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環保站暫時停工 志工乖乖做健檢

環保站暫時停工 志工乖乖做健檢

E-mail 列印
慈濟環保工作像是一項超級任務,在環保站「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超人用」,慈濟志工們埋身在垃圾桶撿物、上卡車、搬運大包小包等,能力所及從不推卸,還會互相體恤。但這一天,環保站全體停工,乖乖去做健檢,為什麼 ?

◎注意正確姿勢 預防危害身體

慈濟環保站像是許多人的「安樂居」,大家自發性投入,不知時日過。愈是這樣,站長和幾位環保幹事愈是感到責任重大,因為志工各人背景不一樣,除了上了年紀的長者之外,也有抱病過來付出者、患有「三高」者等等,更要做好防護,保護在場的諸位環保志工。

2022年7月9日,慈濟城市花園環保站(Garden City)邀約慈濟人醫會王瑞珊護理師,到場為大家做血壓和血糖檢測,同時為在場志工們講解做環保時,一些需要注意的正確姿勢,以預防危害身體的健康。

城市花園環保站站長黃麗好(慈紘)打趣說:「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只是一忙碌起來,許多細節都被忽略,偶有小傷不放在心上,回家清水沖洗一下,或塗一塗消毒藥水就作罷;沒想到傷口會腫得像熊掌一樣,還要去診所打針消炎,我們就是這樣疏忽咯!」

雖然常會把這等事當成笑話,告訴身邊夥伴們;她卻不願意同樣的遭遇,發生在一起付出的環保志工身上。

「尤其現在志工年紀愈來愈大,如果不好好照顧,動輒會引發一些大毛病或後患,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復原。希望大家搬運重物也要知道正確姿勢,才會愈做愈歡喜。」黃麗好強調。

◎自己照顧自己 避免他人操心

王瑞珊護理師檢查一輪後,發現在場志工的健康都不錯,一些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並無大礙。

「你們來這裡付出是不是開心呢?」大家都點點頭。「如果你們開心,身體也會健康。」她鼓勵大家繼續付出,不要把小病當大病,以為世界末日,因為有運動的人,骨骼會更加堅固;完全沒有運動的人,更容易患上骨骼疏鬆症。

慈濟志工黃桂強(惟澤)帶頭,請問有關「搬運重物的訣竅」。王瑞珊護理師提醒,借力使力、保持平衡重量;彎腰搬物會閃到腰,蹲下放低重心、盡量靠近主體會更好,這方式在移動行動不便的家人或照顧戶方面也可用上。

她說:「接力搬重物,姿勢就像打太極,注意順勢;身體重心一定要站穩,人體工學一定要照顧,而且需要鍛練。」王護理師表示,如果一段時間沒有搬重物了,一定要從輕的開始,慢慢增加重量,讓身體有時間適應,才不會受到傷害。

除此之外,護理師也提醒,做環保很好,但要有一定限度,就像重複蹲站的動作,如果過度了,膝蓋也會受傷一樣。

有志工問,只是不小心劃傷,馬上去診所打破傷風針,是不是太小題大作?也有人說,只是區區傷口,可能當下並不覺得怎樣,過後才感覺到痛……

王護理師帶著微笑,默然望著大家,志工自己反笑了起來。她問:「什麼是預防針?一定是為了要保護自己呀!」她接著說,先處理好傷口,再來投入;如果是小傷口,清洗乾淨,用紗布覆蓋好;傷口太大,再尋求專業醫療幫助。「自己照顧自己,不要讓他人操心。」

◎重要事及時做 不能掉以輕心

身材高大健壯的楊澤沛(惟沛),是慈濟環保工作中,眾人熟悉的大將身影,舉凡搬搬抬抬,都少不了他。不說不知,三星期前,他才因心血管阻塞,入院動手術。

原來早在幾個月前,他就感覺到自己肩膀酸痛,心臟有些不舒服,他馬上聯想到家庭成員,有人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隱隱覺得不妥,但隨之而來的各種擔憂、不喜歡躺在床上被人照顧的感覺等,讓他選擇隱忍下去。

