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社區安心課輔 關懷弱勢家庭孩童

社區安心課輔 關懷弱勢家庭孩童

E-mail 列印
「起立,行禮,老師早安。」熟悉的呼班聲,從課輔班傳來。2022年 6月4日起,每星期六來自慈濟長期關懷援助的弱勢家庭(簡稱照顧戶)之二年級至六年級的十二位學生,每週六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齊聚在慈濟柏淡芙 露共修處學習。

◎成立課輔班

晉巷社區課輔班協調志工黃芃凱(惟相)表示,弱勢家庭的孩子所能獲得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少,而語文能力影響溝通與未來的成就。為了輔助在華小就讀的照顧戶孩子,強化華文的說、讀、寫能力,因而成立課輔班。

除此以外,每個月課程並安排半小時的慈濟人文課,如生活禮儀教導、用餐前洗手、用餐時先端坐合掌道感恩、用餐後自行清洗碗筷等,以及戶外教學如環保站巡禮,參與環保再生市集付出等,增強孩子語文能力之外,也注重品格的培養。

課輔老師團隊由四位退休老師,亦是慈濟志工,加入教學陣容。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家庭背景,學習程度更是參差不齊,因而以小組教學方式進行,以年級做區分,由一位老師教導與陪伴三名孩子。開課前,老師們先行測試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及了解學生們的心智發展,如學習障礙、無自信、膽怯、過動等疑難雜症,才來「對症下藥」。

◎建立自信心

來自晉巷華小三年級,身材高瘦,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的方大偉(化名),在志工卜秀芬(明淯)老師眼裡,是個缺乏信心的孩子。其父母乃聾啞人士,年幼時,父母將兩兄妹留在外婆家,出外謀生;小舅於心不忍,便接手教養。

方大偉在小舅家吃飽喝暖,然而小舅因忙於工作無暇與他有太多的互動和溝通。媽媽偶爾才回來探望兄妹倆,爸爸則從未現身,在聾啞的外婆,失聰妹妹的無聲世界裏,方大偉顯得落寞孤單。

剛開始來課輔班時,方大偉很害羞,說話很小聲,也甚少與其他同學交往,更不愛說話。通常是老師問一句,他輕聲地回答一句,偶爾以點頭和搖頭的方式回應。看到這樣的景況,卜秀芬老師開導他說:「要有信心把話大聲地說出來,別人才會聽得見;即使說得不好,也沒有人會取笑。」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在老師不斷地鼓勵之下,方大偉變得較有自信,也不再害羞了。他會主動教導同一組的同學李美婷閱讀故事書,因李美婷認字能力較差,當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字,方大偉總是不厭其煩地讀給她聽,甚至解釋說明字句,例如「他」和「她」的分辨等等。

閱讀完畢,方大偉也會分享故事裡帶給他的啟示。現在的他會主動與老師分享生活瑣事和校園趣事。他說:「我喜歡來課輔班,因這裡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新朋友,更有可口的素點心。」

就讀五年級,華印混血的李明華(化名),長得粗壯高大。皮膚黝黑的他,也同就讀三年級的妹妹李廷(化名)一起來上課。在學業上,識字不多的印裔母親無法給予協助。而華文程度偏低的他,自從參與課輔後,成績顯著的進步,也提升他對華文的興趣與信心。

◎有愛就無礙

負責四年級的課輔志工張秀蘭老師(慈縝)來自林魯(Lendu),從住家到共修處路程約十六公里,費時約半小時。在四位老師當中,她的路途較遠,但張秀蘭心繫弱勢家庭的孩子,每星期風雨無阻前來教學。

張秀蘭老師教導與陪伴的三名學生中,其中就讀四年級的王美美(化名)有學習障礙,認字和書寫都非常緩慢。張秀蘭老師先教導她,以正確的筆劃和筆順寫名字,數個星期後,張秀蘭老師發現,她仍無法完整寫出自己的名字,她耐心地重覆教導,王美美也有恆心地重覆書寫。

歷經無數個星期,張秀蘭老師終於鬆了一口氣說:「王美美能把名字寫對啦!」除此以外,從課業至行為的調教,張秀蘭老師得不時提醒與糾正王美美的坐姿,如習慣性地把腳放在椅子上,寫字時身體傾斜,或在課堂裡亂跑……

王美美的父親從事摩哆維修,弱智母親無法管教與打理家務,故居家環境又髒又亂,孩子也乏人教導。

當初不忍孩子餓著肚子長時間等待母親烹煮,卻只能煮出一飯一菜,往往吃晚餐時間已是晚上十點後,影響孩子休息與隔天上學的精神;於是慈濟設法解決孩子們的晚餐,也介入援助王家就讀中學的大女兒補習費,期待孩子受教育,能改變原生家庭的命運。期間,志工曾帶動母親與教導孩子一起動手整理居家環境。

除了王美美,六年級的哥哥王書義(化名)和三年級的弟弟王書勇(化名)亦參與課輔班。王書義雖然學習緩慢,卻寫得一手端正的字體。他酷愛唱歌,曾在晉巷環保再生市集大展歌喉。弟弟王書勇雖然學習能力弱,但勤奮肯學習,在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下,華文成績逐漸進步中,雖然仍不及格,但父親滿懷欣慰孩子的努力,這就是課輔班帶給孩子的動力與希望。

關懷此戶家庭的志工紀麗芳(慈映)也不省心。上課總是遲到的三兄妹,經過志工努力與家長溝通後,情況有了改善,有時他們比志工更早抵達現場。

當孩子出席課輔,紀麗芳發現王美美與兄弟總是穿著髒兮兮的衣服,由於放學後孩子們待在父親雜亂無章的摩哆店,難免會沾到到摩哆黑油,污漬不易清洗去除。紀麗芳擔心他們被別人取笑,遂到環保站去物色適合他們的衣服,清洗後再讓他們在上課前換上乾淨的衣服。

「王美美,你又穿爸爸的鞋來上課啊!」紀麗芳看到她穿了一雙大大的拖鞋,哭笑不得。她遂從環保站找來一雙尺寸適合的鞋子給她穿上,王美美穿在腳上,開心得笑不攏嘴。放學後,志工趁三個孩子在等候父親的當兒,引導他們動手打掃和抹地,一齊把教室空間整理好。

轉眼間課輔班已開辦近兩個月,在志工的用心,老師的耐心之下,漸漸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和成長。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條長遠的道路,需要費時費心思去經營,只要不輕易放棄,繼續堅持下去,必能看見豐碩的成果。

圖左 :晉巷社區課輔班的師生開心合影留念。[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方大偉(化名)參加課輔班之後,變得更有自信。[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張秀蘭老師教導王美美(化名),以正確的筆劃和筆順寫名字,經過一段時間,她終於把名字寫對了。[攝影者:卜秀芬]
圖右 :王美美三兄妹來參與慈濟課輔班,志工紀麗芳(右)一直關懷他們的家庭,並為他們打點生活上的缺漏。[攝影者:黎婉韻]

圖左 :慈濟為照顧戶孩子開辦課輔班,除了增強孩子們語文能力之外,也注重品格的培養。[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志工紀麗芳為王美美從環保站,找來一雙尺寸適合的鞋子給她穿上,她開心得笑不攏嘴。[攝影者:卜秀芬]

圖左 :卜秀芬老師不斷地鼓勵方大偉,他變得更有自信,也願意教導同學,並與老師分享生活瑣事和校園趣事。[攝影者:黎婉韻]
圖右 :王書義(化名)、王書勇(化名)和王美美兄妹,在志工引導下,於課後協助打掃教室空間。[攝影者:黎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