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知識山 是從遊戲中學習

E-mail 列印
「防疫戰鬥營」科學展消息一流傳出去,慈濟馬六甲分會陸續接獲多所學校組團過來參訪,師生們親身體驗後,認為好玩有趣又富教育性。

◎多所學校 申請參訪

在馬來西亞,各源流學校每一年都有兩次機會,向各州教 育局申請組團外出,為學生舉辦一場見學之旅。一場「防疫戰鬥營」科學展(簡稱防疫戰鬥營)在慈濟馬六甲分會展出長達六十五天。為了不讓學校師生錯過機會,慈濟志工特於2024年3月22日和29日兩天,分別邀請華小和淡小校長出席科學展說明會。

多所學校校長、老師代表親臨體驗後,一致認為,「防疫戰鬥營」不但有趣,同時含有豐富的教育意義,能夠輔佐學生在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方面的知識,讓學習變得更生動有趣。

隨著消息流傳出去,慈濟馬六甲陸續接獲多所學校的申請參訪。 4月16日至26日,就有香林小學、公教小學、聖母小學和位於直望郊區(Tebong)的甘文寧淡米爾小學(SJKT Kemuning HD)組團過來,也有學校師生各自帶學生來參加,更有早已安排好學生外出見學的學校,這次換學校老師過來自我培訓,投入得比學生更忘我。

◎正視防疫 上緊發條

其中來自直望郊區(Tebong)的甘文寧淡米爾小學(SJKT Kemuning HD)是微型小學。一天早晨,該校負責衛生教育的塔瓦瑪拉老師(Puan Thavamalar A/P Chelliah)單獨帶著六位六年級學生,搭乘小貨車前來距離約三十五公里外的慈濟會所,參與「防疫戰鬥營」。

塔瓦瑪拉老師充當翻譯員,現場將看板文案、影片、導覽員的分享及遊戲方式等,用淡米爾語講解予學生。她說,除了校長從說明會歸來有作分享,其他帶學生來參訪的老師,也在社交平臺上推薦,有很多遊戲,還可以從中學習不少知識,於是吸引她帶學生過來,希望讓孩子們現場了解更多傳染病知識及如何照顧好自己的衛生,避免感染病菌。

看著活潑的孩子從陌生到熟悉、在不同的遊戲站流連忘返,以致差點錯過回校時間,事後還能很清楚表達所學的防疫知識。她笑說,學校平時會透過影片或有獎問答方式,加深孩子對各種知識的印象,來到這裡可以透過遊戲增長知識,他們真的很喜歡,這也是很好的溫習和提醒,讓習以為常或開始鬆懈的防疫行動,再度上緊發條。

◎一再挑戰 樂趣中學習

4月19日,來自公教小學電腦協會四年級至六年級、四十三位師生前來「防疫戰鬥營」參訪,隨著志工深入淺出地導覽,孩子們也拿著自己的戰鬥卡,開始在各展區大展身手。他們在疫調隔離區尋找蛛絲馬跡,根據一些資料背景追查找尋病毒從哪一人開始傳播,再依序推測下一位受感染者,如此類推,如同新冠疫情(COVID 19)爆發,緊密追尋發病的傳播源與接觸者之足跡。

「我知道,我知道是誰開始傳播病毒了。」五年級的陳愷元興奮地從觸控螢幕上將可疑的人物拉至答案區,聽到答對的響鈴聲,開心不已!當下,同學們都是偵探柯南,細心觀察,七嘴八舌討論著誰是下一位被傳染者,志工陳秀秀(懿竹)趁機與大家分享,COVID 19疫調、匡列的原則,之後透過影片向大家講解疫苗對於防疫的重要性。

陳愷元同學在「防疫大擂臺」關卡,一開始答錯再答錯,經過一番挑戰,從錯中逐步獲得正確答案,他說:「我最喜歡這關,能夠學到傳染病的知識,知道登革熱發病的潛伏期是三至八天,期間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蚊子喜歡待在潮濕之處,還有登革熱和瘧疾是由不同屬性的蚊子所引起。」雖然他最後沒有入圍分數最高的前八名,無法獲得遊戲盒獎品,但他表示自己會再回來挑戰!

