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義診列車開往郊區 服務零距離

義診列車開往郊區 服務零距離

E-mail 列印
慈濟義診積極拓展社區醫療,打從去年(2023年)中醫義診從慈濟園區走入市區,今年走到距離慈濟會所近二十公里處的望萬郊區,提供中西醫義診,為郊區民眾提供帶來更多元的醫療服務。

基於對人本的尊重、對生命 的關愛,慈濟義診列車開到城郊外小鎮,提供「一站式」的愛心問診服務。

◎首次中西醫合作

2024年6月9日,共十四位中醫、西醫、牙醫、兒科、復建師等,齊到望萬社區(Bemban)的培僑華文小學,參與慈濟舉辦的義診活動。這是義診,也是健檢活動,更是首次中西醫一起攜手合作看診。

只見偌大禮堂和一間間教室,有中醫現場把脈問診,並提供推拿、針灸、刮痧、骨科、皮膚等專科治療;西醫方面,則有兒科、西醫健康諮詢及口腔檢查。除此之外,現場還提供營養諮詢,及血壓、體脂和身體質量指數(BMI)健檢服務。來到這裡的民眾,可以選擇接受中醫把脈、西醫諮詢或口腔檢查,隨著大人一同前來的孩子們,還可接受兒科檢查,及服食蛔蟲藥。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義診,讓醫師們用愛走出去,把病人帶進來,人人得到更好的撫慰,同時增強保健知識,讓每人的健康得到更完善的諮詢與照顧,進一步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所了解和警惕。」這是馬六甲慈濟中醫召集人楊立前醫師分享。

◎針灸和捐血兩回事 

早在義診活動兩星期前,社區志工即製作不少傳單,積極到人潮多的地方去做宣導邀約。

馬來友族「亨」(Hen bin Ali),一天早晨他在茶餐室用餐,從志工手中接到傳單。有華裔血統的亨說,他對中醫治療相當認同,多年前曾經到慈濟義診中心接受一次針灸治療,只是因路途遙遠並沒有繼續複診;在小鎮也沒刻意去尋找中醫診所。那段時間,若身體真的感覺不舒服了,才會到政府診所或中央醫院去掛診。

他不曾服食三高藥物,自信身體很健康,然而近期頭部、肩膀等身體不同部位出現疼痛,因此聽聞有義診活動,當天一早便帶著妻子來到只五分鐘車程的學校掛號。年輕的鄭欣泉醫生為其把脈問診,發現他血壓偏高,他感到奇怪,仔細回想可能是近期參加親友喜宴,吃了比較多葷食所導致的後果。

鄭醫師為其針灸治療後補充說,亨你是「肝鬱氣滯」,導致身體不同地方會出現疼痛。雖然情況不太嚴重,但如果不處理,高血壓無法下降,情緒無法抒發,長久累積會造成氣血運行受阻。

亨的妻子則是第一次看中醫,她心想,針灸,也許是和捐血一樣的吧?與她溝通的是馬來中醫慕絲蒂卡醫師(Mustika Fitri binti Ridwan Masution),診斷出她因從事清潔女工,長久勞作、姿勢不正確導致靜脈曲張,遂用針灸為其減輕了下肢疼痛的情況。夫妻倆都很感恩中醫為他們緩解疼痛,並提到,他們所接觸的社區健檢,中醫義診這還是第一回,在醫師和志工們親切的身段下,也帶給夫妻倆帶來特別及愉快的體驗。

◎今天醫師來看我們

住在培僑華小附近,騎電單車少不到於五分鐘就抵達學校的楊漢全,前些天送回收物去望萬環保站,志工告訴他義診的消息,他聽聞有免費中醫可看診,趕快過來,來到現場得知還可以檢查牙齒,他同時掛號兩科。

「我上一次看牙醫是幾年前裝假牙的時候,而且常常到馬六甲修德善堂去看中醫,但是近幾年跌騎摩托車受傷,右手無法舉太高。現在因為三高問題,經常到政府醫院去複診……」

在廉價排屋的居家前,種植番薯葉,四處叫賣,一把換得馬幣三令吉(約合新臺幣二十元)的他,生活自給自足,簡單但求三餐飽足就好。這次因為腳麻痺而來看中醫,醫師為其針灸,讓他感覺舒暢許多。

「今天感謝中醫來看我們,我們不必跑到老遠的地方去尋找看中醫……」談話良久,他緩緩地吐出這句話,有經驗的中醫、細心的牙醫,很仔細為他看診並解惑,讓他知道自己身體還健康,牙齦還堅固,於是,很安心提領著藥回去,同時,感謝志工在現場的關心和照顧。

◎我是第一次看中醫

「你的身體BMI指數高,建議多攝取蔬菜水果的營養,水果方面建議多吃番石榴、火龍果,少吃香蕉……」禮堂外一隅,飲食諮詢志工與馬來婦女扎琳巴(Zalinbah binti Rebuyab)在交談中,關心其健康。

