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南馬據點集訓 驗收法華演繹成果

南馬據點集訓 驗收法華演繹成果

E-mail 列印
去年(2021年)5月,慈濟五十五周年慶,臺灣慈濟人在花蓮靜思堂演繹《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隔年3月在臺灣本會邀約號召下,全球慈濟人與民眾大德將在同一時間,與臺灣一起共同進入靈山法會,體會法華妙義。

◎再不把握 待何時?

「這是何等殊勝的因緣!」馬六甲暨南馬據點慈濟志工紛紛表示有感。這是繼2015年馬來西亞《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後,相隔七年的大型經藏演繹,大家都珍惜把握因緣,也義不容辭。

人人相招身邊的朋友、生意人、家庭主婦、佛友、教職人員、助學金學生、照顧戶……來參與,也有肢體不靈活的志工,先進行中醫治療後再參與演練;第三次參加經藏演繹的七十多歲志工黃金英(慮朴)表示:「活到這把年紀,此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入經藏,再不把握待何時?」

「我每次入經藏都會感動到流眼淚,今天唱誦演繹到〈靈鷲山上〉時,我一樣非常感動。我膝蓋不好,腰也不好,但是我戴著護膝護腰堅持參與,想要與大家一起入經藏。」她認真積極的樣子令人動容。

◎南馬據點 共襄盛舉

早在2015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中,擔任種子老師的慈濟馬六甲分會志工團隊,如張秀梅(慈衣)、羅雪花(慈琋)和陳采雁(懿晴),今擔任起協調與組長、副組長的角色,分工與本會互動協調、曲目教學及經文導讀等崗位。三人皆慶幸身後還有一組演繹團隊,由資深志工及新人組成,分別承擔種子老師、共修會流程規劃、調整場地、到各據點關心進度等等。

自從接收到臺灣教學影片後,慈濟馬六甲分會從2022年4月1日,展開每星期一次的演練。演繹曲目從〈開經偈〉開始,繼而〈靈鷲山上〉和〈佛在靈山〉,目前已進入《無量義經》之〈德行品〉。除此之外,還有一群想要加入,但軀體卻逐漸不聽使喚的志工,特地為他們開了「唱誦班」,讓她們坐著也能入經藏。

除了馬六甲,慈濟南馬各據點志工對這次演繹均嚴陣以待。他們每星期一至二次不等,展開密集演練。在這期間,不只有手語的演練,團隊還花心思去理解及重複講解曲目涵義、進行讀書會法理分享、結合志工生活化的經驗作印證,以便加深參與者共鳴。與此同時不忘呼籲參與者茹素,以清淨的身口意投入經藏。

◎我很自豪 做對選擇

兩個月密集演練後,終於來到驗收時刻。2022年 6月6日,五百二十位志工與民眾穿上整齊的演繹服,依照據點分兩梯次,集合在馬六甲靜思堂,展開集訓及驗收,包括對演繹曲目的熟練、調整手勢動作等等。

在場諸位雖然各自帶回同樣的教學影片練習,似乎也能做到整齊劃一,但當回到慈濟馬六甲分會,整體一起演練時,手勢高低落差馬上顯現,必須相互再調整,才能做到很好的結合,而此時也是大共修時刻,因為調整者必須耐心重複指導,被調整者必須謙卑接受意見。

來自麻坡的志工涂毓珍(慮菁)為此有感而發:「我覺得這入經藏,和我們行菩薩道是一樣的,為什麼我們自己做得到,還要和大家一起不斷地練習?因為我們是團隊,當出現磨合時,需要反省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每一梯次經過半天調整,道氣開始湧現。當大眾一致跪拜禮佛,或整齊劃一的手指,緩緩朝指同一方向時,虔誠攝心的氛圍,不只站在臺上的教學團隊起雞皮疙瘩,深入其中的參與者也禁不住掉下眼淚。

