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深入經藏演繹 學習與病痛共處

深入經藏演繹 學習與病痛共處

E-mail 列印
人人雙手、千手瞬間形成一尊尊千手觀音,入經藏者透過肢體詮釋經典,伴隨著一聲聲的唱誦……一舉手、一投足,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卻是眾多心血的注入,每個人有著各自的故事。

2022年全球慈濟啟動《靜思法髓 妙蓮華》經藏演繹,慈濟馬六甲分會於4月啟動入經藏共修與演繹,廣邀志工、社區民眾參與。透過肢體詮釋經典,讓入經藏者能將經典深刻印心,也能與觀眾引起共鳴。

其中來自馬六甲郊區野新的一群入經藏慈濟志工和會眾,身體病痛卻一臉笑容地談起入經藏的歡喜,是什麼力量讓她們克服「痛」,一次次出現在共修與演練中?

◎痛不欲生 轉念把握因緣

志工羅婉棱(明玓)報名參與,同時接送野新一帶無交通的志工一同出席,每星期一車五人前來馬六甲靜思堂入經藏。然而今年(2022年)她的身體狀況百出,接連4月參與朝山,5月出席浴佛,現場出現暈眩、嘔吐、呼吸不順暢等狀況。

4月演練至今,當與大家一起坐著反覆唱誦與演練動作,有時她卻突然直冒冷汗,手、腳、背部、頭部極度不適,整個人非常虛弱。她說:「有好多次我覺得自己要走了。一點力氣都沒有,想要站起來都不能。今年起,這種『痛』不時就會來,更不知『痛』會來多久,去看醫生,檢查再檢查,也找不出原因。」

由於這種痛不知從何來,也不知幾時會發作。家人的擔憂及身體的狀況,曾讓羅婉棱萌生退意,但是她最掛念的不是己身,而是其他搭乘她的車同來的入經藏者,將面臨交通問題。曾經失望擔憂,但上天似乎聽到她的心聲,企劃團隊正好為一些因家業、事業、身體狀況不允許者,增設「唱經組」,她馬上轉至唱經組。

其中共車的陳瑞群很想要參與,張鳳賢和許美蘭初次入經藏很歡喜,大家的期待讓她更加堅定信念,不能讓大家失望。現在的她不逃避也沒有怨言,把病痛當成提醒人生的無常,也把痛看成是自己的業障現前。

轉念並付諸行動,為了順利演練,5月起她前來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尋求中醫針灸治療,調養身體。即使針灸過程發生暈針不適,疼痛難耐,她仍堅持每星期前來針灸。

「之前在經藏演繹時,有時會突然喘不過氣來,來針灸雖然當下很痛、很痛,幾次後感受到身體比較順暢。無法預知病痛的來臨,但是我可以做的就做,把握每一次入經藏的機會。」

她與同車入經藏志工張鳳賢和陳瑞群分享,自此每個星期三羅婉棱開車接送大家前來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針灸,星期五再接送大家來靜思堂入經藏。一輛車,一趟路,共同圓滿大家入經藏的心願。

◎為入經藏 克服針的恐懼

「我很怕針灸!我是連打針都怕痛的人。」

另一位同行針灸的張鳳賢,坦言內心的恐懼,當醫生為她針灸時,她連看針的勇氣都沒有,針扎下去痛得臉部扭曲,她卻依然堅持從5月底,每星期搭乘羅婉棱的車一同前來針灸治療。

2021年因為背部生骨刺而動手術,手術後留下後遺症,導致張鳳賢無法久站和久坐,腳也長期處於麻痺無知覺狀態。她了解入經藏,需要長時間透過肢體傳法,為了能順利入經藏,她提起勇氣克服層層恐懼來針灸調養。

