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調整心念 不藥而癒的處方籤

調整心念 不藥而癒的處方籤

E-mail 列印
你聽過「心念醫學」嗎?現代人身處在高壓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衍生許多疾病,但很多人看病無方、求醫無果,身心焦慮。無法根治,絕大多數疾病與心念、情緒的糾結有關。醫病先醫心,調整心念,才能啟動自癒力,促進健 康,更可改善家庭關係與生命難題。

臺灣的許瑞云醫師和鄭先安醫師以「不開藥」就能治癒許多陳年宿疾聞名,被病患稱為「不開藥醫師」,其整合中醫、西醫、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用行醫多年的經驗提出心念治癒力論述,陪伴患者覺察生命的功課,跨越傷痛的印記,引領大家從「心」開始,啟動身心靈的自我療癒。

2024年6月14日,許瑞云醫師和鄭先安醫師聯袂,在麻坡與馬六甲兩地慈濟靜思堂舉辦「啟動心念自癒力」分享會,告訴大家「心念、情緒、行為」之間的關聯,兩場次共吸引逾千人出席聆聽。

◎啟動治癒力

鄭先安醫師講解說明,心、情緒、壓力和身體疾病的關係課題,人生無非是心的運作、我的執著,人的一生都從「我」的角度上去學習,人心常在起伏不定中波動,困住我們的通常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當時情境所產生的不良情緒,想要逆轉疾病的侵害,擁有健康身心,應該追本溯源,解開導致疾病的「結」。

鄭先安醫師教導大眾認識自己身體與覺知能力,透過練習來調整情緒能量,察覺個人的心靈與壓力。當「身、心、靈」,三者平衡穩定時,就能擁有更全面完善的健康。

許瑞云醫師提醒,身體若有不舒服,要先就醫做詳細的生理檢查,但別忘了也要往內心探索,覺察疾病是否與心理有關。很多疾病的起因來自於卡住的心念,心念產生想法,會串連起各種程度不一的情緒,而帶著情緒的想法,就會引發和帶動大腦與身體的許多反應。

當人們都用壓抑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這些能量都會存在腦部記載下來,成了我們身體裡面很多疾病背後,一個巨大的啟動力。小到輕微的疼痛、血壓的浮動、血糖的上升、尿床,大到自體免疫疾病、惡性腫瘤等各式難以治療的疾病。

「當一個人的心念和諧,身體營養均衡,免疫系統自然會跟著穩定許多,即使有病毒或外來微生物進入身體,免疫系統也能適當反應,很快產生抗體,讓我們恢復健康狀態。」許瑞云醫師同時也帶來一些個案的疾病和治療與眾分享。

會後,聽眾紛紛提出疑惑,以及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包含如何解決老人家的腸胃問題,自閉和過動兒不懂得如何自我療癒該怎麼治療,心理卡關該如何化解,找不到病因,但是病狀持續怎麼辦……

兩位醫師一一為眾解答,引領大家回歸自我的覺知能力,不管什麼情緒,什麼病狀都是暫時性的失衡,情緒和心的浮動都會牽動身體,只要取回平衡,接受它讓正能量自然流動,心自然不會浮動太大,病狀會隨之減緩。鄭先安醫師說:「作為自己的覺察者,我們都有能力回到自己最原始的樣子,找回安定的身心靈。」

心念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健康來自身心靈的平衡。啟動這分自癒力的關鍵,就在於「心念」,是逆轉疾病的關鍵。許瑞云醫師和鄭先安醫師提供大眾以「心能量」的視角,看見人體的「自癒力」。

◎找回正念力 

當天下午麻坡場次講座,不少人慕名而來,對兩位醫師親臨現場充滿期待。其中來自峇株巴轄的歐陽婷婷與父母及朋友一起出席,她滿心歡喜地表示,之前只能拜讀醫師的書本,現在是面對面見到本尊,太幸運了。

「我們把自己頭腦想的東西,當成參考書就好。」

「讓心回到自己的身體去覺知,找回原本的能力,把心安下來,很多事情及疾病就會化解開來。」

歐陽婷婷對鄭醫師的分享印象深刻,無形中點醒人常困在自己創造的故事裡跳脫不出,一直想著他人的壞,讓自己不自在、生病,得不償失,過度內耗。她如獲至寶地表示,購買的書本將可以在碰到困難的時候翻閱參考;對於醫師設立線上看診也非常讚歎,可以讓海外很多人受惠。

兩位醫師的分享同樣觸動民眾鄭菁菁,原來心是可以這樣來療癒,這是她不曾接觸及聽聞的。「一個人的心念真的很重要,如果把心打開了,或許可以走出更好的自己吧!只要內心真的想要去改變,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雖然讓自己「鬆」不容易,但是會嘗試學著去放鬆;畢竟人生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