來自烏魯地南的姚哲鴻,平時對能夠讓心靜下來的事情特別感興趣,聆聽身邊志工分享曲目涵義後,毅然答應參加經藏演繹,還邀請了太太和兩位朋友一起參加,一心想要為世界做些事情,增加多一點正能量。

「起初,我覺得單憑我們小小的力量,並不能起太大的作用,可是當加入慈濟,我就可以感受到眾人的力量。大家不分你我互相鼓勵,而眼前當下所引發的力量,是非常令人震撼及具有影響力的。未來,還在同一時間,全世界一起連線演繹,力量更巨大。我太自豪了,覺得自己做了一些很正確的事情,我感覺今生無憾。」

◎曲目涵義 回歸初心

三首曲目,各有其涵義,像〈開經偈〉曲目的最終,是由多位志工集體展現一尊尊千手觀音菩薩像,象徵志工學習觀世音菩薩精神,千處祈求千處現,伸手救濟苦難眾生。

〈靈鷲山上〉講述的是「佛心師志」,佛弟子頂禮感念佛陀恩德,繼而發心承師願,行入菩薩道自度度人,師徒相約在靈鷲山上。

〈佛在靈山〉講述在學佛路上有精進、也會有懈怠時刻;就像人生路上的起起落落,遇有困難時,試著自我反省,找方法克服,超越逆境之後,終能回歸初心繼續前進。

曾經有年輕志工透露,倘若不是藉此演繹機會,她們也許不會接觸《法華經》,而且經過團隊一再解說、分享及導讀後,才恍然大悟,佛法並非艱深難懂,而是日常生活都可用的道理。

也有年長志工,對承接師志一幕感到不捨、哽咽掉淚。而來自淡邊的種子志工謝銹珍在〈佛在靈山〉演繹中體悟,「三進三出」的舉動如同在做慈濟事,有時會偏離方向,慢慢往外求,境界來了會起退轉心。唯有堅定證嚴上人帶領弟子行菩薩道的方向求法,找到自己初發心,回到原點才能不退轉。

雖然這次演繹動作慢且少,但是必須細心體會經文的意涵和意境,才能透過手語和肢體語言詮釋。從中她先有了收穫:「佛法其實生活化,經文和生活真的很貼切!」

為此,協調志工羅雪花有感說:「這一次,我們不是為了趕進度而演練,而是期待人人理解佛法經文,希望每個人都會很歡喜,把心靜下來,一起深入經藏,學習法華精神,再落實於生活中。」

◎人數少少 克服萬難

淡邊三十六位志工每星期,在當地慈濟會所參與經藏演繹,今天初次與其他據點志工一起結合,帶動和教導手語演繹的負責人李秀蘭(慈永),心裡有著滿滿的感動。

李秀蘭回憶在2015年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中,淡邊志工們由於因緣不具足,多數人對於只能在法海區唱誦而有些遺憾。今年當獲悉有《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就算人數有限,他們一樣爭取演繹。

雖然長者居多,且識字不多,因為要在入經藏前先帶動讀書會,她唯有透過住家練習方式,以少數人聚集在某一志工家,帶動入法,每星期種子志工再安排兩天聚集練習,讓忙碌者可以擇一天參與,想要加強練習者,兩天皆可參與。

還有一位志工姚美蓉(慮立)罹患淋巴瘤,今年(2022年)4月開刀,在家休養期間,李秀蘭等人帶動志工前往她家辦讀書會和演練,讓她也有機會入經藏。

為此,姚美蓉感恩地說:「2015年我無法入經藏,六十多歲了還有入經藏機會就要把握。記憶力衰退而且又不識字,所以只要有空,在家我就打開手機透過影片反覆練習,不放棄。透過讀書會,我慢慢學會幾個字了呢!」

化解重重困難,李秀蘭還看見一些長者因體力或是身體狀況無法入經藏,他們還是在一旁唱誦經文,李秀蘭感恩團隊把握難得因緣,眾人力量點點滴滴匯聚起來了。尤其今天集訓,再看見一股大力量,在在都是令她非常感動及攝心的畫面!