「我錯過《法譬如水》經藏演繹,這次不能再錯過了!我身在緬甸佛教國家,但為了生計年幼就出門工作,根本沒有機會接觸佛法。」

緬甸華僑的她,因回鄉而錯失2015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之因緣,這次4月啟動《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正好她已訂機票回鄉,這次她不願再錯過,4月練習兩次便回鄉,5月中旬回來馬上投入經藏共修與演繹。初期跟不上團隊進度,她趁著做家務時反覆聽、反覆唱誦,熟練曲目輔助她熟記動作。

她直言,動了手,忘記腳的動作,真的很難!入經藏需要非常專心,才能投入其中。每天忙碌於接送孩子,打理家務,很難有片刻寧靜。來靜思堂與大家一起入經藏,忙碌的生活找到內心真正的平靜,尤其當〈開經偈〉一播放,心裡很祥和寧靜。

她將入經藏的喜悅與朋友許美蘭分享,沒想到罹患大腸癌,隨身攜帶造口袋的她,以前一再婉拒邀約,如今卻願意踏出家門一起參與,連就讀中學二年級孫女也跟隨她共同入經藏,令張鳳賢開心不已。

自此每個星期五,張鳳賢接送祖孫兩人前往羅婉棱家,再由羅婉棱接力,載送大家一起前來馬六甲靜思堂,出席經藏共修與演繹。因張鳳賢不熟悉馬六甲路況,不敢駕車前來,她感恩羅婉棱的接送,不管是入經藏或是來針灸,一輛車載著共同入經藏的心願。羅婉棱則佩服張鳳賢每次練習完,接力送大家回家,抵達自家已是晚上十二點了。

6月6日四個多小時的特別集訓,張鳳賢身體無法負荷,背部傳來陣陣疼痛。她說:「痛來襲時,真是苦不堪言。那種痛,真的無法形容,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徹夜難眠。身體很痛、很痛,但我還是要把握因緣,趕緊入經藏……」

為了不耽誤團隊演繹,她選擇換到「唱經組」,以唱誦和簡易的肢體動作一起傳法。「每次練習前,志工導讀分享經文,以及每一首偈頌文裡的字字句句,真的很受用,開解煩惱,怎樣都不能放棄入經藏! 」 

◎佛法撫慰 安定身心靈

坐在唱經組裡,許美蘭大聲唱誦與比劃動作,腹部突起格外顯眼,走路時而托住腹部,顯得有點笨重。

2018年許美蘭罹患大腸癌,自此需要與造口袋共生,近年又發生小腸脫落,腹部前面突出一大包是造口袋,與小腸疝氣所致。今年(2022年)又檢查出肺部有癌細胞需要做進一步治療,全身都是病,加上夫妻、親子關係等問題,讓她多年來無法安心入睡,苦不堪言。

因身體病痛長期待在家的許美蘭,某天在醫院巧遇張鳳賢,並邀約她入經藏,懵懂的她不清楚入經藏是什麼,但感受到張鳳賢的喜悅。不願意再面對家中的四面牆,不畏懼旁人眼光,許美蘭決定踏出家門參與。

沒想到初次透過入經藏認識佛法後,換來日日好眠。此外,每個星期五晚上參與共修與演繹,回到家都已十一點多了,卻仍精神奕奕,與之前七點便上床休息的身心狀態大不同。現在,她每個星期期待著能出席經藏演繹。

她分享:「4月入經藏至今,我天天晚上開著入經藏的曲目〈爐香讚〉、〈開經偈〉、〈靈鷲山上〉、〈佛在靈山〉等反覆播放,不知不覺入睡,一睜開眼有時都已是凌晨三、四點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說《法華經》,二千五百年後我有機會入經藏,如同身處在靈山法會那般寧靜、莊嚴,讓我的心很平靜。或許心安定下來,生活不再驚惶,身心皆安穩。」

許美蘭感恩張鳳賢的邀約與載送,讓她病痛的人生有了轉機。她叮嚀孫女:「佛法教導我們好的,你來入經藏是來看、來學習。如果我入院治療肺癌,你一個人要堅持跟著鳳賢師姑(稱呼慈濟年長志工)來入經藏。等我治療好,會回來再與大家一起入經藏。」

此外,許美蘭也開始隨著張鳳賢前往環保站做環保。她體悟到佛法就是生活的方法,用心演繹,也要將佛法所教導實踐於外。張鳳賢欣慰地表示,邀約多年做環保,終於行動了!

