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圓滿愛與陪伴 照顧戶安詳辭世

圓滿愛與陪伴 照顧戶安詳辭世

E-mail 列印
「結婚那一年,他二十五歲,我只二十歲,沒想到就過了四十七年……」結褵相伴近半世紀,攜手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如今其中一方撒手而去,遺孀鄭美華(化名)照料的任務也宣告圓滿,但心裡卻是滿滿不捨。

◎心不捨 化為祝福

今年七十二歲、住在馬六甲亞羅牙也(Alor Gajah)縣的慈濟照顧戶劉正雄(化名),2024年4月4日晚間,告別病痛的身子,也放下與另一半緊握的雙手,在慈濟志工下午時分甫安裝好的醫用病床上,呼出最後一口氣。

「你們來以後,他睡得非常安穩。直到晚上忽然間咳嗽,口中出現許多痰,我將痰擦乾淨,想要拿藥給他吃,卻發現他不對勁,趕快回到他身邊,看著他直到閉上了眼睛,身體沒有了動靜……」

6日早上,一行五位志工及醫護同仁到訪,鄭美華彷彿找到依靠,緊抱著志工肩膀,斷斷續續、重複講述和先生最後的相處,嗓音一度變了調。身旁志工及醫護同仁曾經在短時間頻密造訪,因此當下許多人不捨、黯然、誠心祝禱等,多種心情浮上心頭。

曾經多次上門護理傷口的義診中心護士珊蒂亞(Santhia A/P Rasamanikam)更是紅了眼眶。她傷感說,uncle(劉正雄)是她接手的首個傷口護理個案,看見他的辛苦,她特別做了許多學習和規劃,期待能減輕他的痛楚;卻沒料到無常瞬間發生,讓她一時間無法接受。然而和志工一起瞻仰往生者遺容,看見對方安詳離去的模樣,她也放下心中不捨,轉為祝福。

◎屋漏偏逢連夜雨

而社區志工對劉正雄的印象,是年前在妻子半支撐扶持下,顫抖著手腳,坐上輪椅到客廳看電視,或到戶外曬太陽,說上一會兒話的模樣;後來卻只能長期臥床,說出單字或簡單詞語,來表達心中感受。

原來早年從事菜販生意的他,2016年被診斷患上巴金森症,同時再遭遇中風及陷入憂鬱,身體功能逐步退化,肢體靈活逐年大不如前,生意也無法再經營下去。夫妻倆育有三位兒女,各自成家落腳他處,除了大兒子在附近,二兒子在新加坡工作,經常來回新山住處,女兒則嫁到吉隆坡,與丈夫為生活而奔波勞碌。

體恤孩子的不易,鄭美華一肩扛起日夜照料丈夫起居生活的責任,孩子則分擔生活開銷及其他照護用品。奈何2020年疫情行管令,生活一切停擺,收入大受影響。大兒子主動聯絡慈濟馬六甲分會,申請補助父親每月大量使用的成人尿片,因此展開慈濟與這戶人家的因緣。

社區志工不僅每月送來醫療補助費,讓鄭美華去請購所需的照護品,也曾經一度補助劉正雄的復建費用,期待透過簡單運動,能夠鍛煉身體的力量,讓功能延緩退化,不必將全身力量倚靠在嬌小的妻子身上,照料工作也不會那麼吃重。

然而復建過程需要的耐心耐力,劉正雄無法全力給予配合而中止補助,然而社區志工並不放棄,偶有機會邀請人醫會蘇美娟(懿因)醫師上門往診,教導妻子為丈夫按摩手腳,或運動四肢。

這邊情況還未趨穩,另一邊廂,磨人心智的考驗接踵而來。先是2022年5月,二兒子患上鼻咽癌,回馬六甲治療,慈濟也增加補助其化療費用。沒想到痊癒後回到工作崗位,2023年卻傳來大兒子患上血癌的消息,治療期間恢復情況良好,卻在2024年農曆新年兩週前跌倒,除夕夜大夥兒高高興興一起回家,撈生、慶團圓,如此溫馨美滿的鏡頭,就只停留在那一刻;自此以後,飯桌上缺了一角,再缺一角。

◎盡己力給予相助

農曆初五,大兒子驟然往生,讓慈母淚流不止;像個硬漢般的劉正雄更是悲傷,打從去年(2023年)確診新冠肺炎以來,他的健康滑落得厲害,臥床的時間愈來愈長,加上近期天氣悶熱,他的身體因減少移動、長期受壓而出現褥瘡。

