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正信傳愛 大愛幼兒園迎吉祥月

正信傳愛 大愛幼兒園迎吉祥月

E-mail 列印
對鬼怪等未知的恐懼,是你我從小都有的生活經驗。馬六甲大愛幼兒園老師帶領孩子以理性的角度看「鬼月」。一連四個星期的週會,從第一週描述「七月吉祥月的由來」,引導孩子了解佛教盂蘭盆節的意義,破除迷信。

第 二週說明「愛護小動物,了解護生的道理」;第三週「分享素食養身,灌輸茹素齋戒聚功德」;第四週講解「發善念投竹筒撲滿,做好事植福田」。鼓勵孩子在七月佛的歡喜月,愛護眾生,身口意齊做好事,回報父母恩。

◎傳遞正信 義賣傳愛  

農曆七月在華人傳統觀念中總覺得諸事不宜,就佛教而言,是修行者「結夏安居」,專心修行、聞法覺悟之時,是佛陀歡喜的「吉祥月」。

佛陀教導弟子目犍連尊者,七月十五結夏圓滿日供養眾僧,藉僧眾祝福的力量,解救墮落在餓鬼道中的母親,因此佛教徒也稱七月「孝親月」。為了讓孩子更深一層體會七月吉祥月、歡喜月、孝親月,老師帶領孩子親自製作蔬食義賣,所得悉數捐給因戰爭失去家園的烏克蘭難民。

從蔬食義賣決定何種食物,何種口味,製作海報宣傳,到食物的製作,材料採買等都是老師、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與完成。孩子們第一次製作食物義賣,也是初次全程參與,興奮之情全寫在臉上。

從七月起,每星期一天,孩子們練習製作義賣的飯糰、煎餅(Pancake)、義大利麵和番茄飯,幾乎每一位孩子都是初次接觸。老師從拿刀切菜、洗米煮飯、洗菜、烹調、煮麵等,一步步教導孩子。經過幾次的練習,從備料到烹煮,孩子們逐漸掌握技巧。

然而過程中,各班皆面臨一些挑戰,如煎餅純素無蛋粉漿太稀無法煎成型;不同的飯鍋烹煮的壽司飯有差異,太濕黏不易塑形與壓模;食材搭配和烹煮方式影響食物的香氣、口感等等。每一班面對不同的難題,老師們想盡辦法調整食材與做法,同時還得兼顧孩子們可以輕易上手的方法。

經過一次次的測試,孩子們選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食材搭配,共同決定自己班上義賣的美食。而每一班師生也攜手設計屬於自己的海報,高掛於幼兒園門口宣傳行銷。五歲大勇班蕭婉柔老師更將孩子試做美食的身影,及海報製作成宣傳影片,除了記錄孩子們投入的用心,也期待透過影片發揮吸睛的行銷力,為義賣貢獻一分力。

◎齋戒茹素 行善行孝

「香菇臭臭!」、「我不喜歡吃紅蘿蔔。」、「我不喜歡花椰菜。」、「我喜歡番茄。」、「玉米很好吃。」……

孩子們處理食材時,嚷嚷著自己不喜愛的蔬菜,當看見喜愛的蔬菜又受不了誘惑,頻頻「偷吃」。五歲的黃皆喆邊拔玉米邊品嚐著它的美味,一轉眼,他吃的比剝下來的還多,他笑著說:「我喜歡吃玉米、番茄,我喜歡吃多多菜菜,最喜歡吃番茄飯。」

一旁的同學紛紛回應:「玉米很甜,很好吃!」、「在切素Ham,我也邊切邊吃!」、「我拔玉米拔到手很酸。」、「這香菇很硬,很難切,我的手也很酸。」、「豆也很硬,很難切。」

另一邊,小朋友則說道:「我很會切菜了!」、「刀子這樣拿,手這樣放,一點點切。」、「我很厲害,我切菜速度很快。」……大夥你一句我一句,分享處理食材的心得。

當每班的食物陸續完成時,耳邊傳來「好香!」、「好想吃!」、「好美!」……尤其義大利麵的醬汁,是用大量蔬菜去熬煮製作,間接融入孩子們不喜歡的菇類、花椰菜、紅蘿蔔等,孩子們聞到陣陣香味,打破之前對於不喜愛的食材印象。

蕭婉柔老師說:「義大利麵是我的家常菜,背後的用心就是母親當年看見年幼的我們不喜愛吃蔬菜,因而將蔬菜製作成小孩喜愛的義大利麵醬汁。」透過此次蔬食義賣,她期待班上小朋友學習到做法,能回家與父母親分享,變成家中的家常親子料理。

五歲的鄭加汶開心地回應:「我吃過義大利麵,但是我媽媽不會煮,我回去要教媽媽煮。我們做的很好吃,沒有動物在裡面,不可以殺死動物,牠們會痛痛,有生命。這個義大利麵有很多菜菜,很好吃!」她強調,義大利麵義賣收入用來幫助打仗受苦的人,希望能有更多人來買好吃的義大利麵。

另一邊六歲大善班小朋友,站在鍋子旁依序做著煎餅,不一會兒直喊「好熱!」深刻感受到爐火的熱。大願班的孩子,手捏著飯糰則直呼「好燙!」老師們引導孩子反思母親,日日為家人備餐的辛苦,勉勵孩子學習分擔母親的辛勞,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回報父母恩。蕭慧萍老師也向孩子們說:「七月孝親月,茹素護生積福德,也是一種孝順父母的表現。」

