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經營家族企業 「心和」為貴

經營家族企業 「心和」為貴

E-mail 列印
創業難,守業亦難,經營家族企業,要讓大家和睦相處更難。印尼實業家分享經營家族企業之道,以孝順、善心、堅持、忍耐及智慧,將家人的心緊扣一起,彼此守規矩,形成父母慈愛、子孫孝順、兄弟友愛、妯娌和睦、家庭和 樂的家族企業。

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四對來自印尼的慈濟志工夫妻檔,在司儀賈文玉的陪伴下,2019年10月5日於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舉行的第三屆「馬印實業家交流學習營」以「大慈大悲無量義」為主題,與眾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及加入慈濟大愛行列後的改變與歡喜。

◎齊心共行 唯心和

被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Forbes)列為印尼富豪第十八名的黃一君,把一間小小的五金店,締造成一個擁有五金與傢俱零售的長友集團(Kawan Lama Group),旗下的事業涵蓋DIY(自己動手)賣場,傢俱連鎖、玩具商城和知名奶茶連鎖店。

貧困家庭的孩子早當家,作為家中長子的黃一君,必須在父親的狹窄五金店內幫忙,這無形中讓他提前在社會學習成長,吸取寶貴經驗。勤奮好學的他,做事總比他人快一步,亦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他自嘲書讀不多,頭腦簡單,因此其座右銘是:「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衝。」這一席話,引來全場哄堂大笑。

經營家族企業,黃一君秉持父親的諄諄教誨,以「誠信」待人作為長遠的經營之道。他緊扣著家人的團結、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並謹記飲水當思源。所謂「家和萬事興」,他表示,和弟妹們每天一起生活,難免會有意見不合及爭論,然而總會在達致共識後,朝著共同的方向齊心共行,唯有「心和」,才能真正的萬事興。」

自2017年參與第一屆的「馬印實業家交流學習營」後,黃一君化感動為行動,積極參與慈濟活動,讓原有的空虛心靈,因正確的人生方向變得充實。

因看見身旁的實業家朋友投入慈濟後,明顯地為善而立,他下定決心跟隨大家的腳步,在活動中學習付出無所求,並時時抱持一顆「感恩、尊重、愛」的心。「心」被點亮了,「人格修養」亦隨之提昇。

身旁的太太穆迪雅(Meutia Kumala)是最佳見證者,她歡喜地表示:「以前一君只注重銷售成績,只談錢,每年都增加我的銷售目標。現在的他變得比較有耐心,脾氣也慢慢地改善了。」

◎心能和合 萬事興

擁有印尼最大修船、造船工廠以及一家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潤滑油生產企業,林德明和父親的感情很好,他每天都會陪伴父母用餐。他形容父親很嚴肅、傳統且主見性很強,一旦決定的事就不輕易改變,還要孩子聽從指示。

林德明坦言:「孝很容易,順卻很難。」然而,他做到了對父親的順從,「只要爸爸不開心,就會一個,甚至兩個星期不和我說話,這讓我難過……我很在乎,因為我很愛我的爸爸。」他娓娓道出內心對於父親的愛,讓在場學員無不動容。

身為家中長子,林德明並沒有接受高深教育,反而兩位妹妹卻有幸留學海外。經營家族生意,難免會有意見分歧,他夾在傳統的父親和「新派」的妹妹之間,扮演著協調的角色。經歷十多年的忍耐與磨合,以及深愛家庭的堅持,他總算讓家人達致共識,雨過天晴、和睦相處。

一支筷子容易被折斷,一把筷子則形成堅固的力量,他衷心地表示:「團結就是力量,如果當初不堅持、不順從父親,結果或許會不一樣,亦沒有今天的成就,誠如黃一君所言,心和萬事興。」

如今,生意逐漸上了軌道,第三代的孩子亦開始成為接班人,林德明才驚覺即將走完半世紀的人生路。他問太太李蕊瑛:「我們是否應該成為慈濟志工,為人生做些有意義的事?」

因緣實是不可思議,就在談著這話題的當兒,正巧驅車經過慈濟印尼靜思堂。李蕊瑛即刻答應,她滿懷歡喜地說:「我時常聽聞慈濟在世界各地援助苦難人的故事,成為志工是我夢寐以求的心願,我彷彿中了彩票。」

一念善心奠定他們的人生方向。大約十分鐘後,奇蹟再次發生,林德明接到慈濟志工郭再源邀約參與慈濟興建護士宿舍動土禮的電話,當下兩人深感震驚,李蕊瑛說:「我們頓時全身起了雞皮疙瘩,怎麼這麼快,是不是證嚴上人聽到我們的心聲?」那是2014年5月的佛誕節,是他們踏入人間菩薩道的起點。

投入慈濟,李蕊瑛印證了林德明不但明顯改善脾氣,亦多了一分善解與包容,她幸福的分享:「以前的他,吩咐的事務必要求達到他的水準,絕對沒有做不到的理由,他總會說『 做得不好』;現在的他,變得很寬容,明明做得不好,他會說『沒關係』。」

◎護持大愛 傳清流

經營五金鋼鐵貿易,劉鎱輝家族創業不忘善行,每年捐獻鉅款護持印尼大愛電視臺,這都歸功於大哥一直以來給予的支持。他在臺上哽咽地感恩臺下的大哥,話到嘴邊,頓時熱淚盈眶,無法言語。

