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助學生安心就學 翻轉未來的人生

助學生安心就學 翻轉未來的人生

E-mail 列印
慈濟芙蓉會所空間窄小,志工在物色「助學金頒發典禮」場地面對考驗;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後,議決在波德申中華小學(SJKC Chung Hua Port Dickson)、日叻務知知港群英小學(SJKC Ch un Yin Titi),以及芙蓉新華小學(SJKC Sin Hua Seremban),分三個場次主辦頒發典禮,主要是方便受惠學生和家長,無須一早出發長途跋涉,也解決交通問題。

◎珍惜求學的機會

首場「助學金頒發典禮」於2022年10月15日在波德申中華小學舉行,共有一百一十七名學生受惠,九十四名學生出席,與會的志工有四十七人。第二場於10月24日在日叻務知知港群英小學舉行,十八名來自華小的華裔、巫裔和印裔生受惠。

第三場於10月30日,假芙蓉新華小學舉行。29日上午十點,機動組志工就開始將音響設備、人文推廣組及環保展的物品載到會場。十一點鐘,志工分工合作開始布置會場。

會場布置區除了志工們,還來了十二歲的卡雅欣(化名)和她九歲的弟弟,開心地協助抹椅子和排放椅子;他們是緬甸難民署會員,由志工林彩雲載來參與付出。

卡雅欣的母親在懷著女兒時,就隨丈夫來到馬來西亞,卡雅欣和弟弟相繼出世,但由於是難民身份,自小不曾踏入學校。父親在五年前,送她進入補習中心學習馬來語、英語、科學和數學。她說得一口流利的馬來語,很羨慕同齡的小朋友能進入學校讀書,並期望日後可以進入學校求學。

卡雅欣的父母自製咖哩角販賣維持生計。媽媽自生產兒子後,因為細菌感染而導致左耳失聰。近三個月來,難民署特委託慈濟志工發放援助金給卡雅欣一家,同時代為移交馬幣三千令吉(約合新臺幣二萬元)予卡雅欣的母親,作為手術費。

10月30日上午八點半,志工們抵達新華小學準備就緒。這一次的頒發典禮,特別安排環保展宣導,讓與會的家長及學生們,聆聽志工們講解環保的重要,也可以親自觸摸現場所展示的各種可回收物品,特別是大愛感恩科技也開闊了大家的視野。

環保志工妮邇瑪拉(Nirmala A/P Ramakrishnan)特以淡米爾語向印裔家長和學生宣導環保概念、資源回收及環保袋的重要。人文推廣組除了推介淨斯產品,志工們也引用證嚴上人《華文、英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版靜思語》,與學生、家長們分享互動。

◎減輕家長的負擔

上午十一點,芙蓉三民小學(SJKC San Min Seremban)的十一名學生以吹奏笛子、舞蹈、朗誦及歌唱方式,呈獻〈傳燈〉曲目,為今天(10/30)的頒發典禮掀開序幕,贏得臺下會眾的熱烈掌聲。

芙蓉羅白淡米爾小學(SJKT Lobak)校長瑪格士瓦麗(Mageswary A/P Kesavan),不但親臨會場為該校三十三名受惠學生打氣,還在人文推廣區請購了淨斯營養品。她讚賞:「「慈濟援助貧困家庭的學生,減輕家長們新學年孩子開課的負擔。家長可以利用這筆助學金為孩子添購校服、鞋襪、書費及學雜費。」」

今年四十五歲的單親母親何玉蓮(化名)育有一對兒女,女兒為中一生,兒子在芙蓉亞沙馬華小學(SJKC Ma Hwa)就讀一年級。丈夫不幸於去年(2021年)因心臟病突然往生,她目前在家自製菜餚糕點出售,或為網上食品代購者,賺取生活費,有時也收集環保物變賣以補貼家計。

兒子是由學校老師推薦申請「慈濟助學金」,何玉蓮說,「今天得到慈濟的幫助,我非常感恩。兒子拿到這筆助學金,可以減輕我的壓力和負擔。」

廖貴英(化名)是印尼華僑,越洋嫁到這裡後育有三名孩子,是全職家庭主婦,今天帶著女兒劉金玉(化名)前來出席助學金頒發典禮。廖貴英的先生中風兩年,經過物理治療後走路還不穩,雖然能夠工作,但是收入不多,只有區區千多令吉,經濟上由親人補助。

廖貴英透露,自小肢障的大兒子劉正欽(化名)獲得慈濟六次獎助學金。她說:「得到慈濟助學金,心裡比較定,壓力就少一點。我把這筆錢用來支付孩子在學習上的費用,如買文具、書本、衣服和鞋子等,我要謝謝慈濟。」

