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活躍老化 開心學習樂而忘齡

活躍老化 開心學習樂而忘齡

E-mail 列印
三年前,七十八歲的卓美華(化名)患上失智症,其一女兒辭職全心照顧媽媽,其他姊妹則輪流照顧,讓主要照顧者有喘息的機會。這些年,母親失智愈趨嚴重,成天安靜地坐在家看著牆或是打瞌睡,完全提不起勁來做任何事。 不捨也不願年邁母親日復一日如此,透過朋友獲悉慈濟有「長者學堂」,遂為母親報名參與。

◎長者學堂 母女有共同話題

長者學堂裡,卓美華笑開懷,跟著大夥一起做運動操,一旁的女兒王小玉(化名)也開心地時而拉起母親的手,協助母親跟隨老師的動作,時而活動自己身體。王小玉欣慰地說:「母親在家完全不願意動,連電視都不看,對生活完全失去活力和興趣。真的很考驗子女的耐心和耐力!來到這裡看見一大群人,媽媽願意跟著大家一起動,一起學習,還笑得很開心呢!」

自從2022年8月6日,位於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的「長者學堂」開課,事隔多年卓美華終於有了社交活動,無形中給予家人喘息放鬆的機會與注入正能量。即使卓美華回到家依舊恢復原狀,但當子女談起長者學堂,她似乎留下些許的記憶,雖然不記得內容,但至少母女有共同話題。

王小玉感恩地說:「母親願意動腦想事情,就是學習的開始,很謝謝志工們為長者籌畫一系列的課程。」

◎老得優雅 延續生活的熱情
 
響應證嚴上人關懷銀髮族長照問題,慈濟馬六甲分會2019年推動「長者關懷計畫」,以「安身、安心、安生活」為目標,「長者學堂」為其中一項計畫。是年,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第一屆長者學堂,無奈受疫情影響而中斷;2022年重辦長者學堂,並從原本僅開設於馬六甲靜思堂的課程,擴大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8月開始於兩地舉辦,資源教材共享,分別就近關懷鄰近長者。

打造樂齡健康幸福學習課程,兩梯次長者學堂,共有七十多位長者報名參與,期待老人家踏出家門接觸與學習新事物,活化老年生活,重拾社交關係,邁向身心靈富足之生活。

課程規劃成員之一的志工江新慧(慈蒂),幾堂課下來,看見長者們的學習與突破。

自己屬於銀髮族,她深有所感地說:「三個月十堂課程,從身心靈去引導,老化是必然的現象,但是如何老得優雅?年輕時熱愛生活,為什麼老了不可以?想著膝蓋痛、肩膀痛等各種身體的疼痛,想著老了沒用,無法做什麼,一切都是信念所致。老年是生命的一個階段,鼓勵長者活到老學到老,熱愛生活。」

江新慧以自己為例,從工作到退休,從幼兒、中學生、大學生、教師聯誼會,到現在長者學堂,這些活動的課程設計與帶動,她都曾參與其中,一路學習,從不言「老」,更不以「老」畫地自限。

另一位課程規畫成員志工彭腕瀛,也帶著失智的家婆一起上課。她了解照顧失智者的辛勞,補充說道:「課程內容規畫,朝著預防失智抗衰老,透過健身、團康、插花、畫畫、茶道、烹飪、手工等課程,活化老年生活,幫助長者強化體能、活化腦力。」

◎抗拒上課 到主動歡喜學習

六十歲的闕玉春與六十五歲的戴鳳婷是親家關係,闕玉春的女兒為戴鳳婷的媳婦,替兩人報名課程,原本兩人抗拒上課,最後硬著頭皮出席。沒想到,第一堂課後換成她們主動提醒孩子上課時間,期待每一次的課程。

闕玉春搬離老家與孩子同住,平時負責照顧孫子,鄰近也沒有朋友,空閒時就是滑手機,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幾堂課下來,愈上愈開心,每次拿作品回家,連年幼的孫子看了都想跟來上課;出門上課前,孫子還會問「奶奶今天去上課學什麼?」回家後,孫子迫不及待要看作品。

「以前我們是大人看孩子學校作品,現在卻是孫子期待看我們老人家作品,很有成就感!自從小學後就沒再畫過圖,孫子看見我的畫說跟她畫的一樣,還拿去給她老師看,而且我那個年代也沒有手工課,孫子看見我做的蛋糕模型,還問可以吃嗎?」闕玉春開心分享。

戴鳳婷則會前一晚,先行至另一兒子家過夜,方便隔天就近來上課。平時孩子上班,獨自在家無所事事,再加上手痛、腳痛,甚少活動,「出門來上課認識很多朋友,可以學習東西。今天茶道課學泡茶,以前自己都是隨便泡,喝著茶看著電視,今天親手泡一壺茶,一邊品茶一邊吃著糕點,大家聊聊天,很開心!」

◎身心健康 動手動腳又動口

另一邊,七十多歲的夫妻檔顏素瓊和林亮全,與大家歡喜話家常。「今早遲了,錯過健身操。雖然遲到,我們沒有缺課,怎樣都要趕到。」顏素瓊笑開懷地分享。

老家在森美蘭州,因女兒嫁至馬六甲,先生中風幾個月前搬來女兒家就近照顧。女兒是慈濟人醫會黃月吉(慮芸)牙醫的同事,父母親搬到新環境,子女外出工作只剩兩老待在家,為了讓父母親消磨時間,特地安排他們到慈濟愛極樂環保站做環保,且活動手腳當作父親的復健。

