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國小推動環保 慈濟從旁輔助

國小推動環保 慈濟從旁輔助

E-mail 列印
馬六甲檸檬眼國民小學(簡稱SK Limbongan)在家教協會主席謝守欽支持下,成立每週資源回收日,推動資源回收於校園,讓良好教育扎根在學校,進一步造福社區、家園,逐步減輕排水通道被堵而引發的閃電水災 問題。

馬六甲檸檬眼國民小學是一所座落於馬來村莊內、擁有四百八十三位學生,以及四十五位老師的馬來小學。全校師生曾經呼應教育局號召,在校內設立收集紙類、塑膠和其他資源的三大回收箱,並成立環境保護學會,透過綠手指種植及美化環境行動,培養師生愛護環境觀念。

◎動手學習

2024年,在甲州行政議員、也是SK Limbongan家教協會主席謝守欽支持下,該校獲選為推動資源回收計劃的國小,自5月7日起,每週一次的資源回收日,全校師生受邀帶來可回收資源,並由一群經過培訓的「環保大使」(學生)動員分類,學習辨識及處理手中的「垃圾」,意味著人人愛護家園的意識將進一步提升。

謝守欽受邀致詞時透露:「我經常在檸檬眼社區一帶的排水溝,看見隨手被丟棄或被大風吹、大雨沖到水溝裡的塑膠瓶和鋁罐;它們質量很輕,卻是造成溝渠阻塞、排水不流通的元兇。因此,今天我們做了相當勇敢的決定,感恩慈濟,也感謝校方願意接受挑戰,讓SK Limbongan來推動資源回收計劃,如果這計劃實行得好,將為檸檬眼(Limbongan)社區帶來很大成效,也給孩子們帶來良好教育和示範,不只是提升自己,也是照顧家庭、造福社會及周遭環境。」

他呼籲學校師生,不要忽視眼前隨手撿起的瓶瓶罐罐、紙張等等,勤動腦筋,手中的「垃圾」都可化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寶物」。

這是一項有規劃性的行動。為加深學校師生對資源回收、分類與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謝守欽特別牽線和引介,邀請馬六甲慈濟志工與校園師生交流分享相關知識,並陪伴協助將計劃推動上軌道,這也是慈濟與政府單位,合力將環保知識深入國小的共善契機。

因此,早在4月15日,有慈濟志工與全校師生分享環保課題與資源回收知識,5月2日再邀一群師生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動手學習做資源分類。

◎環保講座

4月15日,志工楊明富(濟擇)在學校電腦室,展示目前地球所面臨的危機,例如需時二十年生長的樹林,只需數秒就被砍伐倒地;全球每年扔掉的億數塑料包裝袋,足以覆蓋整個地球表面,而且令海洋生物陷入危機的也是微塑料等等!容易讓人忽略的資料鋪陳開來,在場校長、副校長、負責老師、四十二位五六年級和環境保護學會學生都很關注。

「環保5R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欲望,先是拒絕(Refuse)不需要的,減少(Reduce)需求量,再重複(Reuse)或經過修理(Repair)使用所消費物品,最後是送去環保站(Recycle)或做成堆肥(ROT)。」楊明富同時增加分享將物品創意改造、轉化成具更高價值的「Upcycling」理念,這是資源再循環、物命延續的方式。

慈濟環保理念是什麼?如何辨識可回收資源及見證Upcycling的巧思?除了講座會,也有十五位志工在校園設置七個攤位,與輪流上前觀看的全校師生分享「一日五善行動」、「環保十指口訣」等,也擺設生活常見的鐵罐、鋁罐、紙類、塑膠瓶各種類物品,及回收再製的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鋁箔包再製品、各項巧思手工等。學生們很好奇圍繞在志工身邊,有人告訴志工他會修理腳踏車,有人瞧著塑膠瓶演變成可愛動物花器,說:這我媽媽也會做……

有學生指著一些回收物說:「這個我家也有!但是沒有收起來……」志工趁機和學生玩起手指遊戲,一起數「環保十指口訣」,除了瓶瓶罐罐,還有紙張、電器、衣服、五金等可以回收。志工在拿起手中的塑膠飲料瓶說,如果它被丟棄,會變成垃圾,引來蚊蟲等,也會造成溝渠阻塞,以後我們把它們收集起來,帶來學校好不好?學生們乖巧地點點頭。

最令老師和學生驚喜的是巧思手工攤位。人人好奇嬰兒服裝怎麼變成袖套?也對廢棄傘布製成的圍裙、牛仔布製成的精美包包愛不釋手,有女學生說,想要回家和媽媽分享,嘗試做看看!還有其他看似無用的塑膠繩、塑膠吸水管、飲料包裝袋也可以變成手提袋,人人現場試做,嘖嘖稱奇,不可思議。

當天提早到訪的謝守欽先生,率先參訪七個攤位,見現場志工與師生們踴躍交流,讚說這是很好的機會,讓彼此之間有互動平臺,增加種族間理解與和諧,並讓友族也漸漸關注環保課題。

◎訪環保站

5月2日,檸檬眼國民小學三十五位學生在五位老師陪伴下,參訪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他們分站方式參訪各個「資源分類區」、「惜福區」、「環保布展區」、「書海閣」等等,最後再動手協助現場志工分類塑膠瓶、紙張和踩踏鋁罐。

