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修繕老舊的浮腳屋 安身也安心

修繕老舊的浮腳屋 安身也安心

E-mail 列印
「大家要保持距離,行走時距離遠一些,小心掉下去。」每當慈濟人來到照顧戶黃明政(化名)的水上屋做居家關懷時,踏上這條有點搖晃又不牢固的木橋,黃明政和家人都會殷殷提醒志工要注意,務必要分開行走,以免同時踩 到損壞的木板,一不小心會塌陷掉落下去。

◎結構漸漸損壞 年久失修

靠海為生的慈濟照顧戶黃明政,居住在甘榜雙溪巴板(Kampung Sungai Papan)沿海一帶已有四十年,由於所居的老舊浮腳板屋年久失修,加上海水的侵蝕,屋子走廊和木橋的結構漸漸損壞,岌岌可危。

其妻妮娜(化名)說:「這些木板已經破損不堪,因為我們的屋子也很舊,之前孩子們多次不小心踩空掉下去而受傷。」

四十三歲的黃明政和妮娜育有六名孩子,多數孩子尚在求學。患有胃疾的他,有時發作,不能出海捕魚,因此收入不穩定,生活清貧。黃明政表示,有時存了一點錢,卻因孩子們生病,看醫生用盡,想要修建破舊浮腳板屋的心願遙遙無期。

慈濟志工楊玉玲(慈侖)得知黃明政的經濟窘境,與團隊會議共識,決定資助他修繕屋子的材料費,讓他們自己出力修建穩固的家。

◎勘察浮腳木屋 資助建材

2022年4月17日,楊玉玲邀了烏魯地南頗有建築專業經驗的志工陳文祺,一同來到海人原住民村落黃明政的住所,勘察浮腳木板屋。當天細雨紛飛,志工們小心翼翼地踏上木橋進入屋子勘察,發現木屋已陳舊不堪,尤其走廊和木橋底下多處有缺陷,樓板的橫木和木樁有的也已斷裂,必須盡快修繕,以免生命安全受威脅。

對建海上屋有些經驗的黃明政也明白,要使用的建築材料不少,而且價格不便宜,他表示:「我可以到沿岸的樹林裡砍伐一些紅木,來做浮腳屋的木樁地基,自己也可以嘗試動手做。」

爾後,志工們也到哥打丁宜多家建築材料廠家,詢問適合用在海岸上的建材,並索取報價表做評估。最後,決定採購材質硬、強度高的甘巴豆木(Kempas)木板和木材,來建造樓板結構,也訂購一些鋅片,讓他更換屋頂。
 
以海為生計的黃明政表示,如果海流大潮時期,他必須出海捕魚,賺點錢維持生活開銷,只有在海水落潮時沒有什麼魚獲,他才與妻子到附近的樹林裡砍伐木材,然後使用舢板船把紅木運送回來。接著,才自行拆除破損的地板木材,先做好地基打木樁的工程。

「因為屋子是靠近海岸邊,每天海水有潮起潮落的時段,所以要在退潮的時候,才有辦法召集志工一起來幫忙修建浮腳木屋。」志工徐佛賜(濟璿)在這次建造過程中,遠從哥打丁宜前來甘榜雙溪巴板不下十次,與黃明政互動溝通,並了解他的修繕準備進度和海潮的時間,方便號召志工們一起合力來修建。

◎號召志工協助 齊心修繕

黃明政建好浮腳屋走廊的木樁架構後,5月29日下午,徐佛賜帶領十二位哥打丁宜與烏魯地南的志工攜帶工具,驅車一小時前來援助修建屋子。艷陽下志工們揮灑汗水,有的志工搬木材,有的人鋸木板,有的則負責釘裝,大家齊心協力,與黃明政及其家人一同修繕。

