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經藏演繹 夫妻同心入法傳法

經藏演繹 夫妻同心入法傳法

E-mail 列印
慈濟志工郭莉莉不了解佛法,直覺佛法深奧難懂,離自己很遙遠,與生活不相干。先生蔣章源不諳中文,對於深奧的經文,更是未曾想過進一步接觸,夫妻倆卻因緣際會參與《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暨共修。

另一邊,剛 動完心臟支架手術,志工楊澤沛(惟沛)迫不及待再投入經藏演繹練習,太太陳美謠(慮充)默默支持並相互扶持;歷年來兩人參與多場經藏演繹,珍惜每一個深入經藏的機會。

◎佛法就在生活中

蔣章源以前是一位銀行高階主管,2016年五十八歲時從職場退休,受志工邀約投入醫療志工行列,在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服務至今。當志工李錦樑(濟儀)邀約不諳中文的他參與經藏演繹,他心想幾年前曾上臺演繹千手觀音,自認不難,便一口答應。孰不知,這次練習一首接一首,需要熟記多首偈文和熟練動作,讓不曾深入接觸佛經,又是艱深的華文,有點卻步,但卻不輕言放棄。

漢字對蔣章源來說,就像是天書、看不懂方塊字。「我是懵懵懂懂投入,但是既然答應就認真完成,只要多花一點時間,我一定可以!」

在家中或車上,只要有空,他便聆聽演繹曲目,熟悉節奏和偈文,而且不僅每個星期五與團隊一同出席經藏演繹暨共修,當志工邀約他承擔演繹小種子(老師),協助調整自己隊上成員的動作,他也一口答應。這意味著他需要提前一天前來練習動作,每星期必須安排兩天投入手語演繹練習。

太太郭莉莉參與慈濟十多年,主要在大愛媽媽成長班課務團隊,及校園靜思語教學中付出,遲遲未再進一步承擔。她不諱言,先生比自己更精進,許多活動都是他引領自己投入。如同此次,夫妻倆一起入經藏,一起承擔演繹小種子。

當初抱持當個快樂志工就好的郭莉莉說:「佛法是幾千年前的事物,感覺離自己生活很遙遠,且以前常聽志工提起要成佛,當時心生疑惑『我們是人怎麼成佛?』因而一直沒有因緣親近佛法。」

直到此次入經藏之因緣,從四月起每星期聆聽志工一句句解釋〈爐香讚〉、〈開經偈〉、〈靈鷲山上〉、〈佛在靈山〉、《無量義經》之〈德行品〉經文等,以及解說隊形與肢體意義。透過反覆唱誦比劃,無形中貼近佛法,郭莉莉才真正體悟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人人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之道理。

郭莉莉說:「慈濟人在生活中所做的慈善、醫療、教育等扶貧之慈濟事,如同聞聲救苦的千手千眼觀音。原來佛法並非遙不可及,就在生活中。」

◎感受心靈的道糧

「最大的困難是背歌詞,要不然就沒辦法口、手、腳同步跟上動作。」

文字的障礙是蔣章源入經藏最大的挑戰,憑藉毅力克服閱讀的障礙,再加上太太從旁持續鼓勵,即便無法了解每首曲目裡每一個字的意義,藉由反覆唱誦偈文,慢慢了解經文的涵意,掌握每一曲目的意境,漸漸能背誦出所有的經文詞句,手語動作更是熟能生巧,也安住他的心,演繹起來更具信心。

每當學習和完成一首首的演繹,一切辛苦努力化作一股股成就感,讓蔣章源愈投入愈歡喜。他坦言,以前每星期固定兩天投入醫療志工,太太則是參與大愛媽媽團隊活動,除此之外,其他閒暇時間夫妻倆與朋友聚會,遊山玩水,及每星期兩天前往俱樂部唱歌娛樂消遣。

自從夫妻倆參與經藏演繹,這些休閒活動已非生活的重心,也讓他發現,以前休閒活動大夥玩樂,當下開心,回家後卻未曾帶回什麼或是收穫什麼。但是參與經藏演繹,獲得的卻是內心滿滿的能量。

蔣章源分享:「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但因為信仰,內心覺得很充實,不是空虛的。」

夫妻倆把握每一次練習的機會,郭莉莉開心說:「以前夫妻兩人在不同志業體付出,藉入經藏因緣夫妻可以一起做慈濟事。初次參與經藏演繹,感恩志工邀約並有機會承擔演繹小種子,讓先生比他人多一天練習的機會,熟練動作增加信心,也看見先生投入的歡喜。夫妻倆一起做著喜歡的事,人生更有意義!」