他們在該處得知,塑膠瓶要依照號碼來分類,紙張也分成黑白紙、彩色紙、紙皮、電腦紙等,有些可以賣得比較高的價格,有些則因材質混合,回收商給予的價格較低。

這群經過志工培訓的學生,是事後學校增設以分類資源為主的資源再循環學會(Kelab Kitar Semula)主要的生力軍,也是學校的環保大使。

期間,有老師從中加深了解這行動的意義。例如過去校方誤以為環保就是將可回收物收集起來、賣給廢料處理公司即可;沒想到經過清洗、處理及分類的資源,可以賣得更高價錢,也可以回收再製、延長物命。

也有老師說,沒想到塑膠瓶竟可製成救人的毛毯、衣服等,還從布展區看見新點子,可作爲學校教學輔具之一;同時為學生帶來許多新概念和啟發,原來平凡無奇的東西也可以轉化成創意品。種種新發現,讓他們深覺此趟挖到寶了。

西蒂祖納達(Siti Junaidah binti Johari)也說,最初聽見參訪環保站,她想像可能會到土埋場去;沒想到是到工廠,站內的資源處很整齊、沒有異味,而且從一站走過一站,發現竟有圖書館、展覽館等,還有志工無償在幫忙,讓她彷彿置身在迷你IKEA、迷你型圖書館等,各種類書籍很吸引人,還可在惜福區找到超便宜的美麗衣裳,是一趟豐富且滿載而歸的旅程。

◎親身投入

2024年5月7日,在謝守欽先生、志工、全場師生見證下,檸檬眼國民小學資源回收日正式啟動!學生們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帶來家裡可回收資源,填滿學校的回收箱。當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眾環保大使(學生)分成兩組,在志工指導與陪伴下,女生負責分類紙張,一批男生則到回收箱去,把大批大批的礦泉水瓶帶過來。來來回回好幾趟,有學生說,雖然很熱,但很開心,因為很多朋友一起做,做得很起勁,很開心!

一大袋的瓶子往下倒,「嘩啦啦……」與「哇……」聲交錯,學生、老師邊做邊玩樂,分類、踩踏得不亦樂乎,最後再整理收納。不消幾分鐘,滿滿回收箱的資源就被清空,師生很有成就感地歡呼:「完成了,Yeah!」

學生諾阿麗雅(Nur Aliya binti Yunus Ambri)是學校巡察員副團長,她說,透過環保講座,她很心疼只需十秒鐘時間就把一棵大樹砍倒,而大樹要生長卻需要二十年的時間!因此她認為,大地被破壞是人類造成,應該由人類負起責任去挽回一切。

5月7日當天,她負責分類紙張,強調必須分得仔細,才不會浪費重來。在家她也將想法貫徹在行動中,例如開始將黑白紙、顏色紙分開收納,弟妹問起為何這樣做?她回答,這是為了做分類,做環保,救地球。

一直陪伴在側的第二副校長祖拜達(Zubaidah binti Sulaiman)說,之前她執教的學校曾經做堆肥,連魚骨都可以化作肥料;如果人人就像今天都能做分類,哪裡還有垃圾可丟呢?她希望這項有意義的活動能持續下去,也會呼籲學生們將可回收物品清洗乾淨、踩扁再帶來學校,這樣就可以減輕許多工作。

校長莎比雅(Pn. Salbiah binti Che' Mat)更是感恩在家教協會主席鼓勵和慈濟幫助下,各單位一起護持學校推動這項環保計劃。她說,此計劃不只可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責任心,合作和團結精神,更可以幫助打造安全與衛生的環境,進而讓學校和社區更緊密結合,未來誠邀社區民眾一起攜手合作,減少災情發生,造福社會。

據悉,檸檬眼國民小學推動環保計劃的消息傳達出去,校方陸續接獲州內其他國小詢問及關心。期待假以時日,該校能成為甲州模範國小,發揮善的漣漪效應,帶動其他學校一起落實環保於校園。

圖左 :在學校家協主席謝守欽先生(右三)牽線促成下,政府、慈濟與學校攜手合作,在校園推動環保。[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志工與學生互動,透過 「十指口訣」,記憶可回收的物品種類。[攝影者:蔡育丹]

圖左 :回收塑膠瓶,透過科技可製成救人的毛毯,學生們感到新奇。[攝影者:蔡育丹]
圖右 :檸檬眼國民小學師生化理論為行動,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動手學習資源分類。[攝影者:顏聯福]

圖左 :從環保教育站了解如何處理手中垃圾以保護大地的學生,是學校的環保大使,也是資源再循環學會主要的生力軍。[攝影者:顏聯福]
圖右 :在家開始將紙張分類的諾阿麗雅(中)認為,大地被破壞是人為所致,應該由人類肩負起責任去挽回一切。[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校長莎比雅女士(致詞者)感恩多方合作,讓環保計劃惠及校園,打造安全衛生環境,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責任心,未來造福於社會。[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學生對傘布製成的圍裙大感興趣。[攝影者:蔡育丹]
圖左 :慈濟志工楊明富在學校電腦室,與校長老師、四十二位五六年級和環境保護學會學生,分享保護地球的重要。[攝影者:羅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