副校長趙湘微看見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很是欣慰地說:「遊樂區很吸引孩子,雖然孩子初期答錯的多,但是反覆練習,逐步增進知識。如果單純聽或只是看著文字解說,沒有實際動手體驗,很難入腦,透過這次體驗互動,小朋友從樂趣中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她同時了解,這次展覽遠從臺灣運來一切設備,是博物館等級的展覽,她希望慈濟下一次能再舉辦不同課題的展覽,例如火災、地震……事件。她說,目前全球氣候變遷,很難預測馬來西亞永遠都不會有地震,若能提供一些知識性教育和互動體驗,相信大人和小朋友都會有更深植腦中的危機意識。

◎溫故知新 還想再來

四月第三個星期二,香林小學師生組成一輛巴士的人數來參加「防疫戰鬥營」,當中有華裔師生,也有馬來友族師生。負責領團的吳惠萍老師也是學校第三副校長,負責學生的課外活動,

她說:「校長參與說明會後,認為這展覽相當有意義,期待學生也能有機會來看看,因此我們就把這次見學之旅,當成是學校的課外活動日。雖學生當中有馬來友族,但我們事前會搜尋相關資料傳達給學生家長,告訴他們這次參訪的地點雖是慈濟會所,但我們是來看展覽、吸收知識的,與宗教課題無關,所以家長們都很放心,讓孩子全體出席。」

「小朋友,會傳染登革熱的是公蚊還是母蚊?」「母蚊!因為它要生baby!」「傳染登革熱的是哪種蚊子?」「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四年級的雷海希甫踏入展區便老馬識途,去到他喜愛的「防疫飛毛腿」和「防疫大擂臺」二站,導覽志工知道他曾經來過,準備考考他,沒料到相隔近一個月再來,他還記憶深刻!

六年級的友族學生艾莎(Siti Aisha)和友人在「自我保護 遠離疫病」這一站,輕易就完成「自我防護」對對碰遊戲。她說,自從新冠疫情後,她最熟悉就是戴口罩,雖然不習慣,卻成了生活中的必備品。

而且感情要好的表姊,曾因為確診入院兩週,艾莎年紀太小不能去醫院探望,只能透過電話聯絡,為對方祈禱,令她對COVID 19很害怕及抗拒。艾莎說,遇到病菌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多喝水、洗手、隨身攜帶消毒劑等等,並希望戴口罩的時代不要再來。

團隊裡唯一的馬來老師努魯伊法(Nurul Eeffah binti Awang)也玩得不亦樂乎,還成功抱回獎品。她說,因現場有雙語,讓她看得明白,尤其喜歡「防疫大擂臺」,是很具知識性的一站,奈何秒數飛逝,要消化題目很不容易,她重複了三回才成功取得較高分數,並說:「這裡真是個好地方,可以教育我的小孩關於傳染病的知識,有機會我還會再來。」

◎認真玩樂 腦力激盪

「小朋友,平時你們如何滅蚊?一巴掌拍打?一次可以打死多少隻蚊子?現在有新科技——沃爾巴克氏菌,注射入蚊子中,讓登革熱無法傳播出去。」

「蚊子產卵,即使在很乾旱的地方,也可以待足一年,當中只要有一點點雨水,就能夠活過來。其中母蚊壽命比較長,可以產卵六至八次,一次產一百至三百顆卵,兩三天就可以化作孑孓,七至十天變成蛹,再三天變成成蚊……」4月26日,聖母小學許多學生聆聽導覽員解說後,嘖嘖稱奇蚊子的繁殖力之強,也是第一次聽見可防治登革熱的沃爾巴氏菌,增長知識了。

這天聖母小學四十九位學生在校長、老師、愛心媽媽和校工陪伴下分成兩梯次前來「防疫戰鬥營」,學生當中不少是環保學會、反毒學會、科學與人文學會成員。其中喜歡科學、漫畫的巡察員鄭善喜則靜靜站在COVID 19看板前,仔細觀看漫畫解讀疫情病毒,認為可幫助多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透過實驗去找出答案。而來自環保學會的陳語彤則說,最好避免蚊蟲的方法,就是保持環境乾淨,不要亂丟垃圾。

