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五月感恩時節 課輔孩子親手做禮物報恩

五月感恩時節 課輔孩子親手做禮物報恩

E-mail 列印
2022年3月至今,花時間、費心力為照顧戶孩子打造課輔機會的老師、慈濟志工,學生一一感受在心;5月,他們將感恩化為行動,所展現出來的愛,讓老師和志工們有感,其價值無上限。

5月母親節、教師節、浴佛節 、慈濟日,集中在同一月份,因此被稱為「感恩時節。」2022年5月14日這天,慈濟志工邀請線上課輔及實體課輔的親師生,到慈濟會所靜思堂參與浴佛儀式,創造機會讓孩子們謝師恩,感念親恩及回報眾生恩,真正做到「行孝」與「行善」兼備。

◎禮物卡片謝老師

這天也是線上課輔的師生,繼五回網課後,首次的相見歡。大人初以為孩子們只在現場作才藝表演,沒想到驚喜連連。

例如有學生帶來親自製作的感恩卡,將課輔學習到的英文書寫成文字、為老師朗讀;也有學生練習了好幾天的歌喉,現場清唱「Thank You Teachers」給老師聽,想要告訴老師:「謝謝您老師,教導我閱讀和書寫,祝您教師節快樂!」

印裔孩子維克多(化名)的母親妮娜(化名)手藝精湛,每一年屠妖節前都會製作一罐罐小餅乾,讓志工送給照顧戶作佳節年餅,女兒也主動向她學做小餅乾謝謝老師。

有學生臨時不舒服未克出席,他們將親製的感恩卡拍照,托志工展示給老師看,或現場錄製感言送給老師。

另有一班實體課課輔的學生,在課室送上鮮花和飲料,感謝老師辛苦了。已經退休三年的陳裕芳老師說,好久沒有收到教師節禮物了,學生的用心,重燃她為人師的熱情。

◎一碗無價的炒飯

一碗炒飯值多少錢?首先讓人想到最近食材價格一直飆漲。但這回十二歲的王宗仁(化名)和十歲弟弟王宗德(化名),在家特別準備一碗炒飯及香蕉糕帶來現場。靦腆的兄弟倆,想真實見到教導他們的「Madam Ong」本尊,與老師分享他們喜歡的食物。

媽媽黃美春(化名)特別撥冗陪伴兄弟倆過來,還將他們準備食物的過程錄製下來供現場播放。影片中的兄弟倆動作純熟,不像首次下廚。媽媽補充說,現在出門撿資源的地方愈來愈遠,有時候來不及準備孩子餐食,就匆匆地弄一些炸香蕉糕給孩子吃,久了王宗德自己學做起來。

「宗仁很喜歡吃炒飯,有一次他自己烹煮時,卻忘了關上煤氣,幸好我家是木板屋,被白螞蟻咬得坑坑洞洞地,讓煤氣及時流散,保了孩子的命……」

學生誠意十足的禮物、單純的赤子心,及清澈眼神流露崇拜之意,讓負責教導的老師之一王姝郿校長,直言心情澎湃,及言語無法描述的感動,感恩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很懂事。

黃美春隨後真情分享:「在孩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時候連父母也沒轍,希望老師能繼續指導。」黃美春也說,教育是改變現況和命運的唯一辦法,現在雖然辛苦還是要堅持下去。

在這意義特殊的日子,讓孩子們下廚為老師準備餐食,無非是期待孩子懂得感恩,飲水思源不忘本,假以時日成就愈高,愈不能忘記當初如何被栽培。

◎放大學生的亮點

王姝郿校長和女兒黃康琦老師,一起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做線上課輔,她們接受孩子們的教師節禮物,也不忘製卡回饋,希望這次見面,能夠更貼近學生,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王姝郿校長表示,王宗仁兄弟倆,受限於拮据的生活環境,不時外出幫父母撿拾回收資源,卻阻擋不了兄弟倆學習及探索的熱誠,保持最佳出席率及純良本性。「他們真的很努力、很用心在學習,他們的表現,讓我很驚訝!」王校長透露。

害羞的郭金美(化名),勇敢唱出對老師的愛,在王姝郿校長心目中,她是最佳表現及出席率高的學生之一。在難得出席的家長郭建士(化名)面前,王校長表揚孩子:「在課堂上,她表現積極,不管提出什麼問題,都願意嘗試回答,而且每次的網課,她都準時出現在螢幕上。」

除此之外,溫暖貼心的李芳(化名)、勇敢回答的洪喜(化名)都是最佳努力者,未克出席的呂書(化名)的成績最好……王校長希望藉由此次的相見歡,學生姜瑞(化名)能夠有更多的學習動力,不再害怕。

初中一的學生雖然不多,黃康琦老師依然一一回饋。她說,許多學生的居家網絡不佳,但依然看見她們努力跟上學習,表現令人滿意,例如班上的開心果林忠信(化名),如今學會簡單的英文造句,是很大的進步;未能出席的文森(化名)在課堂上不曾缺席,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

◎培養自律的習慣

仔細聆聽老師對學生的回饋,慈濟馬六甲分會慈善幹事戴金龍(濟澤)感恩大家踴躍出席這天的溫馨相聚,尤其許多住在偏遠地區的家長,能來到慈濟會所真的很不容易,感恩志工們努力促成當天的活動。

認同志工戴金龍所言,王姝郿校長說,促成每星期的線上課輔,需要投入許多時間和心力。這群處於弱勢的孩子,都肯努力學習,只是礙於英文是第三種語言,讓他們學習有點吃力。為此,王校長諄諄叮嚀:「我們會盡可能去教導孩子,希望爸爸媽媽也可以協助老師,提醒孩子自律,準時上課,帶動他們學習。」

志工王鈺清(明鄉)透露,課輔的每一堂課,老師們除了教導學生課業,同時也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時時刻刻傳達「感恩、尊重、愛」之外,也培養自律、守時的好習慣。

除了謝師恩,志工也帶動報親恩環節,王姝郿校長的兩位孩子特別敬茶給她和家人王鈺清,讓兩人驚喜不已。現場孩子們也把水果蔬菜製成的鮮花送給家長,一束束綠色鮮花是由一位大愛媽媽結緣。在主持人帶動下,親子溫馨擁抱,只見孩子含淚,家長百感交集,感覺過去日子的辛苦付出,換回此刻孩子的懂事,就是最大回報。

活動最後,志工也帶動孩子們投零錢行善,回報眾生成就的恩德;此一善舉,共累積馬幣一千七百多令吉(約新臺幣一萬一千多元),一起送愛到烏克蘭。

圖左 :創意的水果蔬菜花束,好看又健康,是感念親恩的好禮。[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慈濟志工邀請課輔親師生,藉由小小浴佛儀式,感念佛恩,加深認識慈濟。[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維克多(化名,右)把做好的餅乾送給黃康琦老師,感念師恩。[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孩子獻上祝福報父母恩,讓媽媽黃美春(化名.右)百感交集,認為過去的辛勞付出都值得。[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害羞的郭金美(化名)製作感恩卡,並勇敢唱出對老師的愛。[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黃康琦老師及妹妹黃康嘉敬茶給母親王姝郿,令她驚喜不已。[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線上課輔師生與志工首次見面,於活動後歡喜合影。[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實體課輔師生帶著親自製作的手工歡喜合影。[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