藝 獻愛國際

望著一雙雙裹粽的手,歲月已悄悄在年屆七十六歲的陳秀霞和八十二歲的夏春桂(慮華)手上留下了痕跡。

從自家祖傳祕方,變成每年慈濟馬六甲分會義賣募善款之用途,今年(2022年)更將義賣化成國際愛心,陳秀霞欣慰地說:「用手藝把愛送到烏克蘭,這是眾人力量成就,非我一人。一方有難,大家互相幫忙,匯集起來才有力量,感恩大眾一路來護持慈濟娘惹粽義賣。」

陳秀霞的一番話,令一旁的夏春桂有感地說:「一年一度素粽義賣我絕不錯過,尚有力氣,把握機會來付出。因疫情而停止兩年製作了,這次特別為戰爭受苦的人民募款,我更要把握來付出。」

夏春桂熟練地先用兩片粽葉折成角,再放一小片班蘭葉在底部,並用湯匙酌量地把糯米和餡料依層次放進去,填滿後封口再綁上粽繩,緊鬆拿捏到位,一整串飽滿的粽子,轉眼間就掛在架子上了。

疫情之下,夏春桂不曾擔憂病毒,孩子更是鼓勵她多來慈濟行善付出,抱持助人的心,夏春桂裹粽期間日日從早上六點多,一直做到下午四點多,身體累但是心卻很滿足。

◎「粽」下愛心「粽」下希望 

七十六歲的志工鄭美娘(慮嫦)與七十七歲的志工楊秀金(慈煥),同樣不缺席每年的素粽義賣。

鄭美娘訴說著:「我看大愛臺播報烏克蘭難民的新聞,真的很可憐,尤其是小孩子,家園全沒了,要去哪裡?未來在哪裡?看了很心痛!我無能力出多錢,但是我可以出力。」

當一接獲黃玉鳳邀約,原本鄭美娘雙手其中幾根手指疼痛無法彎曲,為了能來裹粽付出,她克服不敢針灸的心,趕緊找中醫治療。現在手指依然不是很靈活,但是至少可以放慢速度裹粽,同樣可以付出一分力。在吉隆坡的孩子獲悉,以行動支持,預購八十個娘惹粽,一起獻愛烏克蘭。

另一位楊秀金隨著年紀增長無法駕車太遠,加上疫情已鮮少外出活動,平時主要負責烹煮家人三餐,今年為了參與裹粽義賣,她與孩子商量,獲得孩子的支持,讓她安心投入。天天一早六點多,便單獨從愛極樂駕車前來馬六甲慈濟園區投入粽子製作。

哪知這一來,楊秀金卻有意外收穫。她分享:「原本待在家莫名吃不下,沒想到來裹粽竟胃口變好了。大家談天說笑很開心,可以做好事很開心,來這裡很開心,什麼憂愁煩惱都忘記了!也祝福烏克蘭難民煩惱消除,早日重建家園。」

◎粽情千里 大愛共伴

來自印尼的鄭晶晶女士參與慈濟素粽製作義賣活動多年,此次再度受黃玉鳳邀約,她一口答應,感恩慈濟啟動援助計畫,讓她有機會為遠方的難民付出。她用心地將每一個粽子工整地包好,讓享用的人吃得開心,與每一位結下好人緣。

她表示,戰爭需要全球各地的愛心動起來,不分團體、宗教、種族。「愛」,是要愛眾生萬物,不分你我他,大家心中只要有愛,天下無災難。信奉佛教抱持愛眾生信念,鄭晶晶把握時間不空過,付出點滴愛心利益他人,是她人生的方向。她說:「我們有福報,有能力可以幫人,就應盡力而為。」

志工陳春菊(慈椽)心有所感表示,這場俄烏戰爭何時停止未知數,人民已受盡苦難,全家大小逃難,能帶的少之又少,一切要靠外界援助,很可憐!

從備料切食材,一直到包裹粽子都可以看見陳春菊付出的身影。患有心臟病的她說:「我是爭取時間來做,天天都來,我不要休息。烏克蘭那麼遠我們去不了,但我們可以在這裡做,用義賣的錢來幫助他們。」

因心臟無力,有時連拖地都難以使力,但陳春菊趁自己還可以做把握機會付出,七十六歲的她不讓自己成為等待時間的人,而是善用生命良能。「每次出門,我一定向菩薩說,我要做好事,讓我順利平安。」

民眾蘇秀蘭因為疫情成天在家,鮮少出門,但一聽聞慈濟製作素粽義賣,即使不會裹粽,她也馬上報名參與,天天搭乘陳春菊的車一起前來。現場只見她隨時補充糯米給每一位裹粽志工,或是將裹好的粽子逐桌收集,送到工作檯再剪去多餘的粽葉等,一天來回走動多步,她卻甘之如飴。

蘇秀蘭表示,這次義賣收入可以幫到烏克蘭難民,更要把握。連日來與志工一起投入付出,心情為之開朗,讓她的心安定下來,不再擔憂疫情。

吃在嘴裡,暖在心頭,集合眾人之力,從5月16日至23日 ,慈濟馬六甲分會一連八天共包裹七千四百二十個娘惹粽,義賣所得悉數馳援烏國難民。

此外,每年端午佳節之際,志工也會將親手包裹的素粽,送至每一戶慈濟長期關懷和援助的家庭手中,今年送上五百一十個、一百七十二戶華人家庭共慶端午。佳節不僅吃進幸福好味道,也讓大家的愛心,溫暖弱勢家庭與戰亂國家難民的心。

圖左 :一雙雙裹粽的手,包裹著萬分祝福,藉由愛心粽傳遞眾人的愛與關懷。[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5月16日至23日 ,慈濟馬六甲分會一連八天共包裹七千四百二十個「娘惹粽」,義賣所得全數馳援烏克蘭難民。[攝影者:羅錦福]

圖左 :志工陳秀霞(右一)和黃玉鳳(左一)是慈濟「娘惹粽」義賣,從採購到製作幕後的推手。[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鄭晶晶女士對於遠方俄烏戰爭不知道如何幫忙,感恩慈濟啟動援助計畫,讓她有機會為難民付出。[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從備料到包裹粽,皆可以看見志工陳春菊(右一)付出的身影,生病仍善用生命良能。[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民眾蘇秀蘭協助將裹好的粽子逐桌收集,送到工作檯再剪去多餘的粽葉,能為義賣盡一分力,甘之如飴。[攝影者:羅錦福]

圖左 :每年端午佳節,馬六甲慈濟志工親手包裹素粽,親自送至每一戶慈濟長期關懷和援助家庭、機構院友手中。[攝影者:黃美慧]
圖右 :頂著高溫,志工陳念清雙手拿著大鍋鏟,在大鐵鍋裡,使勁地不時翻炒著餡料,只為做出美味的「娘惹粽」味道。[攝影者:羅錦福]
圖左 :除了製作粽子志工團隊,日日另有一批批志工接力協助事後清洗,及持續清洗粽葉備用,齊心為義賣援助烏克蘭難民而努力。[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