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承擔起照顧雙親責任 志工給予依靠

承擔起照顧雙親責任 志工給予依靠

E-mail 列印
「誰負責照顧中風的父親?」護理師胡秀英問,安琪拉(化名)在一旁說:「是我!」

「誰陪伴母親去洗腎?」對方再問,一樣的答案:「是我!」

「他們如果要上洗手間,誰幫助他們移動?」對方三問,志工說:「是 安琪拉!」

◎父母生病了 女孩勇承擔

2022年6月24日,慈濟志工邀約人醫會成員胡秀英,上門關懷家在馬日丹那(Masjid Tanah)的卡迪加(化名),提供諮詢有關照料父母的技巧。

胡秀英是退休護理師,也住在馬日丹那,甫到案家即表明身份,是漁夫某某的孩子。卡迪加 「哈!」的一聲,好不容易地說出胡秀英父親的暱稱,在旁的志工既驚訝又高興,二度中風後的他,居然可以說話了!

胡秀英初以為案家只有一個病人,乍知父母都生病了,看著安琪拉同時照料兩老,動作熟練,她不禁豎起拇指讚賞,過去在醫院看見許多個案,孩子得悉父母需要長期照料,百般推卸照顧責任。「像安琪拉這樣認真、有擔當、願意學習的女孩真的不多了。她做得很好,我願意盡我所能幫他們!」

◎擴建未完成 父親中風了

2016年某天,二十多歲的安琪拉修完烹飪的文憑課程(diploma),回到彭佳蘭巴拉(Pengkalan Balak)靠海的家,發現家裡擴建工程還未完成,親愛的父親卻中風了。

「爸爸的技工很好,一心一意將屋子蓋好,有錢就一點一點增建,希望給孩子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家。但自中風以後,工程一再荒廢。」當時安琪拉原本計劃留在首都發展,可是眼見父親倒下,需要有人照顧。

但大哥因嗜毒在服刑、三弟初出社會工作需要打拼,小弟寄宿宗教學校唸書,家裡只剩母親一人,為了報答養父母,自出世三天後抱來扶養的恩德,她毅然收拾行囊回鄉,代母親當家。

安琪拉從不喊苦,也不認為是負擔,只視作兒女應盡的責任。從花花世界回歸簡樸,她的世界只剩手機、家人及飼養的羊兒相伴。這番選擇,看在父母眼裡充滿不捨,但她卻以爽朗的嗓音笑著回應,「自己是最適合的人選」。

她笑說,弟弟只會做簡單家務,料理三餐方面最拿手的是煮飯,再從外買菜餚,或打包附近回教堂辦活動的剩食。

「現在三弟負責維持家庭的主要收入、陪伴父母到醫院去,我和么弟在家輪流照顧父母,晚上幫父母按摩,如果我太累睡著,弟弟會來幫忙。父母有任何異動,我會和兄弟互通;他們是我的支柱,幸好有他們一起分擔。」安琪拉說。

◎不足洗腎費 求人太辛苦 

安琪拉的家附近圍繞著松樹、椰樹等高聳大樹。父親原本飼養一隻猿猴,協助採椰工作;母親瑪娜(化名)則製作拿手糕點,賺取微薄收入幫補家用,一家人過著「有錢就去買菜,下雨沒收入就在家吃罐頭食品」的日子,生活簡單卻知足。而安琪拉在吉隆坡讀書三年的零用錢,也是老人家一點一點省下,匯寄給她。

自從父親中風、無法再工作,猿猴被放生到森林去;安琪拉和母親合力推銷馬來傳統糕點。母親做糕點的手藝小有名氣,鄰里辦大小活動都愛向母親訂購,一片糕點賺得馬幣三毛錢(約合新臺幣二元)。

雖是薄利多銷,但這對從小在母親身邊打轉的安琪拉來說,更享受的是與人分享手藝的歡喜;母女倆還試過徹夜不眠,完成一千個香蘭椰絲粿(Kuih kochi),趕在隔天送去給辦婚宴的朋友呢!

只是這種母女相依的日子並不持久,兩年後,五十四歲的母親瑪娜患上腎衰竭。除了弟弟微薄薪資,他們得到福利局提供援助金、回教局的食物津貼,及社險支援母親百分之八十五的洗腎費。一家人省吃儉用,依然繳不起不足的三十五令吉(約合新臺幣兩百三十七元)洗腎費,成了壓垮家庭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籌措費用,她賣了一些心愛羊兒應急,再向親友、社團、政黨求援。其中難免也招來不少白眼及閉門羹……這段求助的過程實在太煎熬,安琪拉每想起都會哽咽。在父母面前盡量保持輕鬆,倘若她哭,兩老也會隨之傷心。

◎捎來好消息 慈濟補不足

2019年,偶然得知慈濟團體有幫助洗腎病患,她鼓起勇氣到慈濟馬六甲分會求援。她感到意外的是,沒幾天志工黃秀萍(慈凱)就和夫婿戴金龍(濟澤)及一位志工上門拜訪了。

志工很快就帶來補助洗腎費的好消息,也注意到中風父親躺著的床架有點歪斜了,為了避免對患者釀成二度傷害,志工送來醫用病床。

「其實慈濟幫忙媽媽的洗腎費用,已經是解決我們很大的難題了。沒想到慈濟志工還額外關注我們的需要。」這分默默關心,讓安琪拉感激不已。

◎情況有進展 突傳來惡訊
 
有人關心,就有力量。每次上門探訪,志工皆感受到父親卡迪加想要康復的強烈意願。看著他從半身不遂到坐起來、拿著拐杖慢慢走,甚至用機器刨椰絲,將椰絲炒得香噴噴的,還騎著電單車外出,計劃繼續建屋工程……一切看似愈來愈好,身體愈來愈靈活,卻再傳來令人嘆息的消息。

