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動手整理居家環境 讓複雜變簡單

動手整理居家環境 讓複雜變簡單

E-mail 列印
金春梅一家四口居住的廉價屋,從外看來是久未打理的樣貌。慈濟志工進一步踏入家裡,動物排泄的尿臊味撲鼻而來,四處擺放的物品,導致客廳、飯廳和廚房的功能混淆。社區志工在2022年6月11日和7月10日,兩次 打掃,終於在客廳騰出一個讀書的空間,細細長廊的飯廳和小小廚房。

◎久未打理 志工前來

中午時分,清掃到最後階段,慈濟志工踏入十四歲女兒黃愛雲(化名)的房間,看著變黑的床單、詢問媽媽金春梅:「這床單有沒有清洗過?很髒、會有很多細菌,對孩子不好……」金春梅皺眉輕聲說:「有,我有洗……」

另一組志工則站在十一歲兒子黃家雄(化名)房門前問:「床褥那麼多,你來看看哪一個不要的?捨掉一些,我們會送來新床……」一面檢視,一面看見兒子邊玩邊收拾,金春梅開始煩躁、大聲吆喝,女兒轉身入房,「砰!」一聲房門關上,志工嚇一跳。

金春梅開始碎碎念:「我試過在家收拾到晚上十一點,都沒有人幫我……」若非志工在旁轉移話題,被點燃的情緒可能無法止住。

◎首次打掃 扭轉困境

早年女兒出世沒多久,金春梅和先生黃中河(化名)就相攜一起到丹絨米雅(Tanjung Minyak)慈濟環保定點付出;後來一段時間沒有參與,直到最近,金春梅的心情頹喪到了極點,按捺不住聯絡社區志工蔡美真,敘述遭遇:「龍山昏迷、進了ICU!」

志工趕快上門探訪,了解到黃中河需要洗腎,居家卻沒有適合空間。於是自2022年元月開始,志工先提供生活補助,讓一家得以緩解一時壓力;再歷經半年累積愛與信任,終獲得金春梅答應,讓志工和一家人攜手清掃塵埃厚積的居家。

社區志工首次清掃、動員的人力不多,一行十四人分工,從屋外、車房清理至局部客廳。一些志工負責砍樹、清理雜草,其他志工經主人同意後,將一件件物品搬離。卡車上漸漸堆疊藍色塑膠大桶、大片塑膠帆布、一箱箱塑膠盒、長長支架、大大躺椅……

某家公司的老闆及員工,認為年輕人應該多把握機會參與慈善活動,一行四人因此投入這次居家清掃活動,感覺志工與案家互動非常溫馨,同時有感團隊的精神真好。

活動後第二個星期,志工再拜訪,發現金春梅一家開始學習「斷捨離」,將一些孩子不要的文件夾、雜物等讓志工載走。小小動作顯示了想要改變的決心,促使志工更有動力規劃下一次清掃。

◎二度打掃 抽絲剝繭

7月10日,志工第二次繼續清掃。黃中河大清早從母親家趕來,和志工一起將車房破損的壁櫥拆解下來。原本面積不大的客廳,放置多個大小不一的二手櫥櫃、神臺、破舊桌子等大件物品,讓空間更狹小、收拾更困難。這些在太太金春梅心目中,早已可以丟棄,奈何丈夫不捨!

志工招手叫來兒子黃家雄:「來,我們一起來收拾。」一件件雜物取出,請兒子確認需要留下或是丟棄。當中發現不少紙鈔、過期藥物,還從神臺桌找出其父母的結婚照,黃家雄緊抱懷中。

另一邊廂,志工發現小小的客廳還有兩架大電視、一箱箱歌唱CD、相片,裝飾品、文件夾等,有些金春梅捨不得丟棄,例如:指著腳部按摩器說「還可以用」,取回小小玩具花盆說:「這是希望培養孩子樂趣,讓他們種花、做蛋糕時可以用上。」

餐桌上的電子火鍋爐,鮮少用到,還有電插座已脫落的電水壺,金春梅堅持留下。志工勸請她不要用,以免電線短路,承諾會再從環保站找完好的給她。志工黃循糧(濟循)趕快請來從事電線技術行業的志工辜木成(濟徠),將垂落在客廳的電線重新拉線,以保安全。

廚房櫥櫃一打開,就看見大大小小的塑膠瓶罐,金春梅說可以盛裝孩子的食物;朋友們捐贈的大米、食油,當中有些大米袋已經被老鼠咬破,志工遊說捐出;木製碗櫥還有許多黃中河的中藥、中醫醫療驗方、指壓、筋絡、藥膳等書……

◎知識匱乏 煩惱根源

長期關懷這家庭的志工鄧佩瑜(慮敬)及王鈺清(明鄉)透露,一家人住在這裡十六年左右,先生黃中河原本在他州從事家私工作,看見適合的二手家具總不捨得丟棄,心想改裝就是寶,沒想到一擱置就不知時日,造成空間阻礙。

