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海島環保體驗 親子收穫滿滿

海島環保體驗 親子收穫滿滿

E-mail 列印
綿綿細雨,阻擋不了一行人在海島體驗環保的心,拖著回收而來的一袋袋寶特瓶,參與其中的大人和小孩,心裡只有滿滿的幸福與成就感,以及拋諸腦後的辛勞。

環保,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最為迫切的課題,馬來西亞慈濟環 保站也在志工們努力經營後,遍布全馬各地。它不止在陸地扎根經營,觸角更延伸至海島。因海島的特殊性,加上志工的無私付出,慈濟吉膽環保教育站即成了各單位參訪與學習的對象。

◎手護大地 匹夫有責

垂手可得的東西,總是少了讓人珍惜的元素;親身體驗之後的難忘經歷,卻總讓人格外珍惜。2019年6月23日清晨,海風習習的慈濟吉膽環保教育站,以最佳狀態恭候巴生永安鎮共修處親子班學生及家長的蒞臨,策劃團隊希冀藉由與陸地上不一樣的環保體驗,喚醒親子們對環保的重視。

「看到這次的報名反應還不錯,所以來點新意,讓大家參訪吉膽島環保教育站,給大家一個新的體驗。」永安鎮親子班組長,也是班媽媽的志工陳秀清(明澂)之前就聽聞吉膽島環保教育站做得很棒,這次就當作來取經。

她最開心的是看到大家都很投入,希望回去以後大家就從家裡開始做分類,成為習慣之後,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二十二對共四十五人的親子,或許有人對吉膽島不感陌生,亦有部分親子卻是首次踏上這座海島。因為此行的目的不一樣,大家都抱著興奮與期待的心情登上快艇,隨著不時而來的海浪衝擊,向著不一樣的環保體驗前進。

◎天真孩童 體驗環保

抵達海島的親子班學員、家長與教育團隊,受到當地志工的熱情迎接迓,在拍下珍貴的大合照後,即分為兩組,戴上手套及口罩,在島上慈濟環保志工的帶領下,出發前往大街及旅遊熱點,收取環保籠裡的資源。

原是陽光普照的天氣,卻突然風雲變色,落下了綿綿細雨,但與會者依然堅持前進,或用手遮雨,或以小毛巾遮頭部,如此這般,不急不徐地走在細雨中。

約莫走了兩公里,終於來到一間裝修著的屋子前,臨河邊的住家前豎立著一個環保籠子,放眼看去只見裡頭都是寶特瓶。帶領志工王慕銘(惟輔)欣慰地說道:「因為看到裝修工人每次將喝完的寶特瓶隨手就丟進河裡,因此屋主就要求我們載一個環保籠來這裡。難得有居民這麼要求,我們當然很樂意。」

聽著慕銘講解的同時,一位拿著漁網回收袋的親子班小朋友忽地冒出了這麼一句:「請問這個現在要用來捕魚的嗎?」天真無邪地詢問,讓現場的人笑了起來,綿綿細雨也在剎那間不再成為話題。大夥兒就在慕銘講解漁網的用途之後,這才恍然大悟,將環保籠裡的寶特瓶倒出,再一一裝進漁網回收袋,踏出體驗的第一步。

頃刻之間,整籠的寶特瓶就被分批裝進漁網回收袋裡,人小志氣高的親子班孩子們,也豪邁地拉著它往環保教育站而去;而一袋袋被拉著的寶特瓶,在與路面摩擦後所發出的聲響,宛如清澈的樂曲,為星期天的早晨譜上一首首動人的環保樂章。

◎環保分類 從小灌輸

回收而來的寶特瓶並不是擱著而已,來到環保教育站後,參與的親子班父母們即協助將寶特瓶倒在地上,小朋友們就開始分類,扭開瓶蓋、剪掉無用的外包裝,最後就是踩扁,整個教育站充斥著踩踏寶特瓶的聲音。

九歲的馬藝溦在媽媽陳美伶的陪同下,參與環保體驗課,她在拉著寶特瓶回來的路上嘀咕著說很辛苦。但辛苦歸辛苦,在看到夥伴們落力地踩踏寶特瓶時,她的辛苦忽然不見了,反而很快地投入。

馬藝溦靦腆地說:「這邊比較累,因為要走來走去,跑來跑去。之前做環保不用走這麼遠的路,但是這裡要走很遠,還要把東西搬回來,所以覺得很辛苦。但是如果不做環保的話,就會有很多垃圾,所以我還是會做的。」

