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粽葉飄香愛傳承 串起你我的愛

粽葉飄香愛傳承 串起你我的愛

E-mail 列印
打開粽葉,濃郁的娘惹粽香氣四溢,豐富的內餡,滿足了味蕾,一口接一口。慈濟馬六甲分會端午節娘惹素粽義賣,已行之多年,口耳相傳建立口碑,許多人引頸期盼裹粽的日子,更多人盼望能大快朵頤。

2024年5月2 3日起,慈濟馬六甲靜思堂瀰漫著粽香,一群群志工有說有笑,各司其職投入娘惹素粽與鹹粽製作。十四天來頂著炎熱的天氣,加上熱烘烘的火爐熱氣投入製作,雖然身體疲累,但人人臉上洋溢著大大的歡喜。因不僅志工們相聚團圓,同時也是為了滿足大家一年一度懷念的美味,以及共善的愛相聚。

隨著義賣訊息公布,短時間內就被訂購一空,製作團隊追加數量,圓滿大家支持義賣的心。今年總計完成逾九千個素粽,其中特別結緣一千兩百個給慈濟巴生支會,作為籌募巴生靜思堂建設基金。

◎發揮粽串的精神  

齋堂裡,一群裹粽高手年紀雖不輕,但包粽的手仍俐落得很,說說笑笑間,一串串包入愛心的粽子映入眼前。她們一心掛念著裹粽義賣獻愛心,今年更加入多位中生代志工,從採購、洗粽葉、備料、秤餡、浸米、品管、包粽、烹煮粽子等,逐步學習,愛的傳承與接棒。

其中一位中生代志工郭慧霞(慮劼)去年(2023年)投入素粽製作團隊,才開始學裹粽,今年除了粽子愈裹愈上手之外,還承擔協調角色,忙著與總協調志工劉渼嬌(慈茹)學習籌備工作,例如計算材料、秤米與洗米,管理每日的餡料和產能,以及關心各崗位的志工,與隨時補位等。

清晨四點多就出門,與志工李仁粦(惟仁)、劉渼嬌先抵達現場準備材料和炒餡料,以備放涼後,讓待會前來裹粽的志工可以馬上開工,每個環節緊密相扣,讓作業順暢。郭慧霞分享,自己不會就先請教,團隊很歡迎新人來學習,劉渼嬌帶著她邊教邊做,還有其他志工教導和互相補位,感受到團隊的合心與力量,整個過程她開心地做、快樂地學。

郭慧霞深刻感受到缺少任何一個崗位都不行,只要人人合心,即使做到身體有些累,但是心卻是喜悅與滿足。尤其當訂購數量一直往上追加,她有些擔憂團隊負荷不了,但因劉渼嬌做事的魄力,帶領團隊向前衝的勇氣,一步步跟隨心也安定下來,而且是愈做愈開心愈有動力。

正好裹粽期間,劉渼嬌需出國公差五天,她放心交代給團隊,原本郭慧霞還有點擔心。她感恩劉渼嬌事前詳細地規劃,每個步驟都很清楚,以及信任團隊,讓運作順暢,且即使劉渼嬌在國外,也隨時關心給予指導與支持。劉渼嬌的話深深烙印在她心裡「整個作業流程要做到人人都知道做什麼,即使誰不在,都可以順暢運作下去,才是對的!」

郭慧霞希望更多人來學習,將裹粽手藝傳承下去,將製作粽子的作業傳承下去,讓義賣的愛心傳承下去。

◎包粽智慧愛相傳

另一位志工鄭順燕(慮俐)也是去年初次加入製作團隊,今年主要承擔品管,但看見哪個崗位缺人她主動補位,每每從早上做到下午收工卻不見疲累感,取而代之的是滿心歡喜。她說:「不累!團隊很合心,大家邊做邊調整,配合得很好,日日開心地做,心情格外輕鬆。」

確保每個粽子牢固地綁著,粽繩的長度一樣,以及修剪突出的粽葉等,鄭順燕仔細檢查一串串的素粽之品質,畢竟這是慈濟從2005年開始推動素粽義賣,投入多少志工的用心和努力所建立起的口碑。她強調,一定要讓支持義賣的人覺得物有所值,美味與美觀兼具。

承擔總協調的重任,大小問題都要想辦法解決,隨時克服遇到的挑戰,但劉渼嬌做到很法喜地表示,去年初次承擔,無經驗,面對許多挑戰。今年有去年的經驗累積,比較得心應手。且今年趁著裹粽製作尚未開始前,她與鄭順燕、郭慧霞等多位志工先行在家試跑整個流程,檢測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讓流程更順暢,也為了確保粽子的味道和外觀,都能夠做到盡善盡美,讓享用的人能回味無窮。

