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開齋節慶典 幼兒園體驗馬來文化

開齋節慶典 幼兒園體驗馬來文化

E-mail 列印
「Selamat Hari Raya……」清晨八點,歡慶開齋節的馬來歌曲一早就迴盪在校園裡,只見在校門口迎接孩子的老師們,都換上了古籠裝(baju kurung);陸陸續續到校的孩子們也大多穿著馬來服 裝,有些更戴上宋谷帽(songkok)或披著頭巾(tudung)。

除了服裝上的不同,今天(5/13)孩子們還帶上了家長用心準備的馬來糕點、飲料、玩具、樂器、草蓆……歡喜和期待洋溢在孩子們的笑容裡。

◎貼心營造親子美好時光

剛剛度過一星期的開齋節假期,2022年5月13日(星期五)剛開學不久,馬六甲慈濟大愛幼兒園的老師們,已經為孩子們用心準備了豐盛的開齋節慶典!

一整天的活動,除了向孩子們知性講解開齋節的意義、馬來民族的文化習俗,還展出馬來服裝、用品、玩具;更多的是各種有趣的體驗活動。例如:午餐時刻,全園師生在中庭走廊坐在草蓆上用餐,讓孩子們體驗馬來人席地而坐吃飯的習俗。

下午茶點時間,也讓孩子們享用美味的馬來糕點,例如:椰糖糯米糕(kuih dodol)、椰絲球(ondeh-ondeh)、炸香蕉等等。接著就是十分鐘換一次遊戲站的方式,讓孩子們體驗五種古早味的民間遊戲:彈珠、跳飛機、鐘格、陀螺、五粒子。

過程中,老師們也為快樂的孩子們留下身影,並把他們的學習點滴溫馨記錄在家長手冊《親子橋》。

五歲班的鄭加汶回家後,迫不及待拿出《親子橋》,與媽媽分享她的快樂!「我有戴tudung和玩遊戲,老師拿綠色的葉子(香蕉葉)放在我們的盤子裡,讓我們吃Nasi Lemak(椰漿飯),很好吃,有kacang(花生)、sambal(叁峇辣椒醬),我加飯,吃了三碗…… 」

從鄭加汶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這些難得的體驗,讓孩子們擁有開心又難忘的校園時光。而媽媽也善用老師貼在《親子橋》裡的照片,引導孩子介紹照片裡的同學、重溫她當天的學習內容,經營美好的親子互動。

◎親師生配合圓滿教學

實際上,馬來同胞歡慶開齋節最大的特點,是之前齋戒一個月,藉著白天時段不吃不喝,體會貧困人們的生活,進而為他們伸出援手——這一點和慈濟 「見苦知福」 的理念相似。

因此,在慶祝開齋節當天早上,園方也特地省略了孩子們的早茶,李彩燕園長表示:「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能了解並感受齋戒月的意義,希望孩子們會更珍惜每一餐。」

舉辦這樣的活動,需要相當多的人力、物力,其實相當吃力。但老師們善巧邀請家長參與,讓活動得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準備圓滿進行。

活動協調蕭婉柔老師表示:「我們邀請家長們每家準備一道馬來菜餚、糕點或用品,讓孩子們共同享用,並感受分享的喜樂。這樣,家長也能同時了解孩子們在學校進行活動的內容。」

家長和學校配合,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準備活動中的物品和食物,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學習被家人重視」,同時把學習延伸到家裡,強化學習效果。

在這活動中,全園老師和大多數的孩子,都穿上了友族的服裝慶祝,讓孩子們對馬來同胞的服裝及飲食,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椰漿飯更是回味無窮。對於老師、學生及家長,都是一次難忘的學習,彼此一起協作,讓孩子有了更生動更難忘的學習歷程。

圖左 :馬六甲大愛幼兒園的老師們,帶領小朋友跳馬來舞蹈。[攝影者:羅錦福]
圖右 :孩子們換上馬來服裝,歡喜和期待迎接有趣的馬來文化體驗。[攝影者:羅錦福]

圖左 :鄭加汶很開心能參與這次難得的體驗,並對椰漿飯情有獨鍾。【攝影:蕭婉柔】[攝影者:羅錦福]
圖右 :小朋友們在老師引領下,了解馬來民族的文化習俗。[攝影者:羅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