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演繹種子認真學 用心就是專業

演繹種子認真學 用心就是專業

E-mail 列印
每一場大型活動,少不了團隊在背後籌劃。慈濟馬六甲分會在2022年4月啟動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策劃團隊共三十三人,其中包括六位大種子,及二十四位小種子(小老師),當中新舊參半;大種子負責曲目教學 ,小種子是背後最大的助力。

人數不多,大小種子除了主修自己負責的曲目,也副修其他曲目;換言之,各人分工領養其他曲目,掌握曲目的動作和意義,在每週演繹共修,自學可以隨時補位。為了提前做準備,他們在每個星期四演練,熟悉下一週的教學曲目,陪伴據點種子演練,以及各項集訓活動。

幾乎每星期五晚上,停車場泊車滿位,佛堂燈光亮起,熟悉的曲目持續演練再演練。這次演繹是項長期活動,從7月杪展延,可能持續至明年,考驗眾人的體力、耐力和毅力。如何將它變成一座座化城,引領眾人持續前進,是一項挑戰。但大夥兒皆不約而同說,慶幸團隊有默契,有事一起商討,有責任一起承擔,互為老師、互相信任,互相成就。

◎不要輕易說NO

年輕的小種子鍾凱萱正職是鋼琴老師,分別在兩間學院教鋼琴,同時準備考英國皇家學院文憑考試,也正在修讀幼教文憑課程,有時候還要到慈濟社教兼任易經班小老師。

2022年4月以來,每星期四、五顯得更加忙碌,有時拎著便當在車上用餐,下車又是精神抖擻的小老師。只有一次,調整不過來,她忍不住告訴母親劉金英(慈謙)說:「我有點累……」劉金英縱然心疼,也只回應一句:「累沒關係,可以修復,睡一覺就好了。」

再怎麼忙碌,鍾凱萱不曾動念放棄經藏演繹,因為這是2015年參與《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之後,令人念念不忘的殊勝因緣,更難得的是可以透過共修,理解《法華經》的機會。

「師公(證嚴上人)一直都在講《法華經》,我想要理解它。這次經藏演繹有志工團隊常常導讀經文,讓我更加了解道理,更全面了解佛陀的故事。換作是自己一人去讀經典,我會看不懂。」

參與多個月,她愈來愈喜歡這道氣充盈的氛圍,由衷感覺智者真的很偉大、心量很廣闊,為了宣揚佛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感觸滿滿的她只有一想法,珍惜每一次練習的因緣,不輕易說NO或缺席。

◎期待每一次演練

年輕的小種子李詩彤從小在慈濟長大,慈濟手語學習不少,這次一經報名,馬上被點名成為小種子(小老師),每個星期要提前過來慈濟會所練習,她說,夥伴們一起摸索、成長,培養起革命情感。

「小時候一起在慈濟長大的夥伴,後來各自有了發展,經常在活動中找不到熟悉的身影,感覺有點落寞。但是這回入經藏,整個氛圍讓我感覺很舒服及法喜,會期待每一次學習,也會想,是時候承擔,讓團隊接力。」

這一分心,包含了珍惜。她說:「疫情過後,要回來慈濟會所,並不是想像中的理所當然。兩年宅在家,可以發生的事情太多,大家是否健康?各自是否已經培養新的興趣?就像〈佛在靈山〉的三進三退動作一樣,菩薩道還在,人人卻可以因外在因素漸行漸遠。闊別兩年再回來,看見大家還在,真的感覺很不容易。感恩有這場經藏演繹,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第一次當小老師,感覺責任在身,看見隊伍中年紀比自己大的演繹者,她要調整動作,也需克服心理障礙,但是看著前方和自己年齡相差不遠的大種子,承擔更重責任,李詩彤告訴自己,「必須盡己所能,盡力分擔。」

為此,她在演繹曲目中下了一番苦功,看歌詞、背手語、聽音樂、了解歌詞含義,把所有消化後再用肢體演繹出來。一次上臺作演繹示範,有志工告訴她:「我被妳的肢體語言感動了……」而她事後重看回播的演繹片段,也被大眾的虔誠與專注打動了!