◎聞法傳法 一人牽一手 

這一切看在陳瑞群(慈群)的眼裡,有著無限的感恩說:「就是要一人牽一手,廣邀大家一起來入經藏。感恩志工載送,大家相互成就。」

陳瑞群沒有交通,這一路做慈濟都是靠他人接送,只要有人願意載,一通電話哪裡都去付出,什麼事都積極做。「想想真的很幸福!有些人要出門,因家庭、健康、交通等因素受阻,我很珍惜與把握每一次可以付出的因緣。」

她更笑言,自己七十二歲處於人生夕陽之際,還有參與經藏演繹的機會,不把握待何時?即使體力與腳力有限,手痛無法舉高,一些肢體動作受限,她不懼怕,積極報名。「做任何事不用怕,愈怕愈退縮,只會畫地自限,一心做好事,一定有人協助圓滿,這是我投入慈濟二十年的心得。」

社區志工安排每星期載送演練,讓她無後顧之憂,又因手痛無法舉高也無法向後伸展,手語動作無法與團隊整齊劃一,煩惱之時羅婉棱出現,每星期接送她一同前來針灸治療。她感恩地說:「之前我連上車扣安全帶都無法做到,因為手很痛,無法伸到後面。幾次針灸後,筋絡鬆弛許多,動作逐漸跟上團隊,感恩大家成就!」

此外,她長期以來養成每日聽聞上人講經說法的《靜思晨語》,以及去年(2021年)6月開始從不缺席社區舉辦的《靜思妙蓮華》線上品書會。透過這次經藏演繹,反覆跟著肢體背誦唱誦,自然而然唱出體悟與精髓,尤其唱誦〈靈鷲山上〉,一幕幕上人當初「為佛教,為眾生」辛苦創辦慈濟的點滴浮現腦海。

往事也一一浮現心頭,年輕時陳瑞群為家庭、為孩子付出,破碎的原生家庭與婚姻中種種的不滿,讓她內心非常苦悶,脾氣非常暴躁。幸好五十多歲遇上慈濟,學會放下,人生後半段活得亮麗自在。她深深感受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這句話的道理。

「感恩上人讓我接觸到佛法,又可以實踐在人群、在生活中,真的很幸福!《無量易經》與《法華經》是慈濟的精神與精髓,此次入經藏更具代表性。我還可以走,還可以動,一點痛不算什麼,我要透過肢體聞法、傳法。」

上人曾開示:「是演繹,不是演戲!用肢體傳永恆要傳的法。」

羅婉棱、張鳳賢、許美蘭與陳瑞群,透過肢體演繹經典,身與手共一念心,一舉手、一投足,身口意都在妙法中,入經藏的歡喜取代了病體的折磨。

圖左 :志工羅婉棱(右)不退轉,轉至唱經組,把病痛當成提醒人生的無常,也把痛看成是自己的業障現前。[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為了入經藏順利,羅婉棱尋求中醫針灸治療。過程發生疼痛難耐,她仍堅持每星期前來針灸。[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志工張鳳賢不願再錯過入經藏因緣,克服針灸的恐懼前來慈濟義診中心尋求治療。[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志工張鳳賢從演繹組轉至唱經組,雖然身體受限,但是想要入經藏的心不變。[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許美蘭患有大腸癌、肺癌與小腸疝氣,隨身帶著造口袋,入經藏讓她病痛的人生有了轉機。[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志工陳瑞群長期手痛無法舉高,為了參與演繹以身傳法,每星期針灸治療,目前情況已改善。[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馬六甲郊區野新的入經藏志工和會眾,克服路程、交通、身體病痛、家業等,歡喜齊來入經藏。[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