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帶著慢飛天使 母子攜手入經藏

帶著慢飛天使 母子攜手入經藏

E-mail 列印
2010年,黃婉秋離婚帶著特殊兒鍾敏杰從吉隆坡搬回馬六甲定居,靠近娘家彼此有個照應。當時父親第一件事便是帶黃婉秋到馬六甲慈濟園區逛逛,與女兒分享慈濟是一個佛教行善的道場,告訴她有空可以多來此付出。

當時黃婉秋不假思索留下電話號碼給志工,但是或許因緣還未到,遲遲未接到電話聯繫,之後她找到幼兒園教職工作,面對新生活與新工作,將慈濟一事暫時擱置一旁。

◎學佛法 開啟智慧

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兒子個性文靜,一整天下來溝通聊天不超過十句,他總以單字「有」、「沒有」或是點頭、搖頭回應。2018年,黃婉秋的工作轉換至下午安親班任職,早上多了空閒時間,為了讓自己和孩子有機會接觸人群,她再次走入慈濟園區,正好遇到慈濟大愛媽媽團隊在籌辦活動,經志工接引而報名大愛媽媽課程。

或許是上天的考驗,黃婉秋因為時間配合不上而中斷大愛媽媽課程;2019年從大愛媽媽社群平臺獲知慈濟舉辦拜誦《地藏經》而前來參與。2020年8月再度前來拜誦《地藏經》時,遇到志工劉木蘭(慈霈),她主動詢問住家鄰近的慈濟環保站,因此開啟每星期六帶孩子前往慈濟城市花園環保站做環保之行。

投入幾次,無奈2020年新冠狀疫情起伏不定,政府持續頒布行動管制令,兩年來黃婉秋母子斷斷續續前往做環保,直到2022年正式開放,母子才接續做環保之因緣。

有天,黃婉秋與環保站志工閒聊,獲悉慈濟4月將啟動《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暨共修,當時她並不知道經藏演繹是什麼,但是心想這正是個好機會,讓母子能接觸佛法,趕緊報名參加。

「我以為是一首經文,怎知道一首接過一首,擔心兒子無法跟上大家腳步,每次問他會唱嗎?會比嗎?兒子都笑嘻嘻地點頭。看得出孩子很歡喜,我也跟孩子說反覆一直聽,就會慢慢入腦、入心。」

黃婉秋自己投入手語組,兒子則安排在唱經班,以唱誦為主,加上簡單少數的手語動作。對其他人而言唱經班較為簡單,但對鍾敏杰卻是一大挑戰,且隨著曲目愈來愈多,孩子無法記住每一句偈文,黃婉秋用心地以鉛筆抄寫每一首偈文,再請兒子以原子筆一筆一畫描寫,希望兒子學習認字、反覆聆聽,開啟智慧之門。

◎入經藏 內修外行

「以前在吉隆坡生活,每天早出晚歸生活壓力大,加上自己個性很衝動,凡事據理力爭,不願示弱,因此婚姻之路走得不順遂。忙碌的生活,母子沒有互動溝通,自己心急地想要孩子快速學會而重複教導,反覆中引爆脾氣,孩子則愈怕愈不會,雙方都受傷。」

回首過往,黃婉秋自認是位不完美的太太、不及格的母親,因此有因緣接觸佛法,她把握機會讓母子能在一個良善的環境中,一起學習與成長。每次演繹暨共修,志工分享證嚴上人對於經藏的詮釋,以事顯理,以佛法印證人生,實踐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精神,讓艱深的佛法變得平易近人。

尤其獲知《無量義經》經文「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之精神,黃婉秋以此經文勉勵自己,不論何種境界現前,時間多長,都要貫徹始終,堅持到底,必能克服萬難,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清淨的本性。

入經藏開智慧,所學、所體悟,讓黃婉秋內心充滿法喜,每每期待出席經藏演繹暨共修,再忙都不願錯過。每個星期五下班,馬不停蹄趕去接兒子,再趕來經藏演繹現場,即使無法準時到達,但一定盡力趕到。