過程中,劉渼嬌更是從香料、烹煮到火爐設備等,尋求不同的專業人士協助,反覆嘗試,終讓她找到一些訣竅,再加上團隊的配合,讓她很安心也倍增信心。

「每一次都是經驗的累積,做到很有成就感。很感恩團隊的合和互協,炒料、備料、烹煮的志工,清晨五點多就先抵達現場準備,接著包裹粽子和其他崗位的志工來付出,之後結束需要清掃和善後,煮粽子和出貨等,大家各司其職,流程順暢。人人做到歡喜自在,猶如開同樂會般,志工還會各自帶來拿手糕點彼此分享呢!」

然而,每天清晨五點多忙到下午四、五點,對於十多年前曾動過心臟繞道手術,現在心臟只剩下百分之七十功能,每天還需要服藥,定時追蹤檢查身體的劉渼嬌是一大挑戰。但身體的病痛無阻她把握當下,付出的心。同時因為承擔,從摸索中體悟到經驗傳承的重要,一心想要建立素粽製作標準化流程,讓人人都能輕易接手,凡事有依據而非依人。

此外,端午節吃粽子是華人的傳統,但是現在會裹粽子的人已不多。今年裹粽團隊還是靠七、八十歲的志工在扶持,四、五十歲的志工仍屬少數。她憂心裹粽的手藝會失傳,邊做也邊培養中生代,並計畫開班授課,由年長的志工把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給年輕的下一代。期盼透過經驗傳承,讓馬六甲慈濟素粽能年年飄香募愛。

◎年年不忘端午約
 
製作期間,周珠英每天八點就與女兒志工陳翠蘭(慮岱)來報到。今年八十六歲的她,年年期待要來裹粽獻一分心力。她裹粽手法熟練,非從小就會,而是待孩子長大成人,約四十歲,因婆婆想吃粽子,才有機緣與時間學習。

「我剛開始是用米來練習,摸到訣竅後,才正式裹有料的粽子。難度比較高的馬來粽,我也會編葉子和綁定。以前的媳婦命很苦要做很多事,一家大小那麼多張口要吃,什麼都要自己做,買很貴。以前裹粽是被迫,現在裹粽是開心,不知道明年還會再來綁嗎?死了就沒辦法來了。」周珠英講話中氣十足,風趣又幽默,經常逗得身旁的志工笑開懷。

裹粽一連坐著幾個小時,陳翠蘭擔心年輕時操勞過度,而導致脊椎骨壓到神經線的母親,腰痛無法久坐和久站,但周珠英連連表示,沒問題!每年接近端午節,周珠英便開始詢問「何時慈濟開始裹粽?」不願錯過用手藝獻愛心的機會,也因為母親的積極、分秒不空過的個性,促成不會裹粽的陳翠蘭為了接送母親,幾乎日日母女同行一起來付出。

現場,只見陳翠蘭一會兒協助秤料,一會兒幫忙備料。她說:「今年是好因緣,靜思堂是接引菩薩的道場,能夠護持馬六甲和巴生的靜思堂大家都『萬粽一心』,做得特別開心,法喜滿滿。」

製作期間,周珠英因不小心在住家外跌倒,臉上多處瘀青,眼睛腫脹,還有傷口,需要隔二天回診清洗傷口,如此情況她卻不想待在家休息,一心只想趕緊歸隊繼續包裹粽子。陳翠蘭想方設法讓母親暫時休息一天,隔天周珠英元氣滿滿再度投入裹粽,眾人紛紛關心周珠英的情況。

她卻笑瞇瞇地說:「跌倒當下流很多血,整條毛巾都是血,以為很嚴重,還好沒傷到眼睛。不累、不痛,手可以動,眼睛看得到,沒事!我要來包粽子,我喜歡做,做好事很開心。」打開話匣子,周珠英開始與大家話家常,席間不時傳來歡笑聲,句句都是老人家率直純真的智慧話語。

6月6日迎來粽子製作之尾聲,這段期間志工們把握難得的機會,不管是天天來付出,還是特地請假來付出幾天,又或是安頓好家裡抽空來付出,還是聽到訊息號召一個個參與……不管什麼理由,人人背後只有一個心願,讓應景的素粽串串飄香,包入眾人的愛心與祝福,期盼募集更多愛與善。

圖左 :應景的素粽飄香,志工用心包入愛心與祝福,期盼募集更多愛與善。[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郭慧霞深刻感受到製作粽子,缺少任何一個崗位都不行,只要人人合心,即使做到身體疲累,但心卻是喜悅與滿足。[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確保每個粽子牢固地綁著,粽繩的長度一樣,以及修剪突出的粽葉等,鄭順燕仔細檢查一串串的素粽之品質。[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承擔總協調的劉渼嬌(左一)從摸索中體悟到經驗傳承的重要,今年帶著中生代志工學習,期能建立標準化流程。[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不會裹粽的陳翠蘭(左一)協助備料,齊心護持素粽義賣。[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2024年5月23日起,慈濟馬六甲靜思堂瀰漫著粽香,志工各司其職投入娘惹素粽與鹹粽製作,十四天共完成逾九千個粽子義賣。[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