大愛臺是一股清流,它將慈濟救援苦難,以及人間美善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地,它更是扮演著祥和社會非常重要的工具。劉鎱輝坦言:「我們生意做大了,若社會不祥和、動亂不安,就無法維持下去。大愛臺是導正人們品格和行為的清流,我們一定要護持。」

劉鎱輝表示早前在辦公室,他的指示就是命令,不容他人反抗。成為志工後,學習放下身段與自我,懂得處處善解和包容,付出助人後心情很愉快、輕鬆自在。

太太黃喧荔分享自2010年他們到花蓮參訪慈濟精舍後,便篤定了人生的方向,走在不退轉的菩薩道。她堅定地說:「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就要勇於付出,做上人要做的事。」參與訪視初期,難以想像世間仍有貧窮人家,簡陋的屋子必須彎腰低頭才能穿過,她深感自己很有福報,見苦知福。

雅加達貧富懸殊,在印尼做生意,黃喧荔謹記上人的教誨:「腳踏人家的土地,頭頂人家的天,要取之當地,用之當地;自己必須先付出愛,才會獲得別人的疼愛。」她憶述自己陪伴一位癌症病患直到快痊癒之時,病患突然病發往生,這經歷讓她覺悟無常觀。她奉勸學員:「人生無常,當我們還有能力時,還要等什麼呢?應該積極把握當下,儘快付出助人,因為有些人等不到那一刻。」

◎因為怕死 做慈濟

幼時家貧,蔡菊花從小就必須工作負擔家計,她非常勤奮,一心只想早日擺脫貧困。後來存了一點資金,蔡菊花便從一間小小的手錶店,開啟了自己的事業。生意愈做愈好,發展到售賣名牌錶,客戶多為演藝界藝人及上層階級人士。

當銀行的存款數字漸漸增加,蔡菊花的頭則開始往上揚,她變得很現實且貢高我慢。她自我調侃地說:「我對有消費的顧客才會展露笑容,那些只是看看和問問價錢的人,我都不大理會。」

生活愈富裕,她變成愈愛比較和計較,不服輸的心態,導致她對丈夫彭勇堅很不尊重。她笑著表示:「雖然我個子矮小,他很高大,但我一點都不怕他。」 逗趣的話語與表情,惹得臺下學員開懷大笑。

性格直率、外表強悍的蔡菊花,原來很怕死。2003年的某天,睡夢中感覺自己就快死了,驚醒時即刻撥電給一位慈濟志工求救。從此,她參與義診至今未曾間斷,她打趣地告訴大家:「因為怕死,所以想快快做好人。」

投入慈濟,蔡菊花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調整。從前的她,夜夜笙歌,是卡拉OK常客,隔天十點才起床。如今,她清晨六點就得起身,開始投入訪視個案及陪伴病患去醫院,書寫報告。說著、說著,她突然說:「我沒有忘記做生意,因為我還是很喜歡錢。」引來一場哄堂與掌聲。

參與慈善、醫療志業,陪伴病患到醫院時,政府醫院的條例是病人要先把腳洗乾淨,才能上手術床。貧困人家大多數雙腳較骯髒,她以身作則,親自動手為一百多位病患洗腳。

這樣的舉動感動得病患痛哭,向她申述家人都沒有幫忙洗腳,慈濟支付醫藥費,志工還為他們服務。聽著時,蔡菊花也哭了,她分享說:「我哭,不是因為病人的腳骯髒,我想到自己幫百多位病患洗腳,卻未曾為父母浴足……」

回到家裡,蔡菊花想方設法要幫父母親浴足,由於從來不習慣和父母親密互動,她擔心被罵發瘋。她善用妙法,請父母親坐著,告訴他們:「現在很流行腳底按摩,我幫你們按一按。」蔡菊花風趣地解說,雖然逗得全場歡樂,但是,她有感而發地告訴大家:「那時候,我才真正觸碰我父母親的雙腳。」

經營慈善個案,蔡菊花流了不少淚水,亦學到很多人生的真理,而最令她感動的是成功地引導照顧戶走出苦難,自力更生,重振人生的希望。

一旁的彭勇堅表示,蔡菊花成為志工後改變很多。「結婚二十多年,她從來沒有端過一碗飯給我,現在,她會親自下廚,用心地煮飯給我吃,我很感動。」學員們不禁歡愉大笑,掌聲為她的轉變鼓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一頁篇章都是一部大藏經。迷茫人生,彷如掉入生死海中難自拔,若覓得正確方法,即可讓生命轉迷為悟。實業家覺悟人生正道,智慧開啟並伸出援手行善布施、救助苦難病患,從而見苦知福,為自己寫下亮麗的篇章,作為後世人的典範。

圖左 :勤奮好學的黃一君(右二)自嘲書讀不多,頭腦簡單,其座右銘是:「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衝。」[攝影者:林思源]
圖右 :劉鎱輝(中)和太太黃喧荔(左)參訪慈濟花蓮精舍後,便篤定了人生的方向,走在不退轉的菩薩道。[攝影者:林思源]

圖左 :蔡菊花(右)在加入慈濟改變很多,同修彭勇堅(中)歡喜地表示:「結婚二十多年,她從來沒有端過一碗飯給我,現在,她會親自下廚,用心地煮飯給我吃,我很感動。」[攝影者:林思源]
圖右 :四對來自印尼的慈濟志工夫妻檔,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和加入慈濟大愛行列後的改變與歡喜。[攝影者:伍詩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