◎獻出多個第一次

「哇!這次經藏演繹,我獻出了許多的第『一次』……」談起首次承擔大種子的學習,陳琳蓮(慮佳)展開可愛笑靨,爽朗笑聲不斷。

第一次承擔大種子,第一次當老師教學,第一次當司儀……她初以為,自己是手語老師的助手,承擔大種子只是配合教學而已,沒想到要化被動為主動,自己選擇教學曲目,積極做功課及學習,勇敢站上臺教學,還要和團隊一起到南馬據點去分享。

她負責的是《無量義經.德行品》中的「曉了分別,性相真實」部分,面對志工及南馬據點捎來的提問,要如何解讀經文?陳琳蓮很清楚自己不是最厲害的老師,但是因為身負重任,面對提問,她一直重複看影片及反复思考,寧願自己多做一些功課,方能提供正確答案。為此,她學得特別認真。

「態度誠懇、慎重,所思所想、所說都要三思及篤定,讓詢問的人有信心。」她感恩團隊信任陪伴,互相支援,互相成就之餘,再看學員一一克服困難用心學習,她想,自己豈能懈怠?

◎資深陪伴有依靠

《無量義經.德行品》中的「法船」部分,由新手大種子許偉傑(誠琨)承擔。他笑說:「我很喜歡看手語,但沒想到自己要升級做老師教手語。」

他負責的是二十六位男眾志工組成的「法船」,初體驗的他,以為只要做到惟妙惟肖、動作到位就OK,但是因為不夠理解含義,一些動作缺乏該有的陽剛、感覺不到位,力道使不出來,缺乏氣勢,看起來自然沒有力量。

後來經大種子李錦樑(濟儀)、黃芃凯(惟相)兩人一起陪伴練習指導,他才能理解更多;過後他重新觀看教學影片,重複按下暫停鍵,發現許多細膩學問在其中。

「法船啟航,需要乘風破浪,將救渡苦難眾生的責任擔起,再疲累都要堅持下去。」他雖然糊裡糊塗擔起大種子的教學責任,卻是愈教愈認真,重複做功課。

6月24日是許偉傑首度上場教導,面對經驗更豐富的志工,他也會怯場。但是有大種子在身邊陪伴,他安心有了依靠。

6月26日中午時分,慈濟馬六甲分會《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種子團隊,與亞洲七個國家與分支會(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香港、越南、菲律賓,印尼)一起視訊連線到臺灣,雖然沒輪到機會,讓臺灣志工呂慈悅驗收成果,但螢幕上的團隊演練,他們在螢幕下也隨之動起來,練得可勤快了!

團隊副組長陳采雁(懿晴)感恩多年來,他們沒有錯過任何經藏演繹的機會,《三十七助道品》、《無量義經》、《父母恩重難報經》……慈濟馬六甲分會已經演繹過好幾部經藏,從小場開始累積經驗直到今天,才有勇氣站在臺前面對大眾。

她說:「從參與演繹,到現在轉換身分去教學,其實很不容易。我們也有這樣的過渡期,自己必須先下一番苦功、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掌握更多細節,才能進入狀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們也許不是最強團隊,卻是臭皮匠湊起來的諸葛亮;也許經驗不足,但用心就是專業。

圖左 :經藏演繹策劃團隊的種子老師們,過去大多參與演繹,今年(2022年)轉換身分去教學,新手上陣心境不一樣。[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李詩彤(中)從小在慈濟長大,這次經藏演繹,被點名成為小種子,每星期要提前過來慈濟會所練習,歡喜承擔。[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陳琳蓮首次承擔大種子,沒想到自己要站上臺教學,還要和團隊一起到南馬據點去分享,在團隊陪伴下一起成長。[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許偉傑負責的是二十六位男眾志工組成的「法船」。[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團隊副組長陳采雁(中)感恩多年以來,沒有錯過任何經藏演繹的機會,從小場開始累積演繹經驗直到今天。[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每逢星期四,小種子都會提前作演練。[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慈濟馬六甲分會《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種子團隊,與亞洲七個國家與分支會一起視訊連線到臺灣,跟隨著螢幕上的團隊一起演練。[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