媽媽陳美伶不諱言,之前以觀光客的身份參觀吉膽島是輕鬆的,和此次來的目的差別很大,因為要投入環保,責任感更重,尤其以一個媽媽的身份帶著孩子做環保,更需要不時地灌輸孩子環保的重要性。

「其實心得比較多是充滿感動,因為覺得在這裡做環保比較不一樣,尤其這是一個島,從以前開始環保意識就沒有這麼強,累積至今,要開始真的不容易,所以我很佩服這些志工們。」陳美伶深感受到,每個人都需要有環保意識,都要為環保出力。

◎盡情投入 愛惜地球

另一邊廂,一家五口「共襄盛舉」投入環保分類,做得不亦樂乎。身為媽媽的林翠雲一邊教著兒子扭開瓶蓋,一邊督促女兒要小心踩踏寶特瓶。看著兒女們都盡情投入,她開心地說:「看到我的兒女們一起在做,我就覺得我是在種福田,很感恩有這個機會。」

她坦言,之前從影片中看到的吉膽島,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泥濘上的垃圾,和現在眼前看到的有很大的對比。曾在中學時期到訪過吉膽島的林翠雲補充道:「那時來的時候,會嗅到很臭的味道,現在就沒有了,島上的規劃也比較完整了。」

林翠雲尤其感動的是島上志工們做環保的精神,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那島上的環保資源就只能變成垃圾,被火燒掉或被水沖走,久而久之,到頭來受害的始終是製造垃圾的人類了。

「如果不做環保的話,我們的下一代就沒有好的環境,所以我會教育我的孩子要愛惜地球。」 林翠雲語重心長地說著。

◎改變與否 存乎一心

七歲的鄭耀烽以有限的字眼說著他的環保初體驗,因為需要走出去,所以讓汗流浹背的他感覺疲累,所以鬧彆扭地說不再做環保了。但是如果亂丟垃圾的話,垃圾會被動物吃去,就會導致動物死亡;當想到觀賞影片時的那一幕,他突然正經地說:「我要做環保,回去巴生後我還會做環保,我不要以後沒有動物看。」

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讓站在身旁的媽媽蔡麗蓉覺得莞爾,因為這是她和兒子的「第一次」,在付出的當中,感受到法喜。「我第一次來做環保,覺得很開心,因為保護地球。回去以後,我會約我的親戚朋友、家人一起來做環保,把握機會跟大家分享。」

蔡麗蓉看到漂浮在海上的垃圾,覺得很突兀,所幸志工有準備了環保籠給居民,不然將有更多可回收的資源被丟進海裡,她堅定地認為:「地球要全人民一起來照顧,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曾在吉膽島度過童年時光的李佩雲,與眾分享她的過往經驗,她提到印象中的小時候,「大海就是我們的『垃圾桶』,無論是吃剩的食物或物品,不要的都往海裡丟,不然就是囤積起來焚燒,一樣都是對環境造成傷害的。」

但是自從島上有阿南弗拉(Alam Flora)來處理垃圾,還有成立環保站後,她看到村民都已經慢慢地習慣將垃圾丟進垃圾桶了,這些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但對村民來說都是好的開始。

環保體驗課或許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從做中得到的經驗與知識,是改變未來的一個起點。帶著感動,永安鎮共修處親子班的大人與小孩,踩著浪花踏上歸航……

圖左 :馬藝溦(左)在拉著回收來的寶特瓶,在路上走著雖然辛苦,但她表示依然願意做環保,因為要減少地球上的垃圾。[攝影者:鄧國榮]
圖右 :蔡麗蓉(左一)表示會帶動親戚朋友及家人一起來做環保,因為地球要需要大家一起來照顧。【攝影:李漢榮】[攝影者:鄧國榮]

圖左 :來到大街,親子班學員與家長合力,把環保籠裡的資源倒出,再一一裝進漁網回收袋裡。【攝影:潘凱輝】[攝影者:鄧國榮]
圖右 :在出發前往各定點收取環保籠裡的資源前,全體親子班學員、家長與教育團隊,歡喜地與在地環保志工合照留影。[攝影者:伍淑蓮]

圖左 :曾在吉膽島度過童年時光的李佩雲,見證了村民們的改變,從垃圾都往海裡丟,漸漸地改為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攝影者:伍淑蓮]
圖右 :浩蕩長的隊伍穿過島上的地標,向著目標前進。【攝影:許(音包)玲】[攝影者:鄧國榮]
圖左 :陳美伶媽媽(右)在這一次的環保體驗中有滿滿的感動,她希望遊客們都能夠一起攜手維護海島的整潔。【攝影:許(音包)玲】[攝影者:鄧國榮]