數年前,黃中河患上腎病無法工作,不積極尋求西醫治療,直到今年(2022年)醫生判斷,必須採用腹膜透析(洗水)方式洗腎,奈何家裡沒有適合空間,加上家庭氣氛不佳,他目前搬到附近與母親同住。

自從丈夫病倒後,為了維持家庭開銷,太太金春梅兼職當游泳教練和包裝工作,平日得載送孩子放學,家裡還有貓狗寵物待照顧。日積月累,煩惱無出口,不擅收拾的她長期抑鬱、無力感增加,夫妻倆經常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不安的環境,導致女兒情緒也變得不穩定。千言萬語,無法釐清的金春梅只悠悠化作一句:「忙碌的日子,我也無暇亦無力打理房子。」

一家人原本想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環境,卻沒有相關知識及更好的解決方法,以致引發更多問題。慶幸有志工帶動打掃、把隨處亂放的物品歸類,還分享「想要」和「需要」的概念,教育她合理收納,騰出更舒服的空間。

◎溫馨祝福 闔家和諧

志工將屋前高聳、幾乎碰觸到高壓電線的大樹砍掉,將叢生的雜草清理;再把廚房掉落的木門維修好、重拉電線、更新壞了的燈管,頓時整個客廳亮了,風扇也開始擺動,熱得讓人浮躁的心靜了,汗流浹背的人更是眉開眼笑了。黃家雄拍手說:「Yeah!環境亮很多了!」

志工載來善心人士捐獻的書桌、電腦、電腦桌,再把床褥、床架送進清理好的房間,女兒主動整理新書桌,黃家雄雖然學習緩慢、說話不清楚,卻再次鼓掌說:「Yeah!有電腦了!」

這時,只見屋前空曠、客廳寬敞,廚房亮麗也整齊了,金春梅終於不再皺眉,懂得笑了。她除了答應要時常勤打掃,以保持乾淨,也提到:「我一直希望能有書桌、書櫃、電腦……給孩子讀書,我也希望他們能上一些有用的課程,以後出社會我不必擔憂……」

原想提供丈夫一個在家洗腎的空間,最後卻是給了孩子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7月3日是金春梅生日,志工在7月10日清掃後,拿出一個蛋糕、一根蠟燭,在眾人清唱〈生日歌〉之下,為她送上遲來的祝福,邀請全家親密合照,為修補家庭關係作出努力。

「慈濟人不會忘記你,但是你要和慈濟人一起變得更好。」志工們將對一家人的祝福化作零錢投入「竹筒撲滿」;而手持竹筒,接受眾人祝福的金春梅也將祝福轉捐烏克蘭難民,發願做個手心向下助人的人。「原諒無心傷害你的人,更不要做傷害人的人」,志工同時分享靜思語,祝願闔家和諧。

首次參與清掃工作的蕭志永和張春霞夫婦感動於志工的發心,一起來幫忙。首次踏入別人家收拾,一開始並無頭緒要如何下手,後在志工引導下,慢慢投入,並有感而發說:「這個家如果沒有累積物品的習慣,及時清除就不會有煩惱,這就和人的習慣一樣,只要常常覺察改過,就不會累積成壞習慣。」

第二次參與清掃的志工不約而同說,這一次有改變,家裡乾淨許多。志工蔡美真更是鼓勵金春梅說:「你捨棄了不要的東西,空間就出來了,我們盡量把家裡變得簡簡單單,好嗎?」

但願整潔環境是一個開始,孩子學習會更安心。

圖左 :太太金春梅(化名,左)長期抑鬱,家庭環境糟糕促使氣氛也不和樂,志工鄧佩瑜(右)等人第一步先做環境整理,期待一家人有個安心的家,關係趨緩。[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初次(6/11)打掃,志工們和民眾先砍伐清理屋子周遭高聳危險的大樹。[攝影者:王鈺清]

圖左 :志工初次從屋外、車房清理至客廳,同時灌輸給一家人「斷捨離」概念,才能還給小小的家,舒適的空間。[攝影者:黃美慧]
圖右 :打掃前,志工和男主人黃中河(化名)先做溝通,判斷一些物品的去留。[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志工載來善心人士捐獻的書桌、電腦、電腦桌等,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志工藉由小小慶生會,為辛苦多時的女主人金春梅送上祝福。[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難得的全家福,臉上藏不住笑容。一家人的親密合照,將剎那幸福化作永恆。[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慈濟志工奮力一拉,避免砍伐的樹木倒向他處,造成更大影響。[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志工移除許多大樣木製櫥櫃,讓小小屋子騰出更多空間。[攝影者:羅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