一次臉色蒼白回家,有志工到訪忍不住關心,終於把他勸去醫院做檢查,各項檢驗報告都良好,奈何心電圖不過關,醫生診斷後,讓他住院、吹氣球,植入支架,一天後出院。他的情況讓志工生起警惕心,也是促使在環保站辦健檢活動的導因之一。

楊澤沛今天過來檢驗,面對久違法親(志工)趨前關心,他都不忘說:「檢查了嗎?快去排隊做檢查。」

「我最後一次檢查是在三年前,其他時候沒有特別去檢驗,不是太忙,是因為感覺自己還很年輕……」他不好意思笑了。這次病情讓他回想,平時多是有狀況、自己買藥吃;自己做不了醫師的時候,才去尋找真正的醫生。

「真的不能掉以輕心,重要的事情要即時、趕快去做,不要等到有狀況發生、什麼都做不了的時候,才來後悔。」他感恩法親鼓勵,讓他去做檢驗,手術當天還陪伴至深夜。如今正在休養期間,他調整飲食,也調整生理時鐘,改變誤以為只有很累,才睡得著的熬夜習慣,天天早睡早起。

◎保健觀點不一 長者處事不一

「很少聽說有健康檢驗,也不會特別去留意相關活動,今天志工說有這項服務,我就來檢查看看。」環保志工鄭春來表示,獨居的他,疫情過後,保持簡單生活,很少去茶餐室聊天喝茶;購物也只去早市夜市或雜貨店逛逛;一人煮食,只一飯二菜或一湯就解決,這就是他照顧自己的方式。

他說,現在走出家門,不是到慈濟環保站,就是一月一次的九樓環保定點去付出。也許是長期勞動有功,他慶幸自己平時少有病痛,不舒服的時候,去政府診所看診順便測量血壓。

相反地,騎腳踏車到環保站的年長志工陳秀霞(慈晉),在家就自備了血壓和血糖測量儀器,自己定時做檢測。「我們要保護自己。」她說,四十年前,生產後血壓高居不下,需要吃藥,而且血糖也高,後來先生買回儀器,為自己和太太做檢測,透過數字來提醒自己調整飲食,多喝水等等。

她還透過智能手機的臉書等應用程序,去了解各種健康資訊,試著將汆燙過的蔬菜綜合堅果,打成蔬菜汁飲用,來增加身體健康呢!

◎盡量借力使力 不讓身體老化

「我家也有長者需要照顧,護理師的分享,讓我可以運用在家,攙扶長者更加注意扎好馬步,只有重心穩了,才可以做別人的依靠。」二次來到環保站付出的民眾陳瑞玲,一年前因膽固醇和甲狀腺功能,需要定期抽血檢查,只是並沒有血糖檢驗,這回聽聞環保站有相關服務,特別過來報名,後聽聞護理師分享,也收穫不少。

曾經在馬六甲多個慈濟環保站付出的環保志工林雲蓮,分享自己什麼崗位都做過,只是年紀逐漸增長,身體功能會衰退,做久了自然會腰酸背痛。護理師的分享,提醒她借用身邊工具,例如椅子或推車來搬運重物,不要仗著年輕,不理會身體警訊,要盡量借力使力。

黃桂強在聆聽講座後,有感而發:「我們可以發現過去自己的一些習慣是不正確的,過去累積的不好習慣要改;如果因此而造成身體長久受傷害,真的很不划算。」

他強調,培養好習慣,懂得借力使力,盡量符合人體工學,才能保護好身體,讓志工生涯走得更長更久。

對王瑞珊護理師而言,慈濟「城市花園環保站」處處綠蔭環繞,是個美麗的地方,而她有福氣能到場和大家分享,希望眾志工單純一心保護地球之際,更要懂得照顧自身健康,畢竟「環保」是項超級任務,在場的「超人們」也要懂得守護好自己,任務才能持久。

圖左 :提倡預防勝於治療,環保站特別為志工安排健康檢查。[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王瑞珊護理師示範,搬運重物正確的姿勢。[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獨居的環保志工鄭春來,平時很少接觸相關醫療訊息,這次把握機會報名,參加環保站的健檢服務。[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黃桂強(站者左)鼓勵在場志工們多注意身體,培養好習慣,讓志工生涯走得更長更久。[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