2022年初,黃秀萍先後得知瑪娜確診新冠病毒,及卡迪加二度中風的消息。康復後的瑪娜擁有三高的病史,糖尿病導致腳有傷口無法癒合,醫生告知必須截肢保命。截肢出院後再面臨細菌感染、二度入院。多個月進進出出,從腳趾、小腿截肢至大腿,一直撫摸著腳的瑪娜鬱鬱寡歡,一直感覺到已截除的肢體在疼痛。

除此之外,二度中風的父親,生活變得無法自理、無法說話,只能以臉上表情表達一切。情況雪上加霜,安琪拉從早忙碌到晚,一根蠟燭兩頭燒。

午間時分志工上門探訪,熾熱天氣加上屋內悶熱,家中兩位病人,只有一張醫用病床,父親讓給母親睡,自己坐在躺椅,身邊伴著電視機和一臺小型冷風機。而瑪娜床旁邊一把坐扇、拼了老命在轉動,依然吹不走室內熱氣,志工有感,這環境對有傷口的患者不利。

兩天後,有社團送來第二張醫用病床,黃秀萍則從家裡帶來站立式風扇,及從慈濟申請的氣墊床。這一刻,「呵……」的一聲,瑪娜真正感受到陣陣清涼,心情舒暢,微笑打趣說:「有了氣墊床,臀部少了許多疼痛。」父親在旁,被志工戴金龍逗笑,笑得像孩兒一樣的天真。

見父母開心,安琪拉動容地說:「他們是我的父母,不是負擔。」一句話道盡一切。

她和兄弟們倍感珍惜,來自社會得之不易的溫情。別人給的一碟炒飯,第二天炒一炒弄熱先分餵給父母;朋友合資贈送的飲水機和洗衣機,她擔心弄壞不敢使用。黃秀萍等人一步步教她操作洗衣機,不用再日日手洗衣服。志工也教她儲蓄,但她和母親先把數令吉回捐給慈濟,表示謝意。

年輕人當家,生活也需要有人指引。慈濟志工默默關心,從旁扶持,讓安琪拉可以安心照料父母,情感上有個依靠,有需要可尋得支援。

◎護理師到訪 長者動一動

人醫會胡秀英護理師上門,與卡迪加互動,發現老人家記憶力還不錯,能用簡單話語清楚表達,手腳還有些知覺,發現還有康復的機會,即刻把他擡到椅子上,促進血液循環,再借用一件沙龍布、摺成圈,一邊套在腳上,另一邊讓一隻手抓緊,一邊看電視,一邊拉一拉,動一動。

「你的腳和手都有些腫了,是因為久坐的關係,一定要想辦法動一動。這就像一部車子,如果久沒發動會故障一樣。」她勸老人家說。

安琪拉說:「父親勉强還可以站立,母親卻沒辦法腳踩地。」胡秀英還是鼓勵瑪娜在女兒扶持下,試忍著疼痛,勇敢地「腳踏實地」,持續運動,避免讓肌肉萎縮。

胡秀英明白經歷過傷痛的人,重新學習基本技能相當不易,她鼓勵兩人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她認為只要其中一方能恢復簡單的生活自理功能,就能達到老人家的盼望——減輕女兒的負擔。

安琪拉感謝護理師教導復健,讓她可以學習更多知識,及正確的照護方法。「之前父親用了四年才康復,希望這次有護理師的幫助,我不用等太久。」

在志工心中,安琪拉圓圓的臉龐、甜甜的笑容,是許多苦難堆砌起來的堅強與樂觀。她笑說:「以前的辛苦和現在不一樣,以前父母還有能力工作;現在換我和弟弟撐起一個家,我們都盡己所能,做我們所能做的事。我常常想,雖然我辛苦,有人比我更辛苦,所以遇上問題,直接面對,再想辦法去接受它、處理它,這就是生活。」

照料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學習放慢腳步,耐心跟上長者步伐,她由衷希望雙親平安健康,讓她和兄弟們能相伴更久一些,創造更多美好回憶。

圖左 :安琪拉貼身照料患病父母,絲毫沒有怨言。[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卡迪加(化名)中風以後變得像小孩一樣,尤其是看見志工戴金龍(左)到來,更是愛笑。志工帶來開齋節禮籃,他笑不攏嘴。[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悶熱的環境,對有傷口的患者不好,志工細心送來氣墊床,讓長期躺臥的身體有透氣空間,安琪拉先用抹布抹乾淨,再抱母親上床。[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志工黃秀萍(左一)關心洗腎照顧戶瑪娜(化名)一家,仔細聆聽他們的需要。[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人醫會成員胡秀英教導卡迪加,善用身邊物鍛煉身體。[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安琪拉一家甜甜的笑容,是許多苦難堆砌,轉換成的堅強與樂觀,讓志工從旁也學習良多。[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