「我有多吃菜菜,我回家會幫媽媽,不要讓媽媽煮飯那麼辛苦。」六歲黃靖涵歡喜說。

◎深層體驗 深入心田

疫情考量,義賣採取預購方式,期盼7月20、28日二天義賣能完美呈現。各班孩子也全力以赴,口中不斷介紹自己班上的美食「我們做chocolate oreo的pancake,很香、很好吃。」、「我們做好吃的番茄飯。」、「我們做的紅醬義大利麵很好吃。」、「我們的飯糰,有包芒果、草莓,還有素香鬆。」……

不久傳來好消息,四班共收到三百多個訂單,歡喜之餘,對於每一班一天之內要完成的訂單量,對年幼孩子是一大挑戰。

蕭慧萍老師說:「事前將孩子分配在不同崗位,秤料、整形、包餡、包裝,分工合作動作才快,老師主要負責品管,及應付突發狀況,如當天發現飯煮得不夠,趕緊請包裝組的孩子先去清洗鍋子;我留在現場指導每一崗位的孩子,當孩子逐漸上手,我趕緊去煮飯,需要團隊的用心和合作。」

六歲的張予柔,因為班上事前兩個星期的練習,義賣當天她捏製飯糰,從素香鬆、草莓,到芒果都難不倒她,動作敏捷。她分享:「我爸爸媽媽有訂飯糰和Pancake,我要做美美給大家。這是沒有包肉肉的,草莓很香,芒果很甜,很好吃。賣的錢可以幫助烏克蘭的難民。」

反觀大善班,進度有待加強,孩子們煎著一片片煎餅,之後塗抹上不同的口味,再依照訂單一盒盒的包裝,非常耗時,一整天只有午餐時間稍作休息,又繼續趕工。小朋友們忙碌一天,總算及時在放學前,將各班學生與師長訂購的食物送上,開心地附上一句「感恩支持!」

放學時分,孩子們興奮地向父母親展示手中訂購的食物。「Pancake、飯糰在這裡!」陳睿喆開心地向媽媽曹栗彬展示。裡面包的芒果是曹栗彬準備給全班孩子的食材,她說:「孩子每星期提醒我要記得帶芒果到學校,興奮又期待,每星期練習做飯糰,回家都會跟我分享。

有天跟外婆說他不要吃魚,因為他愛動物。孩子動手做印象深刻,將幼兒園宣導素食的觀念點滴吸收入心,一直跟我們提素食,現在家裡已少吃肉了。」 

另一位家長林盈孜也支持孩子們的善心,她表示,自己的其中一位孩子畢業於大愛幼兒園,所以她明白幼兒園教導孩子「七月正信」的觀念,也知悉齋戒茹素的意義,因此大人以行動力共同響應,也能為烏克蘭難民盡一分力。

◎抱著撲滿 用愛招吉祥

「噹啷、噹啷……」

7月27日一早,幼兒園裡傳來鏗鏘清脆的聲音。五歲和六歲的孩子開心地將平時存下的愛心竹筒(撲滿)倒入大甕中捐獻,每一位孩子投下善款時,口中許下心願,「祝福人人平安健康」、「祝福烏克蘭沒有戰爭」、「希望錢能幫助戰爭的人買食物吃」、「祝福社會吉祥、天下無災難」……

五歲吳雋暘和陳敏抱著沉甸甸的竹筒往甕裡倒,聽著錢幣鏗鏘的聲音,看見甕裡的愛心愈來愈多,陳敏開心地說:「我每天都投竹筒,我也教妹妹投竹筒,所以我的竹筒很多錢,而且每次都有說祝福語。剛剛倒入時我祝福人人健康平安,捐出的錢能幫助窮人買東西吃。」

五歲的林瑾潼表示,平時將爸爸給的零用錢投入自己的撲滿,老師教導七月是吉祥月,要做好事幫助打仗受苦的人,因此她將自己存在撲滿的錢,全都倒入竹筒。

看見大甕裡愈來愈多愛心捐款,孩子們興奮地嚷嚷著好多錢!四歲孩子今年入學受到疫情影響還未有機會了解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今天週會老師們與全校分享慈濟慈善救濟從五毛錢竹筒起家的故事。園長李彩燕(慮潤)也把握今天因緣,發給四歲孩子一人一個愛心竹筒(撲滿),引導孩子日日啟善念,投下分分的祝福,共同發揮小錢行大善的力量。

大愛幼兒園傳遞孩子正信正念,迎接農曆七月,落實「真正的普度」觀念,推廣齋戒護生,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將孝親與救濟的慈悲心念,化成具體的善行。匯聚人人善念與愛的力量,為更多苦難人付出,社會便能祥和,天下無災難。

圖左 :番茄飯裡滿滿的蔬菜食材,全是孩子們用心準備。黃皆喆(左三)喜愛番茄飯,已迫不及待品嚐美味。[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透過義賣,小朋友們體驗從洗菜、切菜、烹煮等整個過程。[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鄭加汶專心炒著義大利麵食材,希望好吃的義大意麵能籌募更多善款幫助難民。[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張予柔熟練地捏製飯糰,從素香鬆、草莓,到芒果餡都難不倒她,動作敏捷。[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陳敏帶來自己日日投竹筒送祝福的愛心錢,捐獻給烏克蘭的難民。[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馬六甲大愛幼兒園舉辦七月吉祥月系列活動,透過講解傳達正信觀,鼓勵孩子在七月佛的歡喜月,愛護眾生,身口意齊做好事,回報父母恩。[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義賣食物籌募善款,每一班師生用心製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宣傳海報。[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小朋友們忙碌一天,及時在放學前將各班學生與師長訂購的食物送上,開心地附上一句“感恩支持!”[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兩天義賣共收到三百多個訂單,孩子們一一協助打包食物。[攝影者:顏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