「是嗎?我最喜歡吃香蕉了!我因為想減重,所以經常不吃晚餐,改吃水果如香蕉代替,沒想到其升糖指數反而會加劇我的血糖問題。」四十九歲的扎琳巴,曾經遭遇意外,身體多處出狀況,中醫為其針灸了好一陣子,讓她身體感覺比較輕鬆,取藥途中,熱心的藥劑志工看見她的BMI偏高,鼓勵她到營養諮詢處去多了解。

扎琳巴是學校書記,對慈濟志工並不陌生,校長看她做事辛苦,也容易疲累,因此在她鼓勵下,來義診現場「第一次看中醫」,原本忐忑不安,經過針灸終於放鬆,展開爽朗笑顏,說過程像被蚊子叮咬一樣,一下子就過去,換來全身體舒暢,很歡喜。

她表示,自己常常都是在身體有狀況時才會去看醫生,哪個部位疼痛就去治療哪個部位,換來對身體片段式的了解認知,今藉由中醫治療和飲食諮詢,她可以更全面方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且,和她一起來的九歲女兒還可以去看牙醫和兒科檢查,一場義診,設想周到一舉兩得,照顧了她和女兒,讓她歡喜及、感恩。

「我有三高,嘗試改變飲食,血糖曾經一度下降,後來卻沒有成奏效。這次對方建議我從改變飲食和運動開始,說中了我的難處,因為工作和載送孩子關係,我大概一星期只能運動一次,但若再耽擱下去,我的健康會亮紅燈,因此,雖然很不容易有困難,但我還是要嘗試抽空運動。」她說。

◎挺有意義的一件事

今天的義診活動,兒科林慧玲醫師帶來夫婿、母親、孩子等一行六人,在不同崗位把關,滴水不漏,而她則免費提供奶粉、維他命、蛔蟲藥等等,和當地居民廣結好緣。

年輕的劉蒈欣醫師也認為,中西醫可以互補,而且現今社會許多疾病普遍年輕化,人人一定要對自己的健康提高警惕。因此,她也常常鼓勵病人,到了特定年齡,不只是靠中醫調理,也要定期接受西醫的健康檢查,透過先進儀器,作出更精準檢驗和判斷。

馬來女中醫慕絲蒂卡醫師首次在本土貢獻良能,很開心能夠用醫術回饋大眾。她現場接觸的多是肩膀疼痛或是落枕的病人。其中,兩位患有輕微的濕疹和皮膚過敏,讓她可以發揮專業所長,提供針灸治療,在現場聽見有病人經過治療後覺得疼痛減輕許多,這是她感到最開心及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透過義診,可以減輕人民的負擔,也可以讓沒有接觸過中醫的人來初體驗,知道中醫也可以調理很多疾病,這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事。」

這是鄭欣泉第二次參加中醫義診活動,不同的是這次活動地點在郊外。他佩服醫療團隊的衝勁,不曾擔心義診設立在郊區沒有人知曉,反而很認真在每一過程,和志工們一起細心照顧每一位來到的民眾,讓他覺得這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

當天他遇到的病人,有兩大類型,其一是需要透過推拿和正骨調理的頸椎問題,另一種是「肝鬱氣滯」的病人。他說,此類病患平時會比較急躁,愛鑽牛角尖,情緒比較多問題不穩定、精神比較內耗。因此,他除了提供針灸和中藥內調,同時也做了心理疏導,因此他會給病人比較多的時間,讓對方透過今天分享,梳理自己情緒及發掘糾結所在。

第一次中西醫義診列車開往郊外小鎮,共兩百一十八人掛號一起來「看健康」,展現醫療團隊與當地居民「零距離」的服務。

放眼望去,望萬小鎮百分之四十是馬來友族,另外百分之四十是華族,其餘是印裔友族。協調志工黃雪芳(慮雪)透露,今天看見走進來義診現場的友族人數比過去多,他們親身體驗後,增加了對中醫的信心及對慈濟了解,帶回慈濟小撲滿響應小錢行善,令志工歡喜這也是播善種子的機會。

當天,校方代表也來現場與會,讚歎活動辦得整齊有序,對慈濟和醫療團隊留下好印象,讓「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善行更具意義。

圖左 :慈濟人醫會走入郊區,帶來中西醫義診服務,提醒民眾照顧自己的健康。[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年輕醫師親切問診並進行針灸,為馬來大叔亨活血化瘀,帶給他特別的體驗。[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低收入的楊漢全久未做口腔檢查,這回聽聞有牙醫來到,趕快掛號看醫生。[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學校書記扎琳巴在校長鼓勵下來到義診現場,接受慕絲蒂卡中醫師檢查。[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小朋友開開心心來到兒科區,接受林慧玲醫師檢查。[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義診列車開往郊區小鎮,讓當地民眾可以就近「看健康」。[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參加義診的民眾,可選擇接受中醫把脈、西醫諮詢,或口腔檢查等,提供一站式的愛心服務。[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馬六甲慈濟中醫召集人楊立前醫師,感恩小兒科醫師參與義診,結緣並募集物資,與當地孩子們結好緣。[攝影者:鄧遂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