另一位印裔學生莎蒂(Sackti A/P Thiruselvan)則說,家人曾經確診隔離過,當時,她經常要戴著口罩端食物放在門前給他們,對COVID 19印象很深刻。因此「防疫飛毛腿」這一站,她記得要防止病毒,「戴口罩」、「多喝水」、「打疫苗」等步驟。

聖母小學黃玉蘭校長很感恩慈濟舉辦「防疫戰鬥營」,讓學生可以「認真讀書,也認真玩樂」,她透露教育局很注重發展科學教育與科技,今展覽的科技可以讓學生們從遊戲中學習,同時也讓年輕老師過來看看,並腦力激盪,為來臨的展覽或義賣會,打造更多好玩遊戲。

◎ 生命教育 取經紓壓

同一天,這邊廂聖母小學生專心聆聽導覽員分享,另一邊卻傳來「哇!哎呀……」循著忘我的叫喊聲望去,原來,是一群十九位來自亞羅牙也華小年輕的老師們,也融入學生群中參與遊戲,玩得很開心,還很解壓!

玩得投入的鄭旭婷老師說,知識性的訊息透過遊戲方式呈獻,透過玩樂、無需任何文字,就足以讓人記得一一清二楚,而且還可以讓參與者想要一再衝刺,為自己寫下更高的分數記錄,間接地把資訊留存腦海中。

另一邊,該校唐美嫻校長站在遊戲臺前和另一位老師商討:「我們學校可以做到嗎?可能用不同顏色的LED燈,讓學生選擇他們心中的答案,錯的時候紅燈亮起,對的時候青燈亮起……」

「這次學校已經安排好,後來才聽見防「疫戰鬥營」,我雖然有事無法參加這場的說明會,但是感恩戴金龍(濟澤)副校長是慈濟志工,在他推薦下,我們便一起過來,很高興平時教課壓力大的老師們,在接近週末的這一刻,都從遊戲中解壓了……」

唐校長也說,學校成本和資源非常有限,這次領團來,讚歎科學展有漫畫、有科技、也有互動,讓他們可以將一些點子帶回學校,再思考研就,希望可以尋找相近材料、用最低成本方式,研究出創意點子,吸引學生的更多注意和目光,從中加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防疫戰鬥營」展出期間,有全家總動員及再次來挑戰者,也有幼兒園、小學生、年長者……走進慈濟會所的人流也增多了、幾乎天天可聽見小孩興奮玩樂的熱鬧聲。

一旁為大眾導覽的志工們,只要聽見人人說:「防疫戰鬥營前,我就已經來過慈濟」、「原來這裡這麼好玩!」或「我還會再來」、「我知道沃爾巴氏菌是對治骨痛熱症的方法!」看大家的用心解說和學習就已非常值得!

爾後,當我們回顧,這場等同生命教育的防疫戰鬥營,會是美好豐碩的一程。

圖左 :「防疫戰鬥營」經口口相傳,吸引學校組團參訪,學生在短時間內挑戰自我,並以高分贏取禮物,歡喜而歸。[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微型淡小全體六年級學生,在老師以淡米爾語解說下,齊來分辨公蚊和母蚊不一樣之處。[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陳愷元(戴帽子學生)在導覽志工陪伴下,和同學們當起偵探,一起追踪病毒的傳播。[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印裔學生莎蒂認為防疫戰鬥營的遊戲很有趣,可以從中重溫在科學課中的知識。[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聖母小學師生仔細聆聽導覽員精彩解說,再投入遊戲中。[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亞羅牙也華小唐美嫻校長(右二)之前因公務錯過「防疫戰鬥營」說明會,後來和老師們結伴過來,觀摩同時取經,將好玩新點子帶回學校。[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馬來友族艾莎(右一)和朋友一起參與好玩遊戲,重複考驗記憶、不亦樂乎。[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香林小學第三副校長吳惠萍老師(中)認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防治知識容易忘記,透過遊戲和展覽可以重複提醒,將訊息牢記並傳達給身邊人。[攝影者:羅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