另一民眾顏麗萍經遠在檳城的妹妹告知,千萬不可錯失兩位醫師的分享,她歡喜表示:「我已經等了他們幾年,總算等到了。今天來對了,我找到了心的方向,很開心!」

她認同醫師的分享,人常常在擔心及掌控不屬於自己的事務上,造成很多壓力,應該學習找回情緒能量,不要被控制,心很重要。「我們要學習放鬆,身體才有能量,才能與能量共振。能量不是用嘴巴講的,而是把心掌控好。放鬆心,才能與能量共振,身邊的一切人事物才會改變。」

◎練習覺察力

傍晚馬六甲靜思堂場次,曾姵頻女士被「心念」和「自癒力」的概念所吸引,因而報名參與。她深知心念是應對生活中各種挑戰的關鍵元素,因從小媽媽給予的教導,就是鼓勵孩子秉持正念和正能量面對人生的轉折。

「『覺』,將心放在『覺察』。」當鄭先安醫師教導觀眾將拇指與食指相觸,閉上眼睛,讓全身放鬆,覺察自己。這個簡單的練習卻深深觸動曾姵頻,回想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為人子女、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媳等,當無法充分履行這些角色,心中難免產生煩惱,產生種種壓力。今日,她意識到生命屬於自己,應更了解自我,放鬆身心,才能提昇正能量。

在新冠疫情初期,曾姵頻的弟弟確診後不幸去世,突如其來的衝擊,令她的家庭籠罩在悲傷陰霾中,也讓她深刻體會到失去親人的痛苦和無力感。面對這一切,走出陰影並非易事,尤其母親仍一直掛念著弟弟,明白傷痛非短時間能逝去。

因此在未來,曾姵頻計畫通過保持內心平靜和提昇生命能量,來使自己更加快樂。如許瑞云醫師說:「來吧,我歡迎一切的發生。SO WHAT?」曾姵頻感恩有幸參與這場分享會,學習轉變心念,接受一切自然的發展,相信每一次改變都是最好的安排,以期能提昇自癒力。

另一邊,居住在森美蘭的吳順勵和傅明鏈夫妻一同出席;上了年紀開始注重養生保健,今日特地驅車前來。吳順勵坦言,動過兩次心臟手術,目前是有心無力,直到聽聞醫師分享,才重重敲醒他。

吳順勵說道:「醫師表示起心動念會帶來深遠影響,我們都懂道理,但是陷入情緒和思緒之中好像踏入迷宮,會一直在裡面兜圈子,繞來繞去。現在回想,四十多歲木業遇到大環境價格的競爭,事業遇到瓶頸,工作和經濟壓力啟動了『因』,才會產生心臟病的『果』,一直服藥至今六十多歲,間中又發生一次心臟病。自己未曾開悟,直到今天才恍然大悟。真的要行動,要改變!」

太太傅明鏈認同地表示,生病和心情有絕大關係。自己長期受三高所困,每天測量監控血糖,醫生說需要服用什麼藥就吃,需要加重藥劑就加,擔心跟先生一樣發生心臟和中風疾病。身為職業婦女,屬於管理階層,工作壓力甚大,忙碌的家庭與工作,根本無暇去留意自己的心念,雖然與先生一樣都知道要保持好心情,但是事情一來,根本管不住心念與情緒。

「覺察力需要學習與練習!分享會上醫師教導我們一些方法,我今年四月退休了,有時間可以練習和實踐,夫妻兩人興趣一致,相互提醒監督,希望透過反覆練習,保持好心情,擁有身體自癒能力重建健康的身體,能慢活、樂活。」傅明鏈感恩地說。

許瑞云和鄭先安醫師引領大眾回到當下呼吸,覺察自己的心念,專注當下,提醒自己「我在這裡、我在現在」維持正向思惟,以提升自癒力,讓身心更健康。

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癒力,就看你能不能很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當你願意排解,很多疾病就會逆轉。如同佛法中的「去我執」,是大多數人都需要學習的人生課題,也是是讓身體不會負擔過重的好方法。放過自己,心念和諧,就能達到身心靈的平衡,健康自然跟著來。

圖左 :鄭先安醫師講解說明心、情緒、壓力和身體疾病的關係課題。[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許瑞云醫師引領觀眾回到當下呼吸,覺察自己的心念,專注當下。[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歐陽婷婷對醫師的分享印象深刻,歡喜請購醫師著作回家研讀。[攝影者:楊春燕]
圖右 :今日分享會,曾姵頻(左一)意識到生命屬於自己,應更了解自我,放鬆身心,才能提昇正能量。[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2024年6月14日,許瑞云醫師和鄭先安醫師,聯袂在麻坡與馬六甲兩地慈濟靜思堂舉辦「啟動心念自癒力」分享會,兩場次共吸引逾千人出席聆聽。[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講座結束後,民眾紛紛請購書籍,希望從中學習解開心結,啟動身心靈的自我療癒。[攝影者:羅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