◎堅入經藏不脫隊

另一邊,志工陳美謠與楊澤沛夫妻倆同樣攜手報名經藏演繹,也同時承擔演繹小種子。

兩人投入慈濟約十年,每次有手語演繹必定把握機會參與,即便楊澤沛的工作繁忙,每每晚上八點的練習,總是匆忙趕來,這些年他都珍惜每一次入經藏的因緣。

4月歡喜入經藏,一切如常,近期身體持續不舒服,6月11日前往醫院做身體檢查,結果檢驗出心血管阻塞,隨即動手術裝上兩支心臟支架。手術前,楊澤沛掛心的卻是經藏演繹,向負責演繹志工團隊之一的李錦樑說:「演繹位置要保留給我,我會再回來。」

手術後休養期間,李錦樑前往探望,關懷之餘也擔心楊澤沛的體力無法負荷經藏演繹的一些動作,但是楊澤沛堅持不退轉。休息了兩個星期,楊澤沛先投入種子團隊練習,卻因身體不適,無法完成當天練習,隔天也缺席經藏演繹暨共修。陳美謠表示,先生身體還無法出力,且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讓他胃不舒服,時常折騰一整個晚上,都無法好好入眠。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調養,楊澤沛身體仍有些不適。他坦言,曾擔心無法再入經藏演繹隊形站位,可能需要轉到唱經組。但是他認為只要身體情況良好,把握每星期四種子練習,及星期五經藏演繹暨共修,再透過經藏共修、唱誦、演繹,虔誠以法相會。

◎以法相會護身心

陳美謠看見楊澤沛的堅持,在背後默默地支持,適時提醒他多休息。在家只要有時間,兩人會一起練習,陳美謠自認不擅長唱誦,便由楊澤沛主唱她配合,夫妻倆一起比劃手語練習動作。

用心的兩人還特地反覆抄寫經文加強記憶,並在包包、車上、床邊與桌上等,隨時隨地方便取來背誦,非常珍惜經藏演繹因緣。陳美謠說:「何時還能再有大型的演繹,上人年紀大了,我們做弟子的更要把握因緣。記不住經文,就找方法協助,動作跟不上,就多練習。」

楊澤沛也肯定地表示,自從加入慈濟手語隊,讓夫妻倆有多一些入佛法的因緣與感動,尤其2015年中南馬舉辦《法譬如水》大型經藏演繹,夫妻倆一直期待能再有大型演繹,感受深入經藏的法喜。

「每一次的練習都能更加融入及體會經文的境界,尤其每次演繹開始時,播放〈開經偈〉都會觸動內心深處,唯有深入經藏才能體會到的一種景象。雖然缺席了幾堂練習,但此次參與演繹且承擔小種子,已事前了解所要演繹的部分,我有絕對的信心,不太擔心進度跟不上。」楊澤沛歡喜分享。

目前練習進入《無量義經》之〈德行品〉,「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配合手語演繹法船時,楊澤沛體悟到身體的病要交給醫生,心理的問題要多入法,把心交給佛法。

蔣章源與楊澤沛兩對夫妻檔相偕入經藏,夫妻同心演繹,相互勉勵與扶持,從生澀到不錯失每一個動作,從懵懂到不漏失每一句法,彼此成就《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而一次又一次反覆地深入經藏,親近佛法,感受到如同在靈鷲山上聆聽佛陀在說法。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人人心中本具佛性,只要向心靈的寶塔修持己心,人人皆能為菩薩道的行者、佛法的體現者。

圖左 :蔣章源(右二)和郭莉莉(右一)將唱歌娛樂與朋友聚餐的時間,改為參與經藏演繹。圖為每星期四小種子提前練習手語動作。[攝影者:陳延北]
圖右 :經藏演繹種子郭莉莉,指導長者志工手語動作。[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不諳中文的蔣章源(後中),勇於承擔經藏演繹小種子,讓自己能多接觸佛法和手語的機會,也在眾人練習時發揮功能,指導其他志工。[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在家只要有時間,陳美謠和楊澤沛夫妻倆會一起練習手語動作,加強記憶。【攝影:楊榮浚】[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陳美謠和楊澤沛反覆抄寫經文增強記憶,放在包包、車上、床邊與桌上等,方便隨時取來背誦,珍惜經藏演繹因緣。【攝影:楊榮浚】[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剛開完刀,楊澤沛(左二)便投入手語演繹,尚無法使力,但是堅持透過經藏演繹,以法相會,體悟身體的病交給醫師,心理問題要多入法,把心交給佛法。[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蔣章源(左二)憑藉毅力克服閱讀中文的障礙,即便無法了解每首曲目裡每一個字的意義,但反覆唱誦偈文,慢慢了解經文的涵意,掌握每一曲目的意境。[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