兩個月來,幾乎天天由女兒載送,或是夫妻倆搭乘計程車前來環保站做環保。當一個月前獲悉開辦「長者學堂」,女兒馬上幫父母親報名。林亮全初期手腳不靈活,心情鬱悶,現今身體逐漸康復中,恢復行動力也已可以自行駕車前來環保站,志工見證他揮別了病痛,心情開朗許多,臉上也出現了光彩。

顏素瓊說:「要動,對身體、對頭腦都好。先生身體有顯著的進步,只是講話還不流利,所以來上課動動腦、動動口,如此生活也比較充實。老師教的健身操,坐著也可以運動,我們在家都會照老師教的拍打身體,活動筋骨。」

兩人自小學後就沒有畫過圖、做過手工,更鮮少有上臺分享的經驗,上課不僅讓兩人拿起畫筆重溫童年,更拿起麥克風分享心情與所學,度過一段段歡樂的時光。

◎樂齡人士 踏出家門上課趣

8月29日在馬六甲慈濟靜思堂,開辦另一梯次的長者學堂。上課前,志工團隊都會幫學員測量血壓,並詳細做紀錄,有助於掌握長者們的健康狀況。稍有異狀,志工總是親切地詢問:「今天服藥了嗎?」、「早餐吃什麼呢?」、「去複診記得跟醫生詢問。」等等。

七十四歲的劉淑英不好意思地說:「女兒有買血壓機給我,但是一個人懶惰不會想要拿出來用。」一旁與她結伴同來、八十二歲的林瓊花,聽聞自己血壓數字偏高則表示,每天都定時服藥,不知道自己血壓偏高。志工請她放輕鬆,血壓偏高因素很多,今日忘記服藥,前一晚睡不好,情緒太緊張等等都會有所影響,請她稍作休息,待會才重新測量。劉淑英歡喜地表示,來這裡上課,每次有志工幫忙測量,保護老人家的健康真好!

獨居的劉淑英因為腳痛,鮮少出門,家中物品與蔬菜等都是孩子採購送來給她,有時鄰居路過家門,她才有機會與人互動交流,大部分時間獨自看戲和玩手機。她感嘆,老人家生活皆是如此,待在家居多,做做家務與看戲打發時間。

林瓊花回應:「每天沒做什麼,我也是做家務、看電視,等孩子們晚上下班吃飯,老人生活就是這樣!我不會玩手機,所以都是看電視,孩子都說這樣下去會癡呆。來上課看看人也好,出門散散心,學習又可以動動腦!」此次上課因緣全因兩位長者的女兒彼此聯絡,各自替她們報名又輪流一起接送,有伴又有交通,兩位老人家才願意踏出家門來上課。

9月26日第二堂課,安排「茶道」與「製作月餅」,林瓊花與劉淑英未曾做過月餅,又鮮少泡茶喝。兩人將親手做的月餅小心翼翼地放入盒子,異口同聲表示,今日學會泡茶,回家泡給孩子喝,再邊與孩子們品嚐月餅,還要將月餅食譜與孩子們分享,讓家人可以一起製作不用烤箱,半小時內就可以完成的簡單健康「淨斯月餅」。

林瓊花笑嘻嘻地表示,第一堂課帶回畫作,孩子讚美很漂亮,還詢問怎麼畫的?當時她一臉得意地回答:「我是用手指沾顏料畫出這幅畫。」畫作還被家人掛在家中;今日第二堂課製作月餅,回家她又可以跟孩子炫耀了。

不是因年老而停止學習,而是因停止學習才會變老,與其擔心自己老後失能、失智、臥床,失去生活品質,不如以行動來預防。活到老學到老,經營好生活的內涵和豐富度,勿讓年齡限制學習熱情與興趣。猶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享耆壽九十六歲,身心健康、社交活躍到最後一刻。樂齡學習,不只能改變人們對老化的觀念,也能改寫一部部人生劇本。

圖左 :原本抗拒上課的闕玉春(右一)與戴鳳婷(左一),兩人最後硬著頭皮出席。第一堂課獲得成就感與歡喜,進而期待每一次的快樂學習。[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王小玉(化名)開心地拉起失智母親卓美華(化名)的手,協助母親跟隨老師的動作活動筋骨。[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兩梯次長者學堂,共有七十多位長者報名參與,透過健身、團康、插花、畫畫等課程,活化老年生活,幫助長者強化體能、活化腦力。[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林亮全(左)與顏素瓊(右)夫妻檔,自小學後就未曾畫過圖,做過手工品,更鮮少上臺分享的經驗。上課不僅拿起畫筆重溫童年,更拿起麥克風分享心情與所學。[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林瓊花(左一)與劉淑英(右二)活到七十、八十歲未曾做過月餅,課程中親手製作「淨斯月餅」,將帶回家與家人分享與炫耀所學。[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上課前,志工團隊都會幫學員測量血壓,並詳細做紀錄,有助於掌握長者們的健康狀況。[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課程中,引導長者活用手指,以手指沾顏料發揮創意作畫。[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課程結束前,志工邀請長者們分享今日所學,透過分享協助長者動腦與動口。左一為彭腕瀛,右一為江新慧。[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蔡金梅(右二)中風十多年,報名參與長者學堂,期待透過課程能多加活動身體。圖為她利用無力的右手,學習泡茶。[攝影者:顏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