由於甘巴豆木板材質堅硬,大家在釘板的過程中並不順遂,鐵釘釘到一半容易彎曲,大夥捉不到竅門,覺得有些難度。從事家私技工的志工余孫漒(本瑅),把握因緣來勤耕福田,他教導大家拿取鐵釘沾一點油後,就可以輕易地釘下去了。

余孫漒手腳俐落地拿起鐵鎚,用力地釘著一片片的木板,儘管汗流浹背也不稍片刻休息,臉上充滿法喜。他說:「看到照顧戶這樣破舊的居家,能夠幫他改善環境,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烏魯地南志工劉祥富是名冷氣技工,也跟著修繕團隊一同來付出獻力,協助抬材料鋸板等工作。看到海人原住民克難的生活環境,破舊不堪的木屋,他認為能夠為他們盡一點心力,修繕成為穩固的浮腳屋,是自己應盡的本分事,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

基於處於偏鄉的雙溪巴板村落缺乏機械資源,多數是用人力來進行地基打樁,志工覺得很有趣,也一同站在橫木上用力踩踏,樂在其中。大約三個小時的勞力付出,人人濕透了衣裳,身子雖疲累,但心中卻法喜。黃

明政無限感恩志工們來幫忙,完成屋子走廊的工程,減輕他的工作量。接下來,他要等沒有出海捉魚時,才和家人逐步地修建十八公尺長的破損木橋。

◎搭起愛的橋樑 安身安心

徐佛賜獲知黃明政修建木橋的工程將接近尾聲,6月12日下午,志工們上完培訓精進課之後,一起前去協助援建木橋的走道欄杆,合力搭起愛的橋樑,圓滿這次的修繕工程。

「我們援助的『慈濟橋』已經竣工了,祝福吉祥,出入平安!」志工們異口同聲地獻上真誠的祝福。剪彩儀式後,二十多位志工與案家成員懷著歡喜心,一起踏上穩固且寬闊的木橋上,步行來到木屋前,彼此祝福。

當志工拿出竹筒撲滿向他們募心募愛時,大家即刻進屋內取出銅板或撲滿表心意,學習手心向下,幫助有需要的人。

「謝謝慈濟!」黃明政由衷地感激慈濟和志工的資助援建,解除了他的煩惱,孩子們也能穩健地行走在木橋上,安全回家了。妮娜也非常感恩慈濟提供建材造橋,減輕他們的負擔,也不用擔心孩子掉落下去了。

經過一個多月不辭勞苦地往來,慈濟志工與黃明政不斷地協商溝通,再匯聚眾人的愛,集合大家的力量,改善他的居家環境,讓他們安身也安心了。

圖左 :原本搖晃的木橋,修建後非常穩固,志工與照顧戶成員二十多人可以安穩地站在橋上合影。[攝影者:王觀鳳]
圖右 :照顧戶黃明政的木屋樓板損毀不堪,多名孩子曾不小心掉落下去因而受傷。[攝影者:徐佛賜]

圖左 :慈濟志工採購材質硬、強度高的甘巴豆木(Kempas)材料,讓黃明政自己出力修繕靠海的屋子。[攝影者:徐佛賜]
圖右 :慈濟志工與照顧戶黃明政合力修建木屋。[攝影者:徐佛賜]

圖左 :從事家私技工的志工余孫漒手腳俐落地拿起鐵鎚,用力地釘著一片片的木板。[攝影者:徐佛賜]
圖右 :擁有建築專業經驗的志工陳文祺,正在勘察浮腳木屋的結構。[攝影者:徐佛賜]

圖左 :黃明政使用舢板船運送紅木回來建造木屋的木樁地基。【照片:慈濟哥打丁宜聯絡處提供】[攝影者:徐佛賜]
圖右 :志工劉祥富認為能夠為照顧戶修繕屋子,是應盡的本分事,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攝影者:徐佛賜]
圖左 :基於處於偏鄉的雙溪巴板村落缺乏機械資源,多數是用人力來進行地基打樁,志工也參與其中。[攝影者:徐佛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