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素」不宜遲 推動暖心便當

「素」不宜遲 推動暖心便當

E-mail 列印
小小的一張口,就可以改變個人的身心靈,進而還原美麗的地球,讓萬物共享共榮。全球推動素食,掀「素食」風,這股潮流,不只有益個人的健康、減碳排,也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

慈濟麻坡支會於2022年舉辦四梯 次的「愛心素食便當」(Bento Of Love)活動,分別於5月、7月、9月及11月舉行。目的是為了提升非素食者增加茹素的次數,加強他們對素食的觀念,認識素食是多元化,美味且健康。

◎美味又營養 健康且環保

剛圓滿的三梯次參與者中,平均有百分之七十是非素食者。這個數據讓執行團隊更加有信心去推廣,接引更多人一起來「蔬醒」。當中,也有不少人是連續三個梯次都參與。

幾家一起合作的素食餐館,如糠莊大稻、大眾好及和平館,每位廚師都很用心去策劃及烹煮,應用不同的食材,製作一些較創新的食物。有的則堅持採用新鮮的食材,以確保食物的營養及美味。他們向志工透露難免有壓力,但用心去學習及克服種種挑戰。

團隊也介紹每一天便當的營養成分表,讓大家更了解每種食物的營養及特色,享用均衡的飲食。因考量之前使用的便當盒,雖是可以再回收的材質,但不能長期重複使用,無形中造成浪費。為了達到環保理念,團隊改為採購環保便當餐盒。

除了餐館每日烹煮的食物,志工們自掏腰包,出錢出力,製作自己拿手的小甜品,或準備小禮物與參與者結緣。這小小的「每日一驚喜」,是一分祝福,也是愛心的增值,更是此次推素的其中一個特色及用心點。

◎友族齊茹素 充滿幸福感

一些學校或公司機構都有揪團參與,其中來自汽車行的巫裔同胞努萊茵(Nurain Farhana),經同事,亦是慈濟志工蘇瑞珠(慈沐)的介紹,連續參與三梯次。她對素食很感興趣,也喜歡中餐的烹調方式,「愛心便當的食物很吸引人,每次都會使用不同的食材,而且很健康,我很期待。」她愉快地用餐,也感覺身體較輕鬆了,因食物很容易吸收及消化,隔天如廁也很順暢。

如今素食不是宗教課題,而是環境保護。她透露平日在家也比較多烹煮蔬菜類,並鼓勵家人多享用蔬果,減少肉類。

而來自淡米爾小學的老師蘇瑪蒂(Sumathy A/P Subramanian)與同事連續參與兩個梯次活動。她們印象深刻的是,食物沒有添加任何的素料或加工品,可以品嚐到食物的原汁原味,而且顏色配搭很吸引人,讓人帶著愉快的心情來用餐。這份素食便當不僅增加體力,也獲得滿滿能量和幸福感。

非素不可,非推不可,非說不可。志工黃麗雯積極推素勸素,與人分享素食的益處。身為國中老師,她在校也介紹同事一起響應「愛心素食便當」,即使活動結束後,她會繼續幫忙同事訂購素便當,希望帶動大家持續茹素。

此外,身為關懷組員之一,她用心去找每日便當的食物營養和知識,在社交群組平臺分享,讓大家更了解素食,打破一般人認為素食不健康的錯誤觀念,增加茹素的信心。

每個梯次長達十天的推動,從開始策劃到進行,面對時間和人力有限的挑戰。志工需要去餐館協助檢查回來的空餐盒,填補、打包、分配、送餐,確保準時送到大家的手上。而參與者每日的回饋,不論志工或餐館都會盡心盡力去調整及改善。

「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或挑戰,但就是透過團隊的力量,大家互補。」志工朱雪莉(慮明)說。只要有人願意來參與,志工都會全力以赴去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問題。看似簡單,卻是繁瑣,但大家都秉持「甘願做,歡喜受」的心情,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皆大歡喜。

素食不再是口號,而是覺醒運動。一份暖心便當,不但傳遞溫暖,更是有益健康、尊重生命及愛護環境。

圖左 :每天的籌備工作,包括檢查、點算餐盒、貼上名字及分配送餐區分類,以方便餐館每日的打包工作。[攝影者:黃君玉]
圖右 :慈濟麻坡支會於2022年舉辦四梯次的「愛心素食便當」活動,希望民眾認識素食的多元化,美味且健康。[攝影者:黃君玉]

圖左 :志工們自掏腰包,出錢出力,製作自己拿手的小點心,或準備小禮物,與參與者結緣。[攝影者:黃君玉]
圖右 :志工黃麗雯(右一)積極推素勸素。在社區愛灑活動中,向民眾分享素食的益處,招募大家響應「愛心素食便當」。[攝影者:陳淑麗]

圖左 :淡米爾小學的老師蘇瑪蒂(右一)印象深刻的是,便當沒有添加任何的素料或加工品,可以品嚐到食物的原汁原味,而且配搭顏色很吸引人,令人帶著愉快的心情來用餐。[攝影者:江妙珍]
圖右 :巫裔同胞努萊茵(左一)經志工蘇瑞珠(中)介紹,連續參與三梯次活動,她認為愛心便當的食物很誘人,每次都會使用不同的食材,而且很健康。[攝影者:江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