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頑強變柔軟 林月鳳不再蹉跎人生

頑強變柔軟 林月鳳不再蹉跎人生

E-mail 列印
「當一聽見入經藏訊息,我馬上報名,事後才告訴丈夫及女兒說,來不及和你們商量,我已經報名了喲!」林月鳳俏皮分享參加這次《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的急迫。

◎經藏演繹 殊勝因緣

慈濟志工林月鳳很欣賞慈 濟手語的優美。2015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她坐在觀眾席觀賞,心情一度低落:「這麼盛大的入經藏,演繹隊伍裡少了一個我。」當機會再來已是七年後的事,她毛遂自薦,還為了爭取多一天練習機會,誤打誤撞成了「小種子(小老師)」。

四月至今,每星期五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志工手中累積的手語圖愈來愈厚。她有許多看不懂的字詞,僅靠聽歌拼出讀音、向身邊人確認、硬記死背把一首首歌背誦起來,再搭配動作。

「過去,我是靠著唱慈濟歌來識字的。」笑談間,她透露自己小學沒畢業。

她不時趁煮食或打理家務時,抓緊零碎時間複背唱誦,家人也默默支持,先生張栢仁(惟楷)除了分擔家務事,中學女兒協助克服電腦科技問題,或成為小老師,只要發現她的演練動作和網絡教學影片不對,馬上作出指正,她也輕聲受教地說:「好,謝謝寶貝的提醒。」

即使還未到真正演繹的日子,她已深深有感,自身再受教,且舉手投足間皆是法。一次次的心靈洗滌都在提醒她,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珍惜此刻殊勝因緣。

◎頑強生命 不願屈服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經藏演繹裡頭,其中〈佛在靈山〉曲目,採用三進三退方式,仿若學佛路上的起起落落。這首曲子讓林月鳳特別有感受,尤其在握拳垂思時,更令她想起,初加入慈濟時的精進,一段日子後萌生退意,再後來急起直追的自己。

「初加入慈濟時還年輕、很衝,看慈濟會所天天熱鬧情景,總是感覺還可以做、要多做一些,甚至早晚都來慈濟。慢慢地,我遇到各種人事問題,很多挫折、心很厭煩,開始懷疑自己的抉擇。當時剛好懷孕了,我就選擇暫緩腳步,選擇有活動才出席,或只在廚房後方幫忙洗碗等。」

當退居幕後,她反而有機會省思過去,就此屈服罷退,值得嗎?憑心思考,是更多的不願意,於是在沉寂一段日子,她再次振發精神,激起鬥志,再回來志工隊伍。

這次再回來學習,她愈學愈懂得,自己不是為別人而修行,關鍵在自己的成長,將無謂的言語眼光擺一旁,堅定的眼神往前走,還要拉身邊人一把。

她笑言,堅強的鬥志,是甫從娘胎就有。是連藥物都無法擊落肚中頑強的小生命,她承擔最多的家務事,也沒機會參與政府考試等,身邊的哥哥姊姊,每一位學歷都比她高,唯獨她是家中唯一小六沒畢業,十三歲就出來打工的孩子。

也許是受教育不高,自覺低人一等,她用更強的姿態武裝自己:開始追逐名牌、昂首瞪眼、大嗓唬人、好強不認輸,從社會大染缸沾染不少惡習。她笑說,若以現在的「慈濟十戒」來觀照,年輕的自己犯了五戒以上,是個「壞女孩」。

成家以後,她希望家裡出狀元,家長能與有榮焉,因此從「壞女孩」變成「母老虎」;孩子的表現必須比別人好,學校成績沒考得八十分以上,她不肯簽名,還遭來一頓斥責。但家有初長成的兒子頻頻唱反調,令她很苦惱,奔走多個佛教道場,心中疑問還是無法得到解答,鬱鬱寡歡。

◎放軟身段 回報更甚

後來,志工張栢仁建議林月鳳帶著孩子參加慈濟兒童班,她看見志工說話輕輕柔柔地,孩子反而受用,令她察覺《靜思語》的影響力——「說話輕聲細語就是美」、「慈濟四神湯」等,無不是對治內心良藥。她不再瞪眼訓人、放柔身段、說話輕聲細語,只要求孩子成績及格就好。

多年不見老朋友無法置信地說:「這是妳嗎?」她一鬆綁,兒子不僅沒有學壞,心中設有界限,懂得分辨黑白,成家以後還回來請教她夫妻相處之道;張栢仁勸說:「可能今天太太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導致心情不好,善解包容對方吧!」

上人說「行孝行善不能等」。雖然母親與林月鳳關係從小不佳,但她一樣堅持反哺,即使老人家堅持住進安老院,她幾乎天天到訪。眼看母親很喜歡慈濟環境,她說:「等你好了,我帶你去慈濟做環保……」最後,母親喚林月鳳到身邊說:「幸好有妳這女兒,我以前對妳不是很好……」輕輕一聲歉意,她很知足,多年付出終於得到回應。

「感恩上人的靜思語,雖然只短短幾句話卻是寶,足以讓我一輩子學習,讓我改變自己,輕易化解家庭可能產生的衝突,甚至得到更多的回報。」當有人問林月鳳幸福是什麼?棄名牌穿起大賣場衣服的她,以自身故事說:「只要知足,妳就幸福了。」

◎半百人生 不再錯過

雖已過半百人生,林月鳳一聽聞《靜思法髓妙蓮華》入經藏,即懷抱著感謝明師的心主動報名,她不只是要記歌詞,練步伐、動作,還要顧及腳傷。

四年前,林月鳳從樓梯跌下,釀成嚴重腳傷,她起初僅單純推拿,沒想到腳踝愈腫愈大。後來醫生說她的軟骨組織受傷,需要一段時間靜養,不能再趴趴走。好不容易康復,她趕快復出,協助丈夫事業及到環保站付出,不料勞動過度釀成二度傷害,痛得她眼淚止不住。

因此這次演練,林月鳳既不想大隊因為她的舊患而給予優待,也不能再讓腳部三度受傷,讓期待演繹的心情落空。因此她盡量調整自己,把握更多機會練習,真的不行再找醫生治療,絲毫不退縮。

也許林月鳳的動作會有些緩慢,也可能會有站不穩的時候,但是每星期四、五的演練,她不輕易缺席,一次次在群體中演繹、與隊友相互切磋手勢,她都感受到經文帶給大家滿滿的力量,感受並珍惜與佛法同在的殊勝因緣。

林月鳳感恩地說:「每一次演繹,都提醒我不要再蹉跎時光,徘徊在『三進三退』;而是倍感珍惜好不容易修習得來的慧命,再奮起直追。」

圖左 :曾經感受錯失入經藏因緣的惆悵,林月鳳(左)非常珍惜,也希望更多人感受此難得殊勝的因緣。[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自小受教育不高,促使她以外在武裝來掩蓋軟弱,投入慈濟活動、薰習佛法後,發現柔軟的力量更大。[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林月鳳帶著孩子參加慈濟兒童班,從中尋找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力量。【照片:慈濟馬六甲分會文史組提供】[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