◎自製講義 深入淺出 

慈濟芙蓉聯絡處志工少,且以長者居多,承擔種子老師的黃淑娟(慈務)當接獲經藏演繹的消息,也曾擔心邀人之困難,所幸在大家齊心協力下達成目標。當天共有三十八位入經藏菩薩前來參與集訓。

當看到馬六甲、芙蓉和淡邊首次結合同臺演繹,另一種子老師黃永偉(濟瑞)感覺比平常排練時更具道氣,猶如《無量義經》中的「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年長者在學習動作方面,較年輕人緩慢和不協調,是種子老師們的一大挑戰,黃淑娟和黃永偉先用心消化資料,並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設想,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帶動,結合一些意境說明和技巧小竅門,讓大家更易於掌握。

「我們也自製講義給入經藏菩薩,包括歌詞、步伐、手勢動作的說明等,讓大家一目了然,更容易吸收。」黃淑娟表示,大夥兒有信心、毅力、勇氣,就能成就好因緣!

黃永偉也在帶動演練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因每個人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有落差,所以必須善用智慧來引導,並化解困難;也因此印證了「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他分享,入經藏是疫情後再度凝聚志工們的大型活動,大家的心得以共聚,也有了共同的新話題,一起練習、互相切磋、彼此勉勵,找回熱忱與初心。「近年來疫情、天災、戰爭不斷,希望藉著經藏演繹,凝聚善的力量,上達諸佛聽,也讓上人安心。」

◎善心匯聚 動人故事

無論是日日投下五毛錢也好,或者是藉經藏演繹凝聚善念、安穩靜心也好,打從開始創立慈濟功德會,證嚴上人便立下「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的志言,期待把散落在四處,為善不欲人知的善心匯聚起來,組成助人的大力量。

這股力量歷經半世紀,將在未來,於全球各地同一時間,由故事的主角來演繹他們履行過的慈濟事,而在排練期間宛如結夏安居,仔細聆聽,處處皆是動人的故事。

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綉甄(慈瑞)在集訓及驗收活動末了,勸勉在場參與者,今生今世有幸獲得人身、得聞佛法和遇見明師,是何等有福之人。如今能在上人教導之下,行走在菩薩道上,更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之事,更要把握當下的感動,化為行動,繼續精進!

圖左 :眾人一心,組成助人大力量,南馬據點集訓及驗收,攝心的氛圍讓參與者更具信心。[攝影者:錢福權]
圖右 :2022年4月1日開始,慈濟馬六甲分會展開每星期一次《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圖為慈悅師姊透過影片講解全球入經藏的意義。[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經過半天調整,道氣慢慢湧現,人人動作整齊劃一,用行動展示虔誠,令旁觀者也感到動容。[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來自烏魯地南的姚哲鴻,在了解經藏演繹意義後,還邀請了太太和兩位朋友一起參加。[攝影者:錢福權]

圖左 :來自淡邊的種子志工謝銹珍(蹲者.前右)認為,這次演繹動作雖慢且少,但只要細心體會經文的意涵和意境,就會有所收穫,而且「佛法其實很生活化,經文和生活真的很貼切!」(攝影:馮靖評)[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今天初次與其他據點志工一起結合,慈濟淡邊負責人李秀蘭(左)和姚美蓉(右)心裡有著滿滿的感動。[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芙蓉慈濟志工當天共有三十八位入經藏菩薩前來參與集训。陪伴的種子老師黃淑娟(站者左一)和黃永偉(站者左二)深信大夥兒有信心、毅力、勇氣,就能成就好因緣![攝影者:李興倫]
圖右 :團隊整合過程中,麻坡志工涂毓珍深有啟發,認為只有團隊一致,才能展現最攝心的風範。[攝影者:錢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