丈夫臀部首次出現傷口,單靠鄭美華一人之力,很難為丈夫翻身及清洗,且傷口愈來愈大,令她束手無策,趕快轉告志工王美傑(明毅)。

恰好今年慈濟義診中心增護士同仁,可以上門教導病人及家屬如何料理疾病或傷口護理、講解在家如何使用藥物,或協助更換鼻胃管、抽痰等服務。她趕快提出申請,很快地,3月28日,印裔護士珊蒂亞(Santhia A/P Rasamanikam)隨著志工上門,仔細為劉正雄清洗像手心般大的傷口,更教太太手呈杯狀從背部扣擊,幫助丈夫排出痰液。

4月1日再上門,珊蒂亞欣喜發現,傷口有乾燥的跡象;不料4日早上傷口卻惡化,劉正雄體溫升高,咳嗽卻不太清醒。隨行往診的蘇美娟醫師邊檢查邊問診,診斷出其肺部很弱,趕快開抗生素、化痰等藥物,再和護士珊蒂亞清洗傷口、去除痂皮。

期間志工看必須集二三人之力,才能讓患者翻身及洗傷口的過程,在家只靠妻子一人之力處理一切時,志工暗暗感嘆照護者的不易,當即代向慈濟申請醫用病床和氣墊床等輔具,助減輕其負擔。

中午時分,護士和志工很快地取而復返,除了帶來醫生叮囑的藥物,更帶來抽痰器,抽出體內不少痰液。此時醫用病床也送到了,男眾志工將病床安裝好,女眾志工則教導鄭美華病床的操作方式,再合力將患者搬到新床上。

「Uncle,現在有好一點嗎?」

「嗯!」

志工鄧佩瑜(慮敬)發揮軟實力,細心詢問被安頓好的劉正雄,對方睜大雙眼,良久給予單字回應,已是志工奔波整天最大的鼓舞;太太更開心地握起丈夫雙手,開玩笑或唱歌給予鼓勵。此時他不僅退燒,人也清醒多了,專心瞧著太太,腳趾還會輕鬆擺動,慢慢點頭回應太太的詢問。

「你知道嗎?這裡有慈濟的醫生護士、師姊(志工)全部一起過來,你很好命,大家都很愛你,都很盡心盡力,你要加油。」太太告訴丈夫說。

「為了他,我必須堅強,幸好有慈濟師兄師姊來幫忙我,不然我一個人怎麼辦?他們一直鼓勵我堅強,還帶護士過來,教我正確的洗傷口方式,還送來病床,讓我方便很多。」

「在新加坡工作的二兒子很擔心,一直打電話來詢問,中午聽見有慈濟的醫生護士過來,他說他放心了,真的很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師兄師姊,很感恩,很感恩……」

看著因為舒暢而沉沉睡去的丈夫,太太鄭美華心裡只有聲聲感恩。

◎圓滿愛與陪伴

沒想到舒暢的日子維持不久,當天晚上即傳來劉正雄辭世的消息。志工6日到訪時,太太看著每一位曾經相伴的貴人,一樣感念卻很不好意思,因為志工做了那麼多事情,丈夫卻很快就離開人間。

志工王美傑感嘆說,長期照顧臥床病人,照護者的心理壓力很大,有醫護人員給予助力,及身邊有人支持很重要。因此,不定時往案家奔波,她們只希望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及太太的負擔。尤其聽見人在他州工作的兒子,因父親有人照料而安心時,志工由衷感覺:「幫助一個人,等於在幫助一家人。」

雖只有短暫照護機會,卻建立起如家人般情感的護士珊蒂亞更深刻有感,相關照護有傷口病人、臥床者,甚至巴金森病患的醫療知識,更需要廣泛宣導出去,讓更多人受惠,只要多一傷者康復,就是守護了多一家庭。

如今圓滿了愛與陪伴,親身參與見苦知福的歷程,也體會生老病死、愛別離苦的佛理。

「uncle(劉正雄)被病痛折磨了那麼多年,如今從病體解脫,離苦得樂,我們希望獨自一人的鄭美華不要再有掛礙,走出來做環保也好,尋找簡單工作賺取外快及打發時間也好,重要是將生活重心回到自己身上,照顧好自己,過好生活,生活有寄託,我們會繼續陪伴。」王美傑說出心中的祝福與期待。

圖左 :自2020年起,慈濟志工關懷劉正雄夫妻至今,逢年過節都不忘送上祝福,圖為2024年春節,志工贈送新春禮包予太太美華(化名.左二)。[攝影者:黃琇璟]
圖右 :護士珊蒂亞為劉正雄抽痰,讓對方呼吸更順暢,睡得更安穩。[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志工送來醫用病床,教導鄭美華正確使用方法,以減輕自身負擔。[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往者已矣,志工將持續陪伴,鼓勵妻子鄭美華放下心中的不捨,生活尋找新寄託。[攝影者:余振森]

圖左 :人醫會醫師和慈濟義診中心護士,攜手為劉正雄清洗褥瘡。[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帶著傷感,印裔護士和慈濟志工一起瞻仰往生者儀容。[攝影者:余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