「眾人齊入經藏,如同在靈鷲山上聽著佛陀講經說法;而每個人都是一部經,都是學習的對象。母子能一起入經藏,智慧增長,希望現在植福能為未來寫下不同的劇本;孩子種下佛緣,種下好因好緣,來世不會像此生心智受限。」黃婉秋期待地說。

◎信願行 福慧雙修

當志工在講解經文時,鍾敏杰靜靜地與其他唱經班的志工用心聆聽,分組練習時,跟著大家到其他場地練習,不會因為與母親分開而怕生,時而跟著大夥唱誦,時而簡單比劃動作。

靦腆的鍾敏杰唱誦的聲音非常小聲,但他努力隨著音樂哼唱。臉上總是帶著笑容的他歡喜分享:「我會唱〈佛在靈山〉,反覆唱我就學會了,但是其他的,我還只會一點點,不會整首。我很開心可以演繹表演!」

黃婉秋聽到孩子可以唱誦整首〈佛在靈山〉非常欣慰地表示,孩子不太識字,主要靠反覆聆聽,習慣旋律和字句,不知道他可以吸收多少,但至少現在所做的一切是未來的果,期盼他生生世世可以繼續在佛法中,走在慈濟菩薩道上。

反觀自己,以前很喜歡唱卡拉OK,現在腦中或是唱出的自然而然都是經文,不再有流行歌曲,而自己原本緊閉的心,逐漸被打開。以前她認為自己的煩惱,別人感受不到也幫不上忙,因此都是悶在心中,累積沉重的壓力。她感恩地表示,佛法打開她的心,上人的佛法教誨,自己吸收並逐步學習與調整,唯有靠自己領悟,才能真正走出來,不致憂鬱成疾。

◎入經藏 母子攜手

「以前心急要教導孩子日常生活瑣事,反而欲速則不達,傷害親子關係。現在學會轉念,上人一直重複講經說法,我們也無法完全聽入心,上人都那麼有耐心地持續教導我們,我也要以同樣的心去教導孩子,帶孩子一起聞法行法。」

黃婉秋接觸佛法,領悟行善如同把錢存在銀行,累積善念善行人生就會愈富有;若只顧享福,如同不斷將錢從銀行領出,終有用盡的一天,福盡悲來。上人的話一直提醒黃婉秋,佛法不離人間法,有佛法就有慧,能夠走入人群去度眾生就是福,如此便是福慧雙修的人生。

自8月開始,社區安排每個月一次在公園,一次在慈濟城市花園環保站,練習經藏演繹的唱誦與手語,黃琬秋與鍾敏杰都不願錯過,即便帶著兒子比別人辛苦,每次演繹前唱誦〈開經偈〉,黃婉秋總是默思「以前沒有佛法,覺得自己很苦、很不公平;接觸了佛法,覺得一切是因緣果報。兒子不是來增添麻煩的,而是來成就家人學佛的菩薩。」

黃婉秋母子攜手入經藏,心中有法,法喜充滿,也找到親子相處之道,及行善造福、聞法增慧的人生方向。

圖左 :黃婉秋母子攜手入經藏,演繹過程中充滿法喜;心中有法,也找到親子相處之道,及行善造福、聞法增慧的人生方向。[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鍾敏杰(中)認真地跟著唱經班志工一起投入經藏演繹,時而跟著大夥唱誦,時而簡單比劃動作。[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黃婉秋覺得自己很苦、很不公平。入經藏接觸佛法,領悟因緣果報,感恩兒子不是來增添麻煩,而是來成就家人的菩薩。[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鍾敏杰靠著反覆唱誦與抄寫,學習每一首偈文,目前他能完整唱誦〈佛在靈山〉。【攝影:黃婉秋】[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黃婉秋以鉛筆抄寫每一首偈文,再請兒子以原子筆一筆一畫描寫。 希望兒子也能學習認字,學佛開啟智慧之門,自己則能打開心門。【攝影:黃婉秋】[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社區志工在慈濟城市花園環保站舉辦經藏演繹練習,黃琬秋(左三)與鍾敏杰(左二)一定出席,把握每次入經藏練習的機會。[攝影者:黃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