◎慈濟幫助我很多

仙拉(化名) 帶著兩名孩子在臺上分享。丈夫是精神病患,長期需要接受治療,無法工作,家庭經濟壓力都落在她身上。她育有四名孩子,年長的在大專院校深造,一名就讀中五,最小的孩子今年四年級。孩子們都在往年曾經獲得慈濟獎助學金。

仙拉表達對慈濟的感謝,因為減輕她經濟上的負擔,特別是在開學階段,為孩子繳書費和買練習簿、文具、衣服和鞋子等開銷。

大兒子喬丹(化名)也特別前來分享個人,在慈濟多年的幫助下安心就學。他在就讀小學時,就已經獲得慈濟的獎助學金,讓他在學業上力求上進,不辜負父母和慈濟賦予的期望。

目前喬丹在波德申科技學院(Politeknik Prot Dickson)修讀會計系;弟弟 威廉(化名)在吉隆坡文良港技術學院(DSH Institut of Technology, Setapak)就讀藥劑系。喬丹也鼓勵同學們努力求學,不負眾望。

◎善用慈濟助學金

另一分享者是單親媽媽薇妮(化名),辛勤工作撫養兩名年幼的孩子,五年級的湯尼(化名)和六年級的約翰(化名)。

兩個孩子懂得體恤母親工作辛苦,個性獨立、懂事乖巧,也勤奮求學、成績優異、品行良好,皆是學校資深巡察團員。約翰常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項比賽活動,比如講故事、演講等。

薇妮在臺上感激分享:「四年來,我的孩子都獲得慈濟的獎助學金,確實幫助我很多,尤其是用來買孩子的校服和鞋子,讀書所要用到的文具和其他費用。此外,慈濟人也給我很多其他層面的幫助,我深深的感謝慈濟。」

約翰也透露父親早在2015年往生,單靠母親做工廠女工養育他們,因此很珍惜慈濟的獎助學金,他把往年所獲得的獎狀皆收藏在文件夾,時常自我鼓勵。他除了感恩慈濟的幫助外,也鼓勵在場的同學們要用功讀書,好好利用慈濟的助學金。

◎臺上臺下齊互動

今年的助學金頒發典禮中,增設了臺上臺下齊互動環節。司儀在儀式開始前,針對環保展,以問與答方式讓會眾參與,加深大家對環保的認識,回答正確者獲贈一份結緣品。

也有學生攜帶慈濟竹筒撲滿,將他們平日節省的點滴小錢,投入缸中,現場響起「鏗鏗——鏘鏘——」的錢幣聲,特別令人感動。隨後志工們拿著竹筒撲滿募心募愛,大家本著「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紛紛響應。

由志工、親子班和慈少班帶動中文版和印尼文版的手語〈一個乾淨的地球〉獲得全場熱烈迴響,大家一面隨著歌詞唱,一面比手語,其樂融融。

來到最後環節,全場一起以英文唱誦〈愛與關懷〉,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活動結束後,家長們從志工手中獲得一小瓶淨手液,而受惠學生則每人都有一份結緣品。今天共有三百九十五名受惠學生出席,參與的志工大德共有七十三人。

協調志工林彩雲期許家長珍惜這項援助,讓他們在新學年度過難關;也希望學生們自我鼓勵知道父母的辛苦,更加用功讀書。慈濟芙蓉聯絡處負責人黃秋玉(慈楹)也感恩大家合和互協,順利圓滿了今年度的助學金發放,讓三場共五百三十一名學子得以安心就學。

圖左 :慈濟志工引用證嚴上人的靜思語,鼓勵學生向上向善。[攝影者:李訂鋒]
圖右 :緬甸難民孩子卡雅欣(化名),在會場協助清理和排放椅子。[攝影者:蕭耀祖]

圖左 :印裔環保志工妮邇瑪拉,以淡米爾語與印裔家長、學生宣導環保的重要性。[攝影者:蕭耀祖]
圖右 :會眾虔誠祈禱,何玉蓮(化名.白衣者)也祈願社會祥和、孩子努力求學。[攝影者:李訂鋒]

圖左 :湯尼(化名)和約翰(化名)兩兄弟,將每天點滴儲蓄的竹筒撲滿帶回來,做個手心向下助人的人。[攝影者:李訂鋒]
圖右 :志工陳艾心拿著竹筒撲滿募心募愛,大家本著「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紛紛響應。[攝影者:李訂鋒]

圖左 :志工葉寶珍引用證嚴上人的淡米爾文靜思語,和學生家長們分享互動。[攝影者:李訂鋒]
圖右 :印尼華僑廖貴英(化名)帶著女兒劉金玉(化名),前來出席「慈濟助學金頒發典禮」。[攝影者:李訂鋒]
圖左 :志工、親子班和慈少班學員,帶動中文版和印尼文版的手語〈一個乾